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大学改名之最sB篇
华东纺织工学院——〉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一听还以为是民办的,如果说第一次改名,华东改为中国,学院改为大学算是为学校壮了胆的话,那再次改名有什么意涵,对学校的发展有什么帮助,却让人有些云里雾里的。显然,学校当局改校名是既无远见又无卓识的。)
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好好的“华工”送给人家华南理工了)
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大学(莫名其妙!像所民办大学!)
江苏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理工大学(整天换来换去,颠来倒去就这两个名字,没点主见!)
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也属于翻来覆去型的。该校更名固然有着语言习惯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却是季羡林先生曾经指出的,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化”并列本身就不妥当。为了向“知名大学”靠拢,更为了纠正语法错误。所以改了!作为一个语言学校,此等语法错误多年了才引起重视?可叹啊!)
四川大学——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也是折腾型的!因为北京有个民办的“北京联合大学”,弄得四川联合大学也被误认为是民办高校,在北京都招不上学生,改名四川大学后,报考的人数很快上来了)。
兰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趟“交大”这浑水了)
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怕人家不知道自己是中国的一样!)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大学上一级管理机构发生变化,军队的院校转给地方了,干嘛非得改名?)
中国大学改名之最nB篇
绵阳经济专科学校和绵阳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后——〉西南科技大学(真是厉害!佩服校领导是怎么说服教育部的!)
四川轻工业学院——〉西华大学(地处成都,在合并了几个中专后,摇身一变成了现名)
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名字还像是比以前响些,但是要和同省的大连理工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工业大学合并——〉中南大学(英文centralsouthuniversity缩写是csu反恐大学nB吧!)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牛!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郑州粮食学院——〉郑州工程学院——〉河南工业大学(能够骗的!)
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变的太离谱了吧!地质——〉经济一个字“强”!)
山东农机化学院——〉山东工程学院——〉山东理工大学(越来越“牛”)
江苏工学院——〉江苏大学(按照常理应该改名江苏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啊!升级好快啊!)
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地方性名称变全国了,除了北京的之外应该只有这家了吧!)
淮南煤炭学校——〉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一路升级!顺!)
株洲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又是一个地方成省的)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文理学院(终于知道达县是四川的了!)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这个是多少职业技术学院梦寐以求的啊!)
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现在很多人都以为他在北京呢!其实在浙江杭州)
------------------------------------------------------------------------
以下两所大学的合并在规模上值得大家关注
吉林大学
经教育部批准,分别隶属教育部、卫生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的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5所高校组建成新吉林大学;2004年8月,中央军委、国务院决定原解放军军需大学合并到吉林大学。
合并后的吉林大学有6个校区、9个校园,教职工近2万人,全日制在校生近7万人,涵盖了12大学科门类。
贵州大学
最近天涯上有个叫板桥路的跳出来说他的母校“贵州大学”的合并,可以称中国最大规模、最华丽的大学合并。还轮不到吉林大学。
原贵州大学部分
贵州人民大学(1993-11-3并入)
贵州农学院(1997-2-3并入)
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1997-2-3并入)
贵州农业管理干部学院(1997-2-3并入)
原贵州工业大学部分
贵州建筑高等专科学校(1992-5-18并入)
贵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0-3-27并入)
2005年8月,贵州大学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贵州大学,顺利的进了211。
新贵州大学共有八所学校合并而成的,现在10个校区:花溪北校区、花溪南校区、蔡家关校区、太慈桥校区、小关校区、茶店校区、花果园校区(教学点)。
学校现有24个学院,101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学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8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3个国家重大项目博士后工作站。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5174人,其中普本专科生42144人,研究生3030人。全校4973名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2623人,教授272人,副教授863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6人,省管专家5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3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2人。
------------------------------------------------------------------------
中国大学改名之最nB又sB篇
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变中国是大了,但是“北广”50年的老字号没了。实属不解,你要升格成大学,叫“北京广播大学”不就完了,是不是怕人家误以为你是“广播电视大学”“电大”,这下好了“中国传媒大学”校名听起来更像个民办大学。不知道以前的“北广”校友们愿不愿意自称是“中传”的)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1923年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务院批准定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官方说恢复校名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校地处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改名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之后招生形势一片大好。首都的学校嘛!吃香啊!)
华北工学院——〉中北大学(作为国防军工特色的一所院校,“华北工学院”这个牌子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的。中北——不同于华东,华南这些常规地域名称,初次听说的人都不知道这所学校身处何处!)
