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网游竞技 > 粉笔人生半张脸 > 粉笔人生——半张脸 十

?    十

    “王影,我是——”我在飞马大街王影回家的路口等到了她。我刚要做自我介绍,王影打断了我的话。

    “你是一个不错的律师。我在审判厅上见过你的风采。不过,你不是已经完成你的使命了吗?”王影昂着头,好像是自言自语。她对我不屑一顾。

    “王老师,你会觉得我无聊,我理解。”我平静地说。

    王影的神情和缓了许多。

    “我放不下于达——一个在教师行列中曾经那言赫然的出色的教师——”她放慢了脚步,在认真听我说话。

    “你想做什么?”她问我。

    “对不起。她的妻子给了我几本仅存的日记,里面提到了你。”

    “什么?”她侧过身来,疑虑地注视着我:“嘿——”她微微一笑,我看出当年的娇美犹存。“他写到我?我真的让他——”王影迷惑地看着我“你打算干什么?”她异常理智地问我。

    “我想把他的经历公诸于世,拯救不了什么,至少给人一点思考。”

    “哈,哈,哈......”王影大声笑起来,有点喘息。

    我明白这笑中的含义。

    “你要改行了?对不起,肖律师,现在爬格子并不时尚,不赚钱的——”我看得出王影很激动,我已触动了她心灵深处最敏感的神经,她在极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波动。

    “听说你现在不代课了?”我欲擒故纵的转移了话题。

    “这也是从日记中看到的?”她反问我。我点点头。

    “可怜的他!我推掉高中科的时候,事先告诉过他,让他活动活动,每月能多挣几百块钱,他说,我不要那几个钱也不想靠这种手段上去。这种人,没办法。”

    “我知道你现在办的班在县里很有名气,你也讲课吗?”我感觉王影并不是我想象那么难接近。

    “我讲不了了,规模太大了,相当于我们学校了。全部聘用各校教学骨干。”王影的成就感溢于言表。她是一个成功的女人。

    “现在是停薪留职?”

    “哪里。有本事都出去了,谁又敢把有本事的擅自停薪呢?”

    王影原来挺直爽。我对她产生了好感。

    “王影,对于他的死,你真的无动于衷?”我进一步向她逼近。“你能理解她的妻子的感触吗?”

    “肖律师,我们都是女人,你也是一个正直、好强的女人,你听我说,其实,他有什么可关注的?——存在就是真理,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如果你闲腻的话,来我这里兼政治老师,肯定高薪聘用了!”

    “谢谢你。我丢了饭碗时还说不定呢!”

    我看到王影根本没有谈于达的意思,感到遗憾。

    从我当记者的朋友口中得知,近来不时有中小学生因为补课太晚,路途上相继发生了几起被抢劫、强奸、绑架的事件,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上级有关部门已下文件,严禁阻止学校、教师私自补课。准备做一次大突击搜查。我知道王影办的补习班在县城的影响。我想提醒她一句,让她注意一点。

    “谢谢你。”她说,她很诚恳地看着我。扭头扫了一眼没有任何表情的建筑物,望望远处,摇着头笑了,很无奈的笑里夹杂着不屑一顾和玩世不恭的老练:“嘻嘻,是有的人又想捞钱了吧。你把我当朋友了,我也不瞒你,年年都有几回这样的大搜查。每次我都逃不过的。不过,没什么。去年罚我三十万,老实说,我挣的远远不只这些。我不亏。”这时,她的光彩和自信又回到年轻亮丽的脸上,“不过,我真的谢谢你。你这人不错。”

    “我佩服你。女人,事业做到这份上,不容易。”我们走到了她的车前,又不是从前那辆了,省长都坐不上这样档次的车。

    “肖律师,我把你看作朋友了才这么说,你辛辛苦苦给一个死去的人、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没有任何影响、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教师,立碑树传有什么用!你对写作感兴趣得话,作律师的闲暇写些报告文学或重量级的通讯,大头头们都很重视这些的。”

    对她的衷心相告,我一时不知说什么。但从我的表情她是看出了我内心的执著。

    “还想知道他?”王影上车时回头问我。

    我注视着她,没有说话。

    “上车吧。”她说。

    “去哪?”

