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都市言情 > 虎啸关东 > 第41章:虎跃的遐想

?    第1章:虎跃的遐想

    林木疏疏的山野里,几头梅花鹿正懒洋洋啃着枝干上的枯叶。荒芜的干草里,浮动着几只兔子的身影。它们慌慌张张地觅食一番,看看实在寻不见什么可口的东西,便失望地摆了摆耳朵,惊惶失措地逃开了。

    冰封的大地上,一切生命都像是进入了冬眠。

    车子咕碌碌地开进了园区。一个孩子看到园子门口竖立的老虎雕像,立即将小脑袋俯向了窗口,睁大眼睛寻找起来。“喂,老虎呢?老虎怎么不出来呀?”

    妈妈裹紧了他的羽绒服,心疼地捂了捂他冻红的小脸蛋儿,告诉他:“天太冷了。老虎躲在洞里暖和着,不愿意出来吧。”

    “师傅,我花钱买一只羊行不行?”看到孩子着急,爸爸从兜里掏出五十元钱,开始与司机商量办法了,“把活羊扔到老虎洞口,怎么也把它引出来了吧?”

    司机开着车,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别急……”导游挥了挥手中的小旗子,告诉他,“一会儿,饲养员会放出一只牛犊子。如果老虎感兴趣,就会迫不及待地扑上去……各位就可以一饱眼福了。”

    “要是它不感兴趣呢?”一个小伙子调皮地发问。

    “这……就看你们的运气了!”沉默了半天的司机将车子慢慢停住,慢吞吞地回答了小伙子的话。

    这头牛犊子,大概是出生不久吧。

    饲养员将它放入虎园。它还未预料到自己将要到来的厄运。看到眼前那一堆高高的苞米栉子,它欢快地支楞起一双耳朵,活蹦乱跳地爬了上去。

    “呜──”一声低低的吼声从附近传来了。

    听到这怪怪的声音,它毫不在意地抬起了头。

    它看到,乱石堆积起来的洞口,出现了一只黄白花纹、张牙舞爪的大家伙。

    “冲,冲啊!”车上的人们看到了大家伙出来了,焦急地做出了各种怂恿、鼓励的手势。

    大家伙懒洋洋地摆了摆“王”字当顶的额头,对眼前的猎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乎不感兴趣。

    “完了……”车上的司机看到老虎的神情,失望地眯缝了眼睛,仰在了驾驶座上。

    “完了……”人们的情绪受到了司机的感染,也摇晃着脑袋跟着叹息起来。

    他们久久期盼的那种恶虎扑食的血腥场面,大概是观赏不到了。

    司机重新发动了车子,就要带着人们那副遗憾的神情离开了。

    然而,此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不谙世事的牛犊子看到大家伙不愿意理睬它,觉得有些扫兴。它便使劲儿发出了一声咩叫,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尊严。

    其实,它这一声叫,也没有惹怒老虎的情绪。不过,它倒是把洞里的几只小老虎引出来了。

    小老虎看着眼前的牛犊,立刻萌动了食肉动物那股厮咬的冲动。它们仰仗虎爸爸的威风,跃跃欲试地张开了血喷小嘴,就要冲向眼前这一顿美餐了。

    你们……想干什么?想和我玩玩儿?牛犊子想着,跳着离开了苞米垛,示威地走向了老虎洞口。

    呀!这一下可不得了。大家伙看到虎子们受到了威胁,瞪大眼睛昂起头,发出了低低地警告……

    初生牛犊不怕虎。牛犊子面对大家伙的警告,并不在乎。它对着几只小老虎凑上来,昂然扬起了好斗的头……

    呜──

    大家伙显然愤怒了。它张开血红的大嘴,露出巨齿獠牙,身体一跃,冲了出来!(图601)

    图601东北虎窜出洞口

    “好!”人们立即为这精彩时刻的到来鼓掌了。

    我迅速打开照相机,趁着虎跃的瞬间猛然一按快门,一幅神奇的画面蓦然定格:

    虎口贲张,虎头高跃,前爪收缩,脊背隆起,在坚硬后爪的支撑下,虎体往前凶猛一纵,那条美丽的尾巴高高地扬向了空中……

    看到这幅神奇的画面,我心中悠然一动──

    猛然间,我想到了一幅更为神奇的图……

    那就是《中国地图》上东北三省的陆地形状……

    假如你把《中国地图》朝着顺时针方向旋转90゜,然后再认真看一看东北三省的图形;这时,你心中也许会涌出一股浪漫的遐想……

    东北三省,像不像一只腾空跃起的虎呀?