四川师范学院——〉西华大学(不如叫华西大学。西华大学和东华大学,一西一东,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省会升级成省名了,是大了。不过刚改名那会儿,学生是多么的不愿意戴“浙江工商大学”的校徽。)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不但抹杀了学校的特色及其“哈军工”海军工程系血统的荣耀。而且给人的感觉就是有意想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搅在一起,让考生莫辨东西,可笑复可怜,兼可厌)。
标题:回复:中国大学改名之最sB、最nB篇、委屈求全篇......高校改名委屈求全篇
南方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南方冶金学院本想改名为南方工业大学或者南方理工大学,被教育部否决了,说是不能带有与实际不符的区域性名字。得南方之名,失大学、得大学之名,失南方。)
华东地质学院——〉东华理工学院(华东华东地质学院改名的时候也是遇到这样的难题,想升大学则必然华东两字不保,委曲求全,改成“东华”,不知何意?后据了解,该校前任院长周文斌说要华东要不到理工,要理工要不到华东,所以就叫东华。当时被选的校名有“南方工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华工业大学”。如今该校很多学生对“东华”这个名字十分不喜欢,觉得像民办大学,不过大家要“理解”校领导的“苦心”,毕竟为了“大学”啊!注:该校位于江西省抚州市)
温州师范学院与温州大学合并——〉温州大学(外人一听还好,但是温州本地人谁不知道温州大学是所贵族学校,全国少有的名叫“大学”却是专科的末流大学。温州师范学院是好歹是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历史也比温州大学悠久。但是温州大学面临要被摘掉“大学”的危机,温州师范学院希望升格“大学”的关头,上演了“以弱吞强”的好戏。后来原温州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为文凭上是“温州大学”而不是“温州师范学院”而感到苦恼。)
甘肃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同样道理,得甘肃之名,失理工,得理工之名,失甘肃)
西北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同样是西北和科技大学的取舍问题!)
高校改名成功篇
海淀走读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因为“走读”在今天已经属于过时的词语,改名比较合适!)
高校改名申请篇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大学”或“华南大学”,想摆脱农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即将更名——〉中原大学(有个校友说得好:改名中原大学,我们给人的印象好象是个中原河南地区的高校,本来在中南地区特别是广东的高校,优势全无.改名中原大学的人居心何在?你们考虑过我们这些在全国各地的校友们的感受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名字可以让原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的老校友有归属感.中原大学只存在2,3年时间,且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军政特色,实难担当几十万校友的有归属感的校名.)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提出,农大如果去掉“农业”二字,将在招生和人才吸纳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一时间引发社会对于农林地矿水等类型高校的关注。
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或“钱江大学”(杭州师范学院要变成杭州大学,招致了极大的反对,一方面有教育部规定的因素,一方面主要是因为老杭大的很多校友在浙江省各行各业都身居要职,他们的反对声音无疑成了杭师院更名杭大的最大阻力。)
浙江林学院——〉“钱江大学”(地处浙江杭州临安县,地理环境已经限制了其发展,加之‘林学‘影响了其招生及学生就业。改名对该校确实有相当大的好处!)
高校改名搞笑篇
以下两条纯属网友杜撰,大家一笑料之吧!
湖北麻城职业技术学院——〉麻城理工学院(英文缩写mit,呵呵!世界名校啊!)
哈尔滨佛学院——〉哈佛(简称“哈佛”,也是冒充世界名校的!可惜确实没这学校,即使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都没有佛学院这样的二级学院。)
中北,中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东北,北华等等都被人使用了,可以预见“中华大学”也即将诞生!
大学改名规律
包括“矿冶”、“地质”、“气象”、“农林”、“石油”、“煤炭”等都是冷门的,这些专业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不仅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教师引进也难。所以都要改!
电子工业——〉电子科技例如: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矿业——〉工业,理工,科技例如: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
工学,工业——〉理工,科技例如: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
高校专业新名词
大学里的专业是怎么划分和表达的?估计连一些老师也是一头雾水。看看5年前的叫法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中文系——〉文学与传媒学院
教育系——〉教育科学学院
历史系——〉社会学院
数学系——〉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物理系——〉电子信息学院
化学系——〉化学与材料学院
地质系——〉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英语系——〉外国语学院
政教系——〉经济法政学院
生物系——〉生命科学学院
无线电系——〉通信工程学院
音乐系、美术系——〉艺术学院
大学校名的商标注册
更名为“鲁东大学”的烟台师范学院也面临一个难题,因为作为核心内容和资产的“鲁东”已经在2005年03月28日被商标投资人申请注册,与其相似的事例还有“济大”商标等等。
目前我国学校更名一般通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形式进行,很少有人想到要提前或同期进行商标注册保护,这些学校在更名前本可以查询一下同类商标(第41类)是否已注册,但是这些学校因为不了解商标相关法规忽略了这一点。
所以想问众多更名的院校,你们校名商标注册了吗?
一改就能成名校乎?
大多数国人对中国至今未能拥有一所世界名校感到遗憾。上至政要显贵,下到黎民百姓,都大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架势。于是,中国由上至下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名校制造”运动。这大概能成为为什么全国各地的很多高校都不约而同的掀起了一股合并热潮的理由。似乎一合并,校园大了,学生多了,师资强了,学校也就跟着上了档次。
大学的品牌是和校名联系在一起的,大学更换一次名字,元气都损伤一次,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大学不要改校名。对于校名,老师、学生和校友都很有感情,更换校名容易伤害他们。大学校名的频繁更换,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有时不太尊重教育规律,行政主导的力量过强。如果只把改名当作学校发展的一个策略,对于学校没有太多的意义。但如考虑学校办学的方向存在问题,校名一改,相应的办学方针、专业设置等方面都随之变更,这也就无可厚非。
冷静思考后人们会发现真正高质量的学校是不会轻易改名的如同济,复旦,清华,南开。
因时间关系,文中定有疏漏,错误,恳请广大网友指出!再下面跟贴!待日后整理成完整的《中国大学改名全集》!以上资料参考了多家文献!感谢原作者!(天涯杂谈siwer)
(https://www.tbxsvv.cc/html/34/34864/944245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