    “我想去他的墓地看看。”

    我上了车。车内经过美容,温馨,时尚,清新,透着尊贵女人的成熟魅力和浪漫。我有些羡慕她。我崇拜她,又觉得我们在两个世界,我们之间有着一层隔膜,彼此理解,又彼此疏远。

    这里是新开发出的一片公墓。最前面是一大片空地的停车场,每逢奠基亡灵的时节,通往这里的公路上车水马龙,这时有些宁静。穿过一片平坦的墓区,这里还都是土葬的,有棺柩埋在地下,上面用水泥抹成统一形状,有行有距,整整齐齐,周围开满了鲜花。每个汉白玉墓碑上都有亡者遗像,四周汉白玉栏杆,旁边石狮子蹲守。穿过这片豪华墓区,地势逐渐升高,直至望不到边的山的尽头,这属于普通墓区,但每个墓碑依然排列整齐,鲜花围绕。

    王影把车停下,挽起我的胳膊,头几乎靠着我的肩膀,和我的脸颊挨的那么近,我有点不习惯,但我很欣赏她这种是年轻女人才会做出的举止。她有一个年轻的心。我想,她是个招人喜欢的女人,特别是招男人喜欢的女人。她浑身蕴含着浓浓的女人味。我的心有点乱,作为女人,我感觉自己那么暗淡、失落。这份暗淡和失落搅了我的心绪,陡地产生一种滑稽:我来这里干什么呢?我问自己。

    她望着前面,默默地。我陪着她,这时我感觉自己很多余。我没有了方向和目的,我被眼前的女人深深地吸引了。

    “你来过?”

    “嗯。”

    “为什么?”我发现这样说话已经成为我的职业病。无意识的就这么问她。

    “为我自己。”她松开了我的胳膊,我想这是下意识地想与我保持距离吧,以逃避我的询问。

    我不解地望着她。我的目光一直逼视着她,是那么不礼貌的逼视。我也说不清是我的职业原因还是我对这么一位优秀女人的刻薄。也许我是想看到这位春风得意的女人的痛楚一面,这样或许能满足自己内心的不平衡。

    她感觉到了我的不怀好意,看着我会意地笑笑,笑里是宽容与谅解。我的脸“刷”地红了,发烫。

    “你看满山遍野的花草,清爽的空气,清脆的鸟鸣,我羡慕他,在这个世界……”她昂着头,眼里闪着希望的光彩,阳光下白皙的脸庞那么安详、和善。

    她的话无声却有力地鞭笞着我的卑微。我不敢看她。

    “每次来这里,想着他,那个纯朴,简单,而活得真实,活的沉重的他,我就会解脱一切烦恼。这里给我真实,让我也真实的活一会儿。”

    我慢慢拉住她的手,我想暗示她什么呢?是安慰她还只是别让她这么伤感?

    “他是我的初恋。他在电话里永远都是疯狂的,让我的身心早已归属了他。不只有多少个夜晚,他在电话里陪着我,直到我睡去。我知道,他在另一头守了我无数个夜晚。”

    她沉静在美好的回忆中:“有一个晚上,我们聊着,我睡着了,他在那头怎么吼我,也没反应。他挂了电话,开始不停地给我传呼留言。有些话至今我还记得:‘我等着你,等你的回话,天亮时是我这守候你的人离开之时,你不要一觉睡到天亮,好吗?等你,快醒来,宝贝,吻你!乖,让我的问候在你的梦中化作快乐的微笑我就满足了,我最疼最爱的人,我思念着你,爱火熊熊!我可以放弃人世间所有的追求,只希望能多爱你每一天、每一年!我的爱人,我要让你有美丽心情和被爱滋润着的心!”

    王影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那青春的美好季节。

    “传呼机上每次留言不能太多,他一句一句地发,第二天我醒来,那么多得留言,动情的肺腑之言,感动的我哭了。“

    王影的眼睛潮湿了,“他是个会让女人魂牵梦萦的男人。现在想来,他的一切决定了他不会是个好老公,他没有很强的能力会为女人创造丰厚物质财富,只能是女人心中理想的情人。他的热烈,他的宽厚,他的怜香惜玉,他的激情,他的浪漫……”

    由于是爬山坡,再加上激动,王影喘起来,我看到她的脸红扑扑的,眼角隐隐的皱纹。她是苍老了,但那份火热的爱情却让她依旧显得那么美丽。

    “你喜欢过他吗?”我也感到很轻松愉快,没有了任何顾忌。

    “我深深地爱过他。假如我们结了婚,他的境况会好的。”

    我想也是,于达会是另一种命运了。

    “可我幸运,没有和他……如果那样的话,我会没了我自己……”她说着停下了脚步,怔怔地看着前面。我顺着她目光看去,李小梅站在于达的墓前。

    王影朝我淡淡地一笑说:“我还是不要见她的好。在这时候。”

