? (此部分为转帖)
中国政府决定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宣传民族英雄。而现在又正值日本在政治上和领土问题上咄咄逼人的时候。可是,上海,却做出了一件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日本政府要求中国修改中国的教科书,取消关于抗日战争的一切历史教育,不准中国告诉下一代有关日本侵华的一切罪恶历史,不准中国培养教育中国下一代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主义。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却肆无忌惮疯狂修改日本教科书,拼命鼓吹侵华有理,无孔不入用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日本的下一代。日本一发话,上海闻风而动,立刻修改教科书,专门删去了宣传抗日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在上海到底是中国政府的话灵,还是日本政府的话灵?
要说英雄,什么样的英雄也取代不了民族英雄。体育英雄哪个国家都有。航天英雄其他国家也有。而《狼牙山五壮士》唯独中国才有。劣势装备的区区五人顶住了有飞机大炮的2500日本鬼子,毙伤敌人成十上百自己却无一伤亡。战斗以一当五百,战果以一当数十,最后弹尽粮绝舍身跳崖,宁死不当俘虏。要智有智要勇有勇,智勇双全视死如归。打得骄横得从来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的日本鬼子口服心服,当场整队集合向自己的死对头集体鞠躬致敬。打得“一个日本兵就能占领中国一个县”这类断言从此破产。打得今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能引以为傲、扬眉吐气,永远视为精神脊柱。如此英雄世上几许?唯我中华《狼牙山五壮士》!
然而《狼牙山五壮士》这理所当然应该千秋万代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形象,却仅仅才几代就朽了,朽在一帮上海瘪三手里,朽在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手里,朽在支持此人的上海教育局手里,朽在上海教育局背后的势力手里。什么“现代社会的需要”,什么“时代的距离”,什么“越来越难勾起年轻的老师们的共鸣”,什么“‘教’与‘学’的作用都不会很大”,全都是借口。《论语》、《史记》和其他古诗古文的“时代距离”大不大?《天龙八部》的“时代距离”大不大?如果是因为“时代距离”而删除《狼牙山五壮士》,那为什么反而把“时代距离”更大的《天龙八部》添入课本?“引不起共鸣”、“‘教’与‘学’的作用都不会很大”说轻了是无能,说重了是存心对抗。“玉不琢,不成器”。义务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该知道而不知道的东西,培养起应该有而还没有的兴趣。否则就不叫教育,而叫产业化的生意,就象开饭馆,你爱吃什么我便给你上什么,绝对“共鸣”;又象婊子的打扮,什么行头能拉客就换什么行头,最后为了赚钱能够全部扒光。删掉了《狼牙山五壮士》还挺大度:我不是还保留了《飞夺泸定桥》吗?言外之意是够给你**留面子的了,别不知足。用保留长征故事来交换删除抗日民族英雄故事,一样换一样,做起买卖来了。小算盘打得怪精,真不愧上海瘪三。
《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抗日民族英雄,中国人喜欢。死不改悔的日本鬼子不喜欢。汉奸卖国贼不喜欢。汉奸卖国贼的接班人不喜欢。拿了日本鬼子“好处费”的上海婊子瘪三们也不喜欢。不知徐根荣和上海教育局的头头们属于哪一类?
日本修改教科书,不厌其烦告诉其下一代侵略中国有理,丝毫不怕有什么“时代距离”、“引不起共鸣”之类问题。中国呢?《谁是最可爱的人》不要了。《狼牙山五壮士》不要了。凡是跟抵抗外国侵略有关的民族英雄慢慢地一个一个都不要了。“英语四.六级”之类则非要不可。难道中国教育部的任务就是培养洋奴亡国奴,而且还要老百姓掏尽腰包来培养?
同样是对待抗日战争,中国政府一个要求,日本政府一个要求。上海听日本政府的,修改了中国的教科书,删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等同于对抗中国政府,等同于分裂中国。这难道不是叛国?难道不该制止?制止不住难道不该镇压?堂堂中华如果连《狼牙山五壮士》在教育后一代的课本上的历史形象都保不住,哪还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上海能如此胆大妄为而无人能管,那试问今日之上海竟是谁人之上海?试问今日之中国竟是谁人之天下?
.............
