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在车上,覃翌日又暗自琢磨起来。阿讳一过档(跳槽),“有缘”公司基本上可以说废掉了。当初他们挖走阿讳是他们最大的成功之处,可是留不住阿讳也是他们最大的失败啊。“成总”的“别有地”公司现在,呃......也可以忽略掉了。现在的同行当中,对手只剩三间公司了。分别是“小爱”,“旧月光”还有“御龙”。而其中,除了“小爱”在规模上能和宗礼仪公司比一比,其他的实力方面大可不需要给予太多重视。他们搞了这个所谓联盟出来,最多是可以苟延残喘多一点时间。
其实,回顾整个殡葬行业在gz的发展历史,还是很有意思的。
gz人历代多采用土葬有“万物归于土”、“人死归土”和“入土为安”之说。因为传统的观念认为死后土葬是天经地义的事,由此习俗相沿,人死后多采用土葬。这也与gz地处z江三角洲,土地肥沃,世代的农业社会有关。农民靠土地生活,认为土地是生命之本。人死后埋于土中,是使灵魂得到安息的最好办法。加上在封建社会中,土葬是最有条件表现等级差别的丧葬形式。因为只有土葬,才有必要建造能长久保存的标志作为死者生前权势和地位的象征物,比如颇有气势的墓碑、墓道、拜台、石人、石兽、华表等。每年清明和重阳扫墓时既表示了对死者的追悼之,又维系了家族的关系,显示了排场,给活着的人以满足。在gz民间,迷信“风水”的人不少,富贵人家往往请风水先生为其先人“寻龙踏穴”,欲寻得一“风水宝地”,希望将来福荫子孙,造福后代。所有这些,都使土葬之风长兴不衰。在gd省南部,那些早年祖辈到海外谋生,亲属旅居海外,短时间未能赶回的,还有把棺柩停于庄房,历时三、五年甚至数十年而不葬的。当然,现在的z江三角洲一带,这些旧习俗已难觅其踪了。
应当说,近代gz的殡葬史,就汉族而言,基本上是以土葬为主的。满族同胞是在乾隆21年即1756年到gz,最初是八旗军队,原定三年调防一次,死亡后火化运回老家,及后因固定不调走,搞满族八旗茔地,实行土葬。民国时期,因受封建礼教和旧习俗的影响,除佛教僧人外,办理亲属丧事时仍习惯采用土葬,办火葬的为数不多。gz解放后,于1958年开展殡葬改革,推行火葬,逐渐改变市民的观念。1961年gz当时的“银河火葬场”兴建的两台柴油火化炉投入使用,以前烧的是煤。1966年8月gz市殡仪服务站自动停止抬棺土葬业务,采用火葬的日渐增多。文化大革命期间,在gz殡仪馆办理丧事的均采用火葬。到1970年gz银河火葬场改名为gz市火葬场后,gz市民丧事后化已相当普遍了。但在郊区和农村地区,火化率还不高,有的地方甚至基本上是土葬。
1997年gz市第三次殡葬工作会议后,gz市政府和各区、县级市签定了殡葬管理目标责任状。1998年gz市取消土葬改革区,将py区、hd区、ch区区的农村和山区全部划为火葬区之后,gz市殡葬服务公司先后在hp区、By区、fc区等城乡结合部设立殡仪服务网点,并实行电脑联网。By区太和镇石湖村设了殡仪服务点后,村里还把三名忤工组织起来,负责协助村民办丧和制止偷葬行为。1999年经市政府同意,成立gz市殡葬管理监察大队。强化殡葬执法,制止强抢尸体,查处偷葬行为,查封地下棺木店,收缴冥币、元宝等封建迷信品。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gz市火化率已达到99.8%。到2001年,达到100%。民族政策规定的10个少数民族除外,在gz千百年来殡葬的火土之争,经过解放后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顺应国情划上了句号。gz从此杜绝了土葬。
相信如果问起老一辈的gz人,他们一定很乐意跟你介绍以前的殡葬风俗是怎么样的。不过,覃翌日和很多这些老人聊过天后,感触最深的反而不是那些风俗,而是另一种东西。或许,那种东西叫做孝道......