    我能理解。我点点头。

    我想,无论王影怎样留恋她的初恋,都已烟消云散。

    就是李小梅的那几滴泪渍也确实早已化为空气。但她会与他在一起,和他共眠,还沉醉在闪电的十年。她在默默地诉说着,也许没有王影初恋时的轰轰烈烈,只有生活中柴米油烟的点点滴滴。她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后,慢慢咀嚼着苦辣酸甜,她希望我能给与她一个说法,给与她一点启示。她需要一个能理解她、又有安全感的女人来听她的心声,她在寻求释放,她把她自己完全交付给了我。我柔弱得肩成为她唯一的依靠。然而,这种至深的跌宕也许永远不会从她的心灵彻底退去,那懵懂、灰暗、而又轰轰烈烈的日子。

    李小梅有一个恳求,把他的女儿转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读书,在她的女儿未成年之前,不要把父亲所有的一切告诉她。她承担了一切。

    “你恨学校领导吗”

    “我没有理由恨他们,我只恨死去的人。”

    “你知道辛校长,他辞职了,现在是有丰厚资产的房地产开发商,他想认你的孩子做干女儿,委托我......”我吞吞吐吐地说了出来,没有说完,就被李小梅打断了。

    “不可能,我只有女儿了。我不能再失去她。”李小梅绝决地拒绝了。

    我绞着双手,佩服这个历尽磨难的女人的刚毅。也为她日后的生活担忧。孩子的教育费用只有他一人承担了。我不再说什么。我想,于达在天之灵会接受辛校长的赐予吗?我无法确定。我理解李小梅的感受,但我也为她的孩子惋惜。也为不能了却辛总的心愿遗憾。

    我读着于达留下的日记,我更坚定要用我拙劣的秃笔把他痛苦的心灵旅程表达出来。他早早地走了,结束了仅有一次的生命。他走的匆忙,他原是想与几个被害人同归于尽,他还是从熊熊的烈火中逃出身来,面对死亡,他是胆怯了,还是后悔了,还是眷恋起妻子、孩子、眷恋起曾经拥有的生活?

    他死的耻辱,死的愚昧,而在这耻辱与愚昧中,我又隐约有种悲壮与纯净的情愫。或许这是他逃生以后重新理智地反省自己时产生的一个新的理念感染了我“我想,不能就这样死了,反正都是死,我要死得明明白白。”他这么对我说,毫无表情。

    我感叹他的日记的精炼和集中,从另一角度,我想,他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的话,他也许更适合写字,以另一种方式来向社会昭示自己。

    星期三北风呼啸

    今天几号,懒的询问。教师只要掌握每天是星期几,就不会耽误课程,这是最重要的。

    天冷,刮风,偏偏讲《孔乙己》,总觉一股凉气从脚地冒起。学生的思维在逆时针中跳跃搜寻,专注的神情有些呆滞、单纯。春风未到玉门关。应试教育的弊端渐为人认知,推行实施素质教育的步履却这么艰难!可笑自己不自量力,还设想一整套坐井观天的教改设想——幼稚、狂妄。

    又一次失态!居然毫不顾忌教师应具有的千人一面的形象!是孔乙己的悲剧使我感伤,还是学生热切的求知目光诱发我道出衷肠?

    “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终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落得那么悲惨下场。你们如果考不上大学,会不会营生?是否会成为当代的孔乙己?”学生先是缄默,随后哄堂大笑。我的话分明在动摇军心!

    我的良知不允许把学生教育成狭隘的书呆子。记得一位名家下过这样的断言:“应试教育的本质无非是科举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延续,给它定名,也只能定为‘现代科举制’。真实金玉良言。

    时钟敲过十下,九岁的女儿还在一盏昏暗的灯下做作业,较小的身躯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刚探着写字台。他最近总是长吁短叹,老师又批评了她,怕影响工作学习,阻止他参加舞蹈培训。她是大班长,尽管每次考试全班第一,但不能不听老师的话。孩子请求送老师礼物,以免受责骂。

    星期日冬日暖阳

    拉开窗帘,好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暖阳。今天是2000年的第一天,学校也没有什么活动,怕出意外事故,也严令禁止学生在学校举行任何庆祝活动。我也通知学生不补课了,国家规定的休息日,彻底放假两天名正言顺,家长不会有意见。紧张的工作之后,面对休息日竟有点不知所措。

    妻子早想让我陪她逛逛商场,这实在是为难我。我最头痛上大街闲逛,即使购物也觉太无聊。妻子很不高兴地不理我。不过,当我提出带孩子郊游,妻子崇敬并含情脉脉地莞尔一笑,一缕温馨掠过我心。关心下一代,为下一代奉献,似乎已成“职业病”。

