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夜,月色不错,我和唐诗一块出城散步。纵马在旷野中疾驰,不觉间来到夜遇楚梦寒的那座山下。
我心中一动,不由催马上山。来到那股清泉边,我下马掬水而饮,啊,泉水依旧清冽甘甜。我微笑着将水壶灌满甘甜的清泉,待唐诗饮毕,上到了山顶。
山顶上竟然已有一人一马,相隔稍远,看不大清楚,我期盼地喊了一声:“楚兄?”
那条人影动了一下,回应道:“一尘兄。”
果然是楚梦寒,我喜出望外,牵着唐诗大步走了过去。望着依然是那么洒脱的楚梦寒,我胸中充满暖意,不由动情吟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楚兄,一向可好?”
楚梦寒含笑答道:“还好,一尘兄别来无恙?”
二人相见分外高兴,寒暄一番后,便坐下叙谈。二人分别谈了一下自己在古梦中的际遇,兴起之下,不觉聊到了游戏之外。
楚梦寒道:“近日在网上遇到一件趣事,我去某个论坛闲逛,见到一个欧盟华裔物理学家王教授谈生命起源的转帖,他称有微观物理学便足以解决生命起源的问题.我颇不以为然,便回了一贴。”
我问清帖子所在,便下线去看了一下。
楚梦寒的帖子是这样写的:
对于王教授的论述,深入地谈一下自己地看法。
首先,我想生物学家是不会认同“只须微观物理学便足以解决生命起源”这种物理学家的言论的。
王教授似乎是把物质的起源当作生命的起源在研究,而非一般概念上生命的起源了。
那么物质是否生命?从狭义角度上讲,生物学家认为病毒都不算生命。一般而言,须有一定数量的分子,按一定组合构成能繁衍的细胞才算生命。生物学家会认为分子或原子是生命吗?或认为生命起源须从此着手吗?恐怕不会。他们研究的是最初的细胞如何由分子、原子组合产生。当然,王教授也只是认为生命的起源应从微观物质上去研究,而非直接认为物质既是生命。
王教授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单纯从物理角度研究,得出的结论比较狭隘。物理学只是认识浩瀚宇宙的一个方向而已,如坐标系中的一个短轴,而这个坐标系是如此的庞大,且有数不清的坐标轴。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研究物质的起源,现代物理学走的是很笨的办法。例如想观察到一种想象中的最新的微观粒子,需要建造庞大昂贵的设施,花费无数的人力物力。而物质几乎是可以无限穷分的,这样研究下去,是很吃力的。
对宇宙的认识,古代有与现在不同的方向。以古代东方的佛家而言,释加摹尼佛曾讲过一粒沙中含三千大千世界。认识到一粒沙中含有如此庞大的生命群体,这不远远走在如今对生命研究的前头去了吗?
以古代东方的道家而言,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直接就讲出了物质的起源,源于道。
还需要象如今的物理研究一样,去一个挨一个地猜测、观察下去吗?研究到何年何月?笨不笨?
道家太极理论,认为太极生两仪,进而化生万物。这太极,可否认做是老子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过程中的某个层次的物质?
或许有人认为,佛家和道家并无所谓的科学依据,故抱有疑虑或加以否定。对宇宙的认识有不同的方向方法,并非只有西方的现代科学之路才是唯一的认识方向。这个世界上的人也有不同的想法,各自认可不同的探索宇宙的道路。佛家与道家,自有其理论和方法,不需要符合现代西方科学之路。真正对东方古老文明有认识的人,是认同佛家和道家,认同古代东方的学说的。
如今哪个物理学家达到老子对物质起源的认识了?没有。老子为什么能认识到这么高深?他是修道者,他有自己的路,有自己的方法。
综上所述,从物理学角度去研究生命起源方向不妥,意义不大。
我看了楚梦寒的回帖,是拍案叫好。上线后,我对楚梦寒道:“楚兄当真高论,扬我东方古文明之威风,当浮一大白。”
楚梦寒含笑连称:“见笑见笑,能得一尘兄称赞,甚为欣慰。”
接着二人随意地聊了起来。
楚梦寒道:“周敦颐作《太极图说》,开创了宋明理学。象张载便认为气含于太虚而化生万物,可他又认为神仙虚妄。我真想问问他,既然你也知道气能化生我们这个世界的万物,它怎么就不能化生神仙的世界?”
我击节赞道:“问得好,痛快,痛快!”
楚梦寒道:“那都是些腐儒,看着憋气。古代五帝三王等尊天地而事鬼神,孔子亦敬鬼神。宋明理学者,求心性之理于宇宙,为何如此?因为这些所谓的大儒对道、对鬼神、对天人感应糊涂了,不若上古帝王、孔子等明白,所以反而要来研究。结果,越研究还越糊涂,偏离孔子的儒家思想愈甚。”
我闻言笑道:“孔子对道家其实是很尊重的,后人不懂,无知妄议。”
楚梦寒道:“二程、朱子,一尘兄喜欢谁?”
我道:“我比较喜欢程明道,这个人很仁厚。”
楚梦寒道:“我也比较喜欢他,他的涵养功夫很足,是真能以德服人的。”
我道:“楚兄觉得王阳明如何?”
楚梦寒道:“王阳明是旷代大儒,他提出修心为本,强调把握住心去修,对儒士启发颇大,对一些皓首穷经者,更有莫大震动。但他把一切都归结都心上,认为心外无理,有失偏颇。”
我颔首道:“我亦做如是想,我觉得把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结合一下比较好。程朱理学修身之路是即事而究其理,依理而行,从而明心见性。王阳明认为事物万变,如何穷究得,遂不以为然。其实明道先生曾讲过,遇事而究其理,久之豁然贯通。并非如王阳明所理解的那样,须事事物物去穷究。”
楚梦寒道:“我深以为然,心明则理自现,一个人达到一定层次,许多道理便都明白了。如明道先生所言,不断贯通下去,久之自然无不明了。”
我叹道:“可叹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文化大革命时被诬蔑毁败后,元气丧失殆尽,国人离自己的根越来越远。”
楚梦寒亦叹道:“悲哉中华!”
二人在山顶叙谈,声音渐稀,先后睡去......
(https://www.tbxsvv.cc/html/36/36319/949384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