今天天刚放亮的时候,我出去晨练,碰到几名清洁工在挥汗如雨的打扫卫生,我趁他们休息的时候,就凑向前和他们搭讪,不觉话题就引向了“狼牙山五壮士”上来,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不知道“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这几名师傅们立即答复说:“当然知道了,我们在学校上学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这篇文章,文章写的不仅精彩,而且还非常感人”,有一位清洁工师傅说“我现在还记得有的名字,象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等大英雄,我们都还记得”,我又问,“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篇文章要从课本中被删掉”,这几名师傅顿时惊呆了,等了好长时间才说:“你不是跟我们这几个大老粗开玩笑吧,怎么会删掉呢?这么好的文章,这么感动人的英雄事迹,怎么会删掉呢?”,我说“我不是跟你们开玩笑,确实要从课本中删掉呀”,这几名清洁工师傅立即唬着脸跟我说“你这个人是不是看我们都是扫大街的没文化故意来耍我们,我告诉你,我们知道的事理比你多,快走,别影响我们工作”,我一看气氛不对,就灰溜溜的跑开了,跑出很远以后,我回头望望他们,他们正在用鄙视的目光望着我呢。
前些天打出租,闲聊中谈起了“狼牙山五壮士”被删的事,看这名貌不惊人的师傅,话一出口,立即让我大惊失色,他说:“我对这件事已经观察很久了,课本里什么内容都可以删,惟独这篇文章不可删”,我问“为什么不可以删,换上刘翔不是很好吗?”,他说“当然很好,但是在目前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如果删掉这篇文章,就等于向日本示弱”,“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吗?”,“现在日本正在国际上对我们步步紧逼,我们只要有一丝一毫的示弱,就会招致日本更大的反扑”,“谅日本也反扑不到那里去”,“不对,当日本看到一个国家尤其是这个国家没有战争意志的时候,他们就会采取逐渐蚕食的政策,逐渐瓦解国民的志气,以至从根本上催跨这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中国不出头不是更好吗?”,“可是中国是一个大国,你不出头都难,现在的世界你不出头,别人就会出头,谁抢得世界先机,谁就能赢得世界主动”。
可惜很快到到了下车的地方,只好向这位师傅道别,此时我不禁对这位师傅肃然起竟起敬,真没有想到这位普通的师傅对“狼牙山五壮士”被删的事竟有如此深刻的认识,联想到今天早晨碰到的清洁工师傅对我的鄙视,我不禁想到,今天的中国比起一百年前的中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普通百姓的觉醒程度要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要起码要比某些大人物深刻地多。至少不比强国论坛的网友们差。
我把上海徐根荣关于“狼牙山五壮士”被删的理由贴出来,拿它和上述普通百姓对此事的认识做一个对比,就可以不言而喻地弄明白谁对着件认识地更深刻了:
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如此说“当初选择这篇文章是出于与时代接轨考虑的。”,“狼牙山五壮士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用尽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搏斗,一步步退到悬崖边,到无路可退,为了不让敌人俘虏,跳崖牺牲,这样的故事在70年代人的心中很容易产生共鸣”“在当时的课本里,反映长征的故事,比如《七根火柴》、《草地夜行》、《飞夺泸定桥》,反映抗日战争的故事,比如《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反映解放战争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红岩》、《江姐》,甚至后来反映抗美援朝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在教材里占了主要成分,在那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从小都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对这些战争题材的故事有较深刻了解,甚至有些老师还亲身经历过,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动情,学生听得也动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同样,把《狼牙山五壮士》从新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现在社会以多元化为主,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就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另外,《狼牙山五壮士》所反映的时代与现代社会从时间上来说也就差距,学生从小生活环境与那时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文章也越来越难勾起年轻的老师们的共鸣,再用这些战争题材的课文教育学生,‘教’与‘学’的作用都不会很大。”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位徐根荣先生对“狼牙山五壮士”的认知程度已经远远不及一个最普通清洁工师傅,一个最普通的司机师傅,他们之间对此事的认识差别程度可谓是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差别悬殊呀。普通老百姓看“狼牙山五壮士”被删事件能够从国际关系角度来看,把这件事升华到了国家与民族的最高利益上来,而这位上海市教材编写组大主编,却仅仅看到眼前最狭隘的利益,谁的智能高,谁的智能差,一比就能比出个高低来。
作者论述:有一部分我觉得语气不合理,所以我不转发。但是,估计各位会知道是骂人的话。我也不多说。
看完的人都应该知道些什么。何况,继南京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改名以后,我就浑身不舒服,直到这两日,虽然处在考高一级的学校和找工作的双重压力之下,又看到这帖子的时候,我忽然觉得不仅仅是不舒服了。简直是如鱼刺在喉,如芒在背了。所以我放下自己的考试,专门来这里转发这帖子,可是,忽然觉得有些哽咽....但,又有些欣慰,更有些失落和无归属感。
唉........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把痛快的做中国人啊???
(https://www.tbxsvv.cc/html/37/37617/953395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