    妻子用手指尖轻轻搔痒女儿鬓角,女儿转过身又睡了。她是太累了,背负十几斤,坐着“冷板凳”星期六去练舞,难得一个休息天!我望着妻子、女儿,深感自己的责任。

    昨晚我在备课,听的女儿临睡前边脱衣服边怪原地对妻子说:“妈妈,某某同学的爸是当大官的,又特有钱,在班里了厉害了!做错事老师也不打骂还表扬,我爸要是也当官、也特有钱该多好!”听的妻子说,你爸就是你爸,不管他是什么。

    我手中的笔掉在被课本上,我的手在抖动。我感激妻子,我能拥有这样一位妻子我满足。我只有努力把我的补习班办好,赚更多的钱来报答我的妻子,无愧于我的女儿。可我觉得妻子没必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还是随孩子自己去吧,我们的思想、想法、未必能跟上他们这一代。但我还是不主张给老师送礼物。妻子坚决不同意,他说:“你想不到吗?一个素质低下的教师在一个孩子身上会怎样随心所欲地发泄她的不满!”我不相信。

    我们去“放风。”一望无垠的黄土地坦荡入砥,女儿在自由自在地奔跑,呼喊,歌唱,宛如一只欢蹦的小鹿。我们比赛竞走,比赛爬山,妻子脸上荡漾着喜悦,我似乎第一次这样用心去领略妻子,我内疚,这几年来,我对她的关心太少了,她不会让我为她分心,不会用女人的一切手段紧紧摄住我的心,即使在床上,她也只是一只温柔的小兔,自然而然,我无意识的把她视为我的一件工具。我才发觉,我不是一个成功的丈夫。

    “你这么了?”妻子看到我在发愣,温和地问我。她总是这样的声调。我想起了还有一个人曾经这样问过我,那语调,那神情,似乎总有丰富的神韵。可我没有浦捉住她,她不属于我。

    我没有说话,伸出胳膊紧紧搂住妻子的肩膀,她依偎在我的胸前,安详、甜蜜。“走,我们追孩子去!”我拉起妻子的手想孩子跑去。“女儿,我们继续比赛!”我喊道。

    女儿的脸上突然笼上一层淡淡的忧愁,痴痴地站在那里发呆,妻子喊她过来,她拉起妻子的手喃喃地说:“妈妈,我们该回去了,还有好多作业没有完成呢!”

    我怔了,我能说什么?只觉骤然间,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清冷、那温暖的阳光此时泛着清白的光亮,刺眼;空当的原野冷漠地横在面前,有一种无着无落的感觉。风渐起,荒芜的土地卷起了黄土,绿仿佛是天际的一个梦......

    星期二云淡风清

    《白毛女》——分角色朗读符合习惯要求,避免学生散漫,维护教师“严谨认真”的形象。依我设想,让学生做演员,把这场歌剧搬上讲台,让他们深刻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苦,更加珍惜今天的新生活;课尾进行一次《我是“白毛女”》《“白毛女”在今天》的即席演讲,但我不打算这样进行。

    可体育班学生提出想吟唱唱词,面对兴奋热切的恳求和纯真的表情,我妥协了。在精心组织导演下,课堂秩序井然,气氛庄严热烈,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我怀着复杂心情走出教室,不知学生有何感触,也不知家长是否会谴责我——在第二个班上课,即使分角色朗读也难以进行,角色羞羞答答,扭扭捏捏,时时表明他们是未来大学生的正规预备军。

    我不知道自己是有血有肉的人还是无灵性的机器。我不想功过参半,让学生在占有一定知识量的同时却又压抑了他们智能的多方面发展和个性的形成。否则,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星期五云雾缭绕

    我胆怯,只是那么一点微弱的声音却要极力传给学生和我的孩子,而又惴惴不安。目前教育改革是建国以来若干教育改革中最深刻的一次,困难多,阻力大,不仅要依靠教育界本身努力,还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配套改革,这是国家大事,一个普通教师何必劳心费神?

    下班时,一位陌生人在校门口向我推销书。随意一翻,竟是一套素质教育丛书!大有一种窗外柳暗花明,室内冰天雪地之感。大致翻阅几页立感茅塞顿开,如能一饱眼福,或许大彻大悟,不再困惑彷徨。看见我爱不释手,书商的书价从几百元增到上千元,可怜囊中羞涩。

    当内心追逐的希望有朝一日可能成为现实的时候,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在加重,意识到了“严师出高徒”的新意。教师不在做“教书匠”,只有努力去当“教育家”才是在培养跨世纪人才!

