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后几天我去接了些西席任务,达到了名师级。这个级别的西席人数很少.
刚任西席时,授业的学生是童生,待到良师级,学生便是秀才了。如今达到名师级,学生不光有秀才还有举人,皆是一时俊秀。
我曾问老举人名师级西席难度如何,老举人称颇有难度。
我去了一位王秀才家,王秀才与我见礼后,问道:“先生,近日读唐诗,杜甫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之句。有人评论杜甫吃了人家的饭还骂人家为富儿,颇不厚道。学生琢磨若是喈来之食杜甫自不会吃,若非喈来之食似当领情,奈何却出此言?请先生教我。”
我听了呆楞半晌。
我回想了一下杜甫的生平和他的重要诗作,我注意到他的那首《病后过王倚饮赠歌》,我觉得将此诗作与其生平联系起来,或可解答王秀才的疑问。
杜甫颇有才华,正如其诗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青年时漫游吴、越、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三十五岁入长安参加科考,欲“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据传因权奸李林甫之阻未中进士。
杜甫在长安待了十年,身为一芥布衣,在这个名利场中自然受人冷落。去相识的权贵、富人家蹭饭,个中滋味实不足为他人道。
杜甫在长安穷困潦倒,吃不上饭时而有之,一场大病之后已是形销骨立。病后偶然去旧友王倚家,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得到了诚挚的同情。王倚也是穷人,为招待杜甫让人去借了些米粮,备办了些酒菜,让他得以饱餐一顿。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便是杜甫在受到热情款待后的感激之作,诗中字句朴实,却饱含感激之情,看后令人深为杜甫的困境感叹。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尚看王生抱此怀,在于甫也何由羡。且遇王生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
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沈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惟生哀我未平复,为我力致美肴膳。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
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兼求富豪且割鲜,密沽斗酒谐终宴。故人情义晚谁似,令我手脚轻欲旋。
老马为驹信不虚,当时得意况深眷。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
王倚家的饭菜自不能与权贵富豪家的宴席相比,但这珍贵而诚挚的友情却非权贵富豪们能比。更何况杜甫诗曰:“残羹与冷炙,到处潜酸辛。”可见在富贵之家所吃到的并非整桌宴席,不过是些残食而已,哪及得上王倚特意为其备办的酒食?与王倚的君子之交比起来,对以残食相待者,写一句“朝扣富儿门”着实不算过分。
我将这番话讲与王秀才听,他显然颇受启发,我这便算完成了一次西席任务。
下线后,回想着杜甫的生平及那首《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也是感叹良久。
杜甫诗曰:“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羁縻北朝不得南归,萧瑟自不必说。其实,此诗句未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杜甫困顿长安十年,后又遭逢安史之乱,于百姓疾苦所知甚深,故而才能在暮年写下许多感时伤怀、为民疾呼的不朽诗篇。
一个人要想写出好的诗文,一般而言需有正确的道德观,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学识的蕴积。庾信、杜甫莫不如此。
杜甫在长安穷困潦倒,已落到“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的窘境,读来着实令人感伤。
人生在世,能有一所安居,三顿饱饭,实是美事。也许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不算什么,但对很多人而言,却须为之奔波劳碌、拼搏奋斗。
先生如果答不出学生的问题,那么西席任务便失败了。
某次,一位举人问我:“先生,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挈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矣;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矣;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矣;挈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矣;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矣;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矣.’请问先生诗何以失愚,书何以失诬,乐何以失奢,易何以失贼,礼何以失烦,春秋何以失乱?”
我知道他问的是《礼记.经解》中的一段话,这个问题着实把我难住了。我于六经虽有所认识,却不精通。非深于诗者,难见其愚,余者亦然。我竭尽所能答了个大概,只书之失诬、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让举人略为满意。于是,这次西席任务失败了。
即便是在游戏里,解答不了学生的问题也颇感难过。但我并不打算去研究儒家典籍.儒家思想,孔、孟已在四书中简明地阐述了出来,将四书弄懂了,自会对儒家有一定认识.于人而言,重要的是按照圣贤之言笃行,而非皓首穷经。
(https://www.tbxsvv.cc/html/36/36319/949382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