    那蔚蓝色的辽东湾,像不像大大张开的虎口?形状浑圆的辽宁,是不是威猛的虎头?位居中央的吉林,像不像虎的心脏?地域辽阔的黑龙江,似不似肥大的虎身和虎臀?特别是它的右下部,从兴凯湖到抚远的边界地区,像不像虎的两只后腿,坚定地支撑了腾跃而起的虎体?再从小兴安岭朝上的方向望去,是不是酷似一条高高扬起的美丽的虎尾?!

    如果你对这个美丽的遐想不持异议,那么,我们可以描绘出一幅清晰的东北三省虎形图(图602)来。

    图602东北三省虎形图

    第4章:虎身黑龙江

    走过辽宁,跨越吉林,我们终于来到黑龙江了。

    在哈尔滨下了火车,走进北疆这片肥沃的黑土地,遥望一眼那横穿北地的兴安岭,游览一回那一望无际的北大荒,脚步趟徉于富饶美丽的三江平原,双手伸进波浪滚滚黑龙江,立刻就会有一种感觉涌现在你的心头:这儿广袤无垠、疆域无边……

    是的,正是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形成了东北虎威猛高大的躯体,构成了东北巨虎的主体身架(图607)。

    如果你有兴致,沿着五大连池北上,一直行至北极之地漠河。这时,你会看到,这片独特的地形在地图上恰似一条虎尾高翘起来。它坚强地竖在那儿,像一面高扬的旗帜,抖擞着虎性的独特与威风。

    也许,有了黑龙江,东北三省才更像一只虎。

    黑龙江的辽阔,绝不是凭感觉而论的。它的土地总面积为46万平方公里,不仅居于东北三省之首,而且超过了辽宁、吉林两省的总和。

    大概是地形辽阔、疆域偏远,才造就了黑龙江人旷达无羁的性格。

    也许,只有具备了这种性格,才能适应这儿的边远与严寒。

    黑龙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气。

    大气,不仅是指它地域的广阔,更主要的是黑龙江人那种宽阔温厚的胸怀。

    黑龙江过去曾是流放犯人的地界。由于遥远,由于寒冷,由于生存条件恶劣,皇帝便将那些不能砍头的政治要犯流放于此。黑龙江人不嫌弃他们,而是以自己的宽容,陪伴这些政治落魄、心灰意冷的罪犯渡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或许是因为这样,黑龙江成了避难人的最后家园。每逢关内遇上了灾荒年月,逃荒的人卷起铺盖,挑起儿女,离开颗粒无收的土地时,他们所要奔走的方向,总是遥远的黑龙江。

    据我所见,在文革政治极左、生活极苦的年代,不仅是关内的百姓,就连不少辽宁人,为了逃避政治迫害、为了填饱碌碌的饥肠,也偷偷地逃到这儿来了。

    他们知道,这儿虽然气候寒冷,却有着火热的人情温暖。在这儿,没有人审查你的家庭出身,没有人追究你的政治背景,只要你来了,能够拿起工具干活儿,他们就会热情地欢迎你,慷慨地送给你饱腹和谋生的机会。

    支边的复员军人,下乡的上海知青,都曾经感受过这副宽大胸膛的拥抱。

    日后,他们差不多都离开了。也许是感到在这儿受苦了,临行时,一些人愤愤不平地开骂;骂这个鬼地方耽误了他们花儿般的年华。

    可是,北大荒所给予的那种特殊感受,他们肯定会永生难忘。

    不管你是什么人,来了,欢迎;走了,欢送。尽管你们嘴里嘟嘟囔囔地骂着,黑龙江不计前嫌,仍然慷慨地将大批的粮食廉价地供给你们吃着……

    黑龙江贡献的,岂止是粮食?