    我傻。我俨然一位忧国忧民得救世主,事实上,连自己的女儿也拯救不了。她的班主任又要挟妻子,以莫须有的罪名欺辱一个自我保护能力还微弱的孩子。

    今天妻子和老师沟通,她隐讳地流露了那么做的根本原因——我们家长“孝敬”不够。

    我无法忍耐,断然拒绝满足她的私欲!谁料一时的刚直正义,给孩子身心带来不尽的摧残。班主任打骂她,扣发早点,把座位从前面调到最后角落,威吓全班小学生不能和他说话,和她玩。孩子被迫辍学。如是家庭妇女,善良;如是有识之士,文明。当一个人将狡诈卑鄙集于一身时,做家长的实在有哭难言而又无可奈何了。

    星期四春寒料峭

    今年的初春严酷无情,清明时节也未洒甘霖,整个空间都干燥烦乱。学生毕业日渐临,做了几年的应试教育,赶上紧锣密鼓实施素质教育时期,考题类型趋向何处,有些茫然。

    上课偷闲时,耳边响起女儿稚嫩的童音:“上次过生日,老师批评我好几次,我把同学送得像册给了他,才算了事。”学生只能学习,不能有表达感情,传递友谊的愿望,更不能拥有一本朋友相送的珍视的像册!这属于什么行为?出于什么感情?只有交给老师才能表示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我目光游移,无意识落在一位男同学身上,他异常的反应引起我注意。梳理整齐的发型,白皙的满是兴奋的脸孔,雪白的衬衫系着一条鲜艳的红色领带。无意一瞥,使他匆忙垂下头爬在桌上。我微笑着赞赏的口吻说:“朝气蓬勃不错!平时太稀松。”他抬起头来,充满感激之情,但我分明看到那条红色的漂亮的领带不见了。是我平素给人印象严格,还是学生就该这样?这人,都怎么了?

    星期五风和日丽

    推开教室门,一股浓郁的饭香扑鼻而来。刚刚训练回来的学生有的在脱去运动衣,换下跑鞋。有的已在津津有味吃着早餐。他们相互递送食物、倒水,完全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脸上红扑扑,细微的热气和青春的光彩融合在一起伴着欢快轻松的说笑。记得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形,同学们慌乱地把衣服和尚未吃完的早点通通塞进小小桌柜,甚至有的同学把刚刚泡好的方便面也只好塞进去。经过一早晨的训练,他们消耗了体力,无精打采地爬在课桌上强打精神装作“学生”。我没有顾及这么做对自己有何不良影响,督促学生迅速进餐,身心舒坦的进入课堂学习,即使不免延误三五分学习时间。

    看着他们,我羡慕。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他们会怀念这段朝夕相处、关系爱护、充满拚搏的日子的。尤其有些学生,专业训练刻苦,在几次大型运动会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学习认真,思维活跃,理解力强,运用灵活。他们总有一种“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自信。

    可怜女儿。是否再上学,我只能征求她的意见。她毫不含糊得说:“我讨厌原来的老师无端地打骂学生,可我想上学,天下老师都像她?”

    我郑重其事地告诉她:“天下老师都不像她。”

    这天回到家,满地堆着书。女儿跪在书堆中,见我进来,递给我一本既没有版权页也没有标明出版社的小册子。指着一首诗让我念给她听。一看题目,我心颤抖,似乎感触到孩子弱小的却是鲜红的在跳动着的心!诗下未署名,显然不是出自大手笔作家,但孩子对这首小诗感兴趣,自有她的道理。诗是这样的:

    我为孩子们哭泣,

    愿将厚实的坐垫套在冰冷的小登上面——

    一个个漫长的四十五分,

    挡住了窗外的鸟语花香;

    教棍留下的道道血痕,

    伴着羞辱、烦躁和紧张......

    鲜活的灵性和禁锢的锁链在厮杀,

    求知、创新、遨游太空成为沉重的负担——

    自由、拚搏、飞翔的翅膀才刚刚伸展,

    那冉冉生气的红日即将冲破暗影得遮挡!

    我读到这里没有了声息,我再无法读下去。我犹豫,这小诗给我们的后一代能预示些什么。

    但心灵的呼唤总会迸发。寒冬已逝,不是已听到渐近的春风在徐徐吹过这封冻的北方了吗?

(https://www.tbxsvv.cc/html/36/36095/948531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