在早期,其实gz人最多的还是选择找神婆这种“专业人士”来帮助办理白事。后来国家扫除封建迷信,火葬场、殡仪馆又起来了,“专业人士”们的生存空间变小了,很多退化为买卖香火用品的小档口。不过,当中有些“有本事”的,象坊姐的师傅那样的强悍存在,也会去接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活。
就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有些聪明人便开始尝试中介业务。毕竟,数千年下来,有些风俗传统不可能完全改变。不得不说,跟早期的房地产中介一样,早期的殡葬中介也是相当的不规范。真正想做出点事情来的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是抱着浑水摸鱼的心态。很自然的,想做出点事业的小档口,慢慢的积累下来一定的人脉,靠着所提供的比较全面的服务,赢得了一定口碑,再接下来,便是走公司的路线了。而那些只是想赚两个快钱的所谓中介,必然的被淘汰出局。这种情形,倒是颇有点象春秋战国时期。
其实,严格来说,想“小爱”,宗礼仪公司这两间公司,可以算得上是外来者。这两间公司的老板是被这行业所暗藏的巨大商机给吸引过来的。恰恰是因为这样,这两间公司没有象小档口模式出来的公司那样去在意某一区域的客户,而是把目光放到了统一市场上面去了。
不过,很多人恐怕想不到的是,“小爱”公司在同行的别号是“人才培训基地”......虽然这个行业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但是,“小爱”的人貌似最喜欢做一样运动:跳槽......据说,在行内随便抓个人问问,十个里面可能就有五个告诉你,他(她)曾在“小爱”呆过一段时间。
关于强哥,覃翌日听说过一些小道消息。有人说他家中有只老虎,母老虎;有人说他嗜赌;有人说他跟北方的一些地下势力有关联(不过,好象北方过来南方做生意的人,多少都会有点人去帮他们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还有人说他包养了几个女编辑,女记者......
那些私事,个人生活作风,且不去说它,但是,覃翌日觉得强哥有一件事肯定是做错了。因为强哥发的工资是全行最低的,而且没有提成。最搞笑的是他还说“你们不是有收客户的红包吗?没有没收你们的红包已经很对得起你们了啊......”
你看看,这样的公司怎么能留得住人?
不过,当发现宗礼仪公司的强势突起,强哥第一个感觉到了不妥。当然,这也跟他派了卧底有关系。早在宗礼仪公司刚开th和河南分店的时候,强哥已经开始偷偷的约见其他公司的老板来商量对策。可是,送给其他几间公司的老板四个字也许很贴切:鼠目寸光。
甚至有某位老板跟强哥这样说“强哥,我的店就那么五个人,每个月能有那么几万块的进帐,我觉得已经很满意啦。宗礼仪公司那帮蠢人,开那么多分店又如何?还不是那么多人在干活吗?店租,水电什么的七七八八的算下来,他们很可能还赚的少了去。这笔帐兄弟我可是会算的......”
也有某位老板很诚恳的对强哥说到“阿强啊,我之所以能从当年一间小档口走到现在的三间分店,我凭的就是一个字:稳。宗礼仪公司的方先生是有魄力,但是他太急了啊。年轻人就是太冲动。你等着看吧,相信不久他们的分店数就要有变化了,哈哈哈哈,来,不说这些了,喝酒!喝酒......”
当然,也有眼光锐利之人,可是他的答复是“强哥,你也知道,这间公司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他姐夫才是大股东。而,你的做法我绝对赞同,可是,一个是我做不了主,再个,时机恐怕也还没到吧......”
......
所以,初期的“联盟”没有拉到任何的盟友。强哥除了催促自己已经不太听话的卧底去搞点小动作外,可以说是坐在那,眼睁睁的看着宗礼仪公司变强。
后来,强哥想了个办法,希望借机打击宗礼仪公司......
------谢谢观赏------
(https://www.tbxsvv.cc/html/36/36416/949833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