    煤炭、石油、木材……当这些紧缺的原料随着一列列火车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的时候,黑龙江人脸上露出的一副善意的笑容。

    大气、宽厚,并不等于软弱可欺,在东北人的脾性里,也许黑龙江人的性格是最为暴烈的。

    是啊,面对冰天雪地的严冬,面对“大烟泡儿”风暴的无情肆虐,黑龙江人的性格难以温柔……

    不过,恶劣的气候,并不是养成他们脾气暴燥唯一原因。更重要的原因也许是:地处东北边陲的他们,面对着心情变幻莫测、号称世界大国邻居们……

    是的,我们这些邻居,心态好的时候会给你带来友谊的鲜花和迷人的笑脸。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技术、他们的建筑、他们的生活习俗、甚至连他们信奉的教义,都曾在这片土地生根、开花、结果……

    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天鹅之城,以它独特的域外建筑风格,展示了东、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人们常常送它一个诗意浪漫的名字:东方的什么什么……

    可是,当我们的邻居们变了另一副面孔时,作为祖国北方的卫士,黑龙江人必须首先把拳头攥起来!

    老虎屁股摸不得啊!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沙俄南侵,是黑龙江的达斡尔人打响了抗俄第一枪。

    后来,日本人来了。又是黑龙江人,首先进行了江桥抗战。

    据史料记载: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其中有9个军是在黑龙江与日本侵略者作战的。

    艰苦的环境和漫长的斗争岁月,使这片英雄的土地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人物:萨布素、马占山、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早已列入了中华民族英烈的史册。王进喜,这位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参加大庆石油会战时,五天五夜坚守井场,成了誉满全国的“铁人”。

    黑龙江人具有好斗的传统,更具有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

    南方的朋友谈起东北人,常常形容他们为东北大汉。其实,并非所有的东北籍人皆可称为大汉。

    我觉得,以工业立省的辽宁人多了几分洋气;以文化见长的吉林人多了几分文气;大概只有黑龙江人,才以自己的品格特质,依然保持着东北大汉的那种粗犷、豪爽,兼有侠肝义胆的气质!

    火车咣当咣当地响着,将我的旅途驶向了祖国的边境之城。

    车厢里,人们热热闹闹,正在议论着国庆节间的文化活动。我打开手表日历,已经是十月三日了。

    十月三日,正值国庆渡假周的黄金时段。这个日子,不要说南方,即使在辽宁、吉林,人们也正穿着美丽的秋装,在灿烂的阳光下懒洋洋地漫步呢!

    可是,等我在黑河市下了火车,扑面而来的却是一场漫天飘舞的大雪。

    “各位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边陲之城黑河来!”接站的导游小姐说了一句令人温馨的欢迎词之后,接下来就开始了连珠炮式的招商宣传,“我们刚刚召开了招商引资会议,出台了优惠的招商政策,欢迎各位前来投资……”接着,她扬起胳膊,指向了雪花飞舞中的一片建筑工地,“这儿是新建的开发区……”

    我太困了,听了几句就睡着了。

    等到晚上在宾馆里住下,这位年轻的小姐才一个一个询问我们:是不是要过境去俄罗斯?有没有护照?……

    呵呵,我看着她劳累的样子,禁不住笑了:这个女孩子,终于做起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儿……

    在我的意念中,黑河这个边境城市,应该是远离时髦口号、远离行政宣传的清净地带。

    边疆嘛!应该有一种地老天荒的风貌!

    然而,我错了。别说是在这个地级城市,就是在北极之遥的漠河,也没有逃脱这种行政意识主宰遍地的风气。

    夜间,我好奇地打开了漠河的网站。一看,首页并未介绍令人想往的极地风光,却报导了一个行政会议。会议照片上,领导班子整整齐齐坐在一起,正在听一位前来检查工作的处级干部做指示。

    呵呵,看到这儿,我颇感费解:黑龙江人,你们是不是太累了?!

    我并非一概反对会议报导和宣传。可是,我认为这些宣传只适合于政治和行政的中心地带。

    许多边远地带的美丽风光,往往让这些过度张扬的行政宣传痕迹给破坏了。人们远道而来,寻觅的是那种原始风情啊!

