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都市言情 > 风雨流年 > 通过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    大凡名著,往往都是创造了典型人物在其中活动的典型环境。这种典型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外部原因。鲁迅《阿q正传》写的是阿q活动的未庄。未庄因为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大背景,所以才成其为典型环境。典型环境具体表现为围绕着主人翁的一组人物。小说中围绕着阿q的有小d、王胡、假洋鬼子、赵太爷等各阶层的人物。其中既有愚昧落后的下层人,也有反对革命和投机革命的地主阶级的上层人物。作者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表现了阿q那种麻木健忘、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和阿q主义精神胜利法,揭示了阿q悲剧的社会原因——人们的不觉悟、对辛亥革命的不理解和地主阶级的凶残。

    在《祝福》里面,作者也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鲁镇。这里有地主鲁四老爷,有愚昧迷信的柳妈,有作为族权代表的“大伯”,有一大群愚昧麻木毫无同情心的村民,这群人过着年年如此永世不变的生活。作者就是通过对这样一个亥革命后的江南农村的描写,表现了祥林嫂的善良、迷信、不觉悟,揭示了她自杀悲剧的社会原因,从而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学习鲁迅先生典型化手法和其他一些名家对典型环境的创造,我在《风雨流年》中尽量将主人翁所处的社会环境加以典型化,从而使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典型化。

    首先,方云汉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极左思潮盛行的年代。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过早的实现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加上违背客观规律的大跃进,造成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极为贫穷。与之相伴,反右派、反右倾等错误的政治运动频频发生,阶级斗争日益扩大化,好多知识分子受到冲击,甚至连方云汉这样的儿童也不能幸免。进入六十年代,又大搞社教运动,最终酿成文化大革命。这种社会背景,不能不影响到方云汉的家庭和他所在的学校。首先我们看方云汉的家庭环境。他的母亲周月英虽是普通农村妇女,但却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一些反人性的观念,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没有任何温情,始终把她当成灾星,必欲除之而后快。他的丈夫方本善对她惟命是从,成为她虐待亲生儿子的帮凶。方云汉的爷爷和奶奶则对他千方百计地保护,甚至溺爱。这样,父母的虐待形成了他叛逆性格的萌芽,爷爷和奶奶的溺爱则促成了他任性的一面。在社会上,新贵张三爷和他的妻子杨桂芬,不止一次地取笑方云汉不成器,这就形成了他不甘居人下、渴望出人头地的心理。而张三爷的儿子张德多次对他的欺侮,以及后来出现的吴思金跟他的矛盾斗争,更促进了他不畏强暴、同情弱者的性格的形成。在学校里,一方面有被打成右派的好老师于耿士,思想开放的青年教师陈琼,被打成“右倾”的性情直爽的鲍加登老师,有热心辅导学生的右派教师柏永芳……这些人的思想言行无疑会影响到方云汉,使他形成了与当时极左思潮相悖的追求自由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但另一方面是那些极左思潮的追随者,例如不学无术、只喜欢搞阶级斗争的女教师刘晴光,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站在整人前列的胡言森,满口极左的阶级斗争理论、时刻注意着阶级斗争新动向的赵一志,他们则把方云汉当成异端进行打击迫害。这种违背人性的力量,对方云汉反抗性格的形成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促使他努力地追求自由,进行个人奋斗。而作为方云汉的同道者,有性格活泼、热情大胆、不受任何羁绊的黄蔚,有性格沉稳、聪明伶俐、秀外慧中的高捷,她们身上流溢着的青春气息,又促使他不断向上、不懈追求。而以大姐身份出现的革命理想主义者李驰华对他的多次教导,却又形成他迎合极左思潮、追求所谓进步的一面。在他身上,这两个方面一直在相互矛盾、相互斗争。而他却不知道,那个不要私欲、只要阶级性的年代,是不允许他这样的人发展自己的个性的。所以,他自费办《凤河文艺》,却被视为异端,写的文章也被人当成大毒草,想入团却被排除在团组织之外,追求爱情却遭到打击,想成名成家却处处碰壁,最终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以上我们只是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对主人翁方云汉的思想性格和他的命运进行了分析。至于作者在作品中用大量的笔墨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描写,也是有用意的。我们会很自然的联想到,方云汉对文学的爱好,反归自然的思想,对自由的追求,应该说都与他所经常涉足的带有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有一定联系。这里有美丽的河流、连绵的群山、茂密的树林、萋萋的芳草,有自由飞翔的鸟儿、畅游河中的鱼儿、翩翩起舞的蝴蝶,等等。这些美好的自然景物,陶冶了方云汉的性情,吸引他一次次地逃出枯燥的家庭和课堂,投身大自然。

    当然,运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笔者也仅仅处在尝试阶段。这篇短文所写也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我愿意畅所欲言,登出来与各位文友展开讨论。

(https://www.tbxsvv.cc/html/36/36169/948838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