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大吹书记的名字,其实与他的做人的特点有点大相径庭。像他这样一个农村出身的干部,能够始终呆在党委书记的岗位就任十二年,说明他在群众中拥有绝对的威信。
但是,现在的用人体制,注定了他一生做官的动作就是立正和稍息的重复。吴大吹书记在县上就是认识个常务副书记,那还是因为他们原来在一起搭个班子的缘故。原因是因为审计局搞离任审计对现在的这个常务非常不利,而现在的常务当时正是考察提拔的关键时刻,吴大吹书记便既识相又识时务的把事情承揽了过来,自己虽然当时背了个严重警告处分,但是成全了现在这个常务书记的升迁。
吴大吹其实不是吴书记的真名,他的真名因为叫惯了吴大吹反倒被人遗忘了。
吴书记叫吴大吹的来历其实是他真诚做人的本质流露。那时他还在一个乡政府当合同制干部。一次,县上下来一个工作组,带队的组长是一位退休的老局长。这位老局长是退居二线的,自然对人情世故看得比较淡远,表现得好像对乡上的书记、乡长不屑一顾,但酒量大得惊人。他有个绰号叫作什么三斤,意思三斤白酒于他而言就是小菜一碟。
晚上的招待,乡上肯定搞得隆重,慢慢的喝起了老干部组长的兴趣,眼看书记、乡长和副书记、副乡长一个个东歪西倒,老干部组长就连比带划的说:酒嘛!其实就是个水汽东西,如同喝水,在肚子里面这么一蒸发,就没事的。你们还能喝成这样,这么大个乡就没有个能喝酒的吗?
按说,一般干部在这样的场合轮不到上席的机会。但是乡上的领导又没有一个人喝得过这位老干部组长,书记醉眼朦胧的抬眼发现当时的小吴现在的吴书记从厨房窗户下面经过,就立即把小吴叫来陪老干部组长整上几杯。老干部组长可能还是有点喝高了,他对小吴的到来表示出了一种兴趣。就问,你准备陪酒呀?你能喝多少?当时的小吴现在的吴书记见不得别人小瞧他,就随口而出:我的酒量也就是个百十杯吧!老干部组长可能平生未遇到这么吹牛的干部,就让人取来了两个印有“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子,每人整了满满一杯,老干部组长整完后随之歪倒在桌旁沉沉睡去,害得当时的小吴现在的吴书记整整打了三天吊瓶。这个典故后来就成全了吴大吹的别称。
吴大吹书记在南区乡的贡献很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你看,只要是在南区乡发生一点事情,都能看到吴大吹书记的背影。他的外号虽然叫大吹,其实他办事情能够做得非常实在。
就说南区乡班子组建初期,李蕾乡长整的那个人畜饮水工程闹得天翻地覆的,吴书记自始至终都表现着非常冷静。当时李蕾乡长担任总指挥,吴书记除开牵挂安全到总指挥部去过三、五次,他一直埋头于对群众搞蚕桑产业服务,就连年底乡政府分配县上的水利项目奖励,他都一分钱没拿。后来群众对耕地上埋下的水管严重影响耕种牢骚满腹的时候,总是千口一辞的说:整个南区乡只有吴书记还算是**的干部。
但是,现在官场上的潜规则是组织用干部,老百姓再维护的干部只能落个口碑。什么测评,什么推荐,说白了都是领导假借组织的这些手段和环节硬把要用的人推上去。众所周知,干部考察时的测评和推荐,都有严格的红头文件和程序规定,可是这些应该公开的东西组织偏偏不敢公开,最后对干部的解释都是千篇一律的说词:推荐票数没有过半。其实推荐票数过没过半恐怕只有领导清楚,如果群众推荐的人不是领导要用的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得票也是无济于事。
由于这次换届推荐干部是定向的,吴书记就多了一个心眼。他在考察组要离开南区乡县委副职欲上厕所时,顺手接过了领导的公文包,然后又用让乡文书到商店给领导去取几条好烟的时间差,疾步厕所,留意了一下李蕾乡长的测评。吴书记看到全乡总共不到三十名干部,李蕾乡长的测评票的统计不称职就是二十五票时,他认为李蕾乡长的政治生涯结束了。吴书记还为他这个书记没有组织好测评正在懊悔时,县委副职在院子里大声呼唤吴书记,才把他从厕所里逼了出来。
吴书记认为自己在乡里没有功劳有苦劳,最起码李蕾乡长在乡上当领导纯粹就是摆设的现实,县委、政府是周知的。想到这里,他便认为原来在一块搭过班子的县委常务书记该轮到帮他一回的时候了,就给县委常务书记发了一个手机短信息。时隔不久,县委常务书记回了信息:县委已经决定,吴书记即将接任县残联主席,现在就地待命县委的调动通知。
(https://www.tbxsvv.cc/html/36/36637/950539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