    想来也难怪。黑龙江是一个边境省份不假,它却是一个特殊的边界地区。

    纵观中国的边境线,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富饶地区,对方多为友好邻邦。那儿的边民把精力放在了边贸经济活动上,戍边的任务似乎不重。

    另一类,则是在比较荒凉的地区,那儿的边贸经济很难开展起来,稀疏的边民住在那儿,似乎就是为了戍边。

    只有黑龙江这个地区,既有戍边的责任,同时又有发展经济的重任。这样,他们的人民生活到哪儿,口号与宣传就要跟到哪儿了!

    黑龙江啊,确实与众不同。

    别的不说,就说名字吧!中国省份的名字,都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唯独黑龙江是由三个字组成的。

    多一个字,担子重千钧啊!

    图608黑河瑷珲白桦林

    临别的日子到了,望着车窗外面倏悠闪过的亭亭白桦,浏览着眼前提前到来的冬日的原野,我禁不住叹息了一声:黑龙江人,轻松些吧!

    因为,在东北这块辽阔的版图上,你不仅以自己肥胖的躯体造就了虎的化身,而且还以两只巨爪支撑了庞大的虎身。当你身体轻松,纵然发力的时候,东北这只猛虎将会跃得更远!

    第5章:虎步的畅想

    秋阳下,天蓝地暖;山冈上,林繁叶茂。

    一只色彩斑斓的东北虎,迈着优雅的步子,从一片白桦林里向我们走来。

    它皮毛光亮,花纹清晰,体态优美。在一株株白桦树的映衬下,一缕缕毛色的闪光显得分外耀眼。

    “它,是我们这儿的‘虎后’,人称虎群里的‘大美人’。”

    导游小姐刚刚介绍完,人们便纷纷站立起来,争先恐后地挤上前去,争抢着目睹这支兽中之王的亮丽风采了。

    有艺术家说,虎是大自然的杰作,是自然界中力与美的最佳融合。静止时,它强壮、膘悍、威风凛凛。即使运动起来,它四肢的动作也显得和谐文雅,平稳安静,犹如轻轻滑行一般。

    今日观虎,才知道,这百兽之王,不仅象征着神秘、凶猛,同时也代表着美丽、典雅。

    虎本来就是美丽的。

    长期以来,由于它在表象上显露的是恐惧与凶残,人们为了欣赏这精湛的艺术瑰宝,才不得不将它锁进了笼子里。

    为此,它咆哮过,怒吼过……然而,为了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更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它还是乖乖地当了顺民。

    顺民的日子很好过。有人供着充足的食物,减少了你漫山遍野涉猎的辛苦。平日里,你只要尽情地表演,人群里就会回报以惊讶与赞叹!

    要说遗憾,只有一点,那就是永远拣不回来的虎之野性!

    星转斗移,人世沧桑。为了万物和谐,为了天性恢复,虎的牢笼咣当一下,门打开了。

    它自由了。

    不过,自由是有代价的。那就是昔日供食的失去。

    那些个聪明的虎,在牢笼打开之初,就已经向着山林奔驰了。

    只有愚蠢的虎,还在期待着原来主人的供给;不给,我就蹲着你的大门前,理直气壮地乞讨。

    主人是讲道理的。他们当然会甩出有限的肉食,解决你体制转变时期的困窘。然而,这有限的供应后面是主人所注入的殷切希望:虎啊,快恢复你的野性!

    虎有了野性,才会有淋漓尽致地咆哮;虎有了野性,才会有张牙舞爪的愤怒。可是,今日观虎,我却更喜欢它的优雅、美丽;喜欢看着它迈着幽静的步子,在翠绿的山林里闲适地行走着……如果它高兴了,尽可以惬意地张开大嘴,传出一声声欢乐的虎啸来……

    这虎啸,不代表凶猛、不显示暴戾……它带给人们的,只是永久的美好和祥瑞!

    卷尾散记完稿于2005年1月16日

    再改于2005年8月4日

(https://www.tbxsvv.cc/html/36/36396/949769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