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开始打算写毕业生,就想应该写写毕业生还不是毕业生时的事。
就象现在很多传记作家给古人作传都从古人的出生写起,而且古人出生时必天生异象、雷电交加、风雨大作,乍一看让人觉得他们留名青史是一种必然。而作家呢,他们乐得啃死人骨头填饱了肚子,却不知间接成为了传播封建迷信思想的载体。
又象现在找工作、升迁都得有简历,简历上详细地记载着当事人过去的一些光辉事迹,如某年某月担任某职,亦如某年某月参加某大赛获某奖。然而这种以过去决定未来的事是不可靠的。依这种逻辑,小学时当少先队大队长的,中学时应该是团支部书记,大学最早发展为党员,大学毕业工作以后就是党委书记。可事实并非如此,有我为例。我小学时是少先队大队长,中学老师也有意让我做团支书。就在任命之前,老师让我填一分简历,其中有一项是先进事迹。我那时是足不出校门,除了成绩好点外,我死也想不出干过啥先进事迹。老师此时提醒我可以写写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什么的。于是我写道:“本人高度近视,故尔与拾金不昧无缘,然丢钱数次,以成他人之美。”结果可想而知,团支书是没得当了。老师让我当了班上的副班长,说是协助班内各项事务,其实是闲职,事可干可不干的。老师这样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因为在班干部选举时我的票数最高。老师知道民意不可违,但他也有能力让民意无所作为。或许是因为我高中没当团支书的缘故,我进大学到快毕业了连写入党申请书的资格都没有。
进大学之前,我对大学的了解来自很多方面。从爱告诉你什么是什么的书本上,我知道了大学是象牙塔,是梦想的天堂;从村里的大学生那里,我听说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大学里自由自在,想干啥就干啥;当然更多的了解来自我的邻里乡亲,他们的目光往往更加长远,认为大学毕业就可以找个好工作,前途不可限量,而且将来肯定是要出人头地的。那时我的感觉是这样的,上大学就跟看电影差不多,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就等于买了张电影票,而未来就象电影一样是可以看得见的,且有声有色。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大批每天上十几小时课而又被爷爷辈的人说成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中学生。他们大多数和我一样被灌输了这样一种思想,觉得大学里的阳光都比中学的来得明媚,甚至产生一种天堂搬进了大学的错觉,而现在只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于是乎,无数高三学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克服住自己其他各种**,投入到铺天盖地的高考复习中去。当然,他们大部分是能考上大学的,这倒也不是他们成绩都好,而是因为近几年来的高校扩招。扩招是一个多赢的决策,它既让无数学子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想,又暂时满足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最重要的是教育部门赚了钱,教育产业化有了显著的成果。赚了钱,发了财的各大学则开始大兴土木,兴建教学楼、学生公寓以及各种各样的大楼,以便他们有资本、有实力吸引更多的考生,持续扩招。如此循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下一代就可人人大学,个个硕士,好象那样中国人的整体素质就会突飞猛进,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在眼前,伸手可及。
然而,扩招也是有其弊端的。比如学生人数的突然增多,而相应教授、讲师的人数增长速度不快,毕竟招收一个学生所花的时间与培养或引进一个教授要用的时间是不能比的。于是,大学的教学管理就很难跟上,大学就好比一个羊倌,圈了一块地,养了一群羊,却没有牧羊犬,只能任由羊儿满山跑。在这种放任式的管理下,很多刚进大学的人开始了他们逃课,玩游戏,谈恋爱的生活。而恰好是由他们宣扬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在外人看来,他们对大学生活是最有发言权的,于是大学就成了无数人心目中的天堂。当然,他们的放纵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们没有理由叫一群憋了很久的饿汉在满桌子的好酒好肉面前保持沉默,我们或许只能在旁边说:“慢点,别噎着。”可以说,中国的中学教育培养了一群饿汉,而中国的大学教育则成全了一批暴发户。
在经过了那次刻骨铭心的考试之后,我进了大学。那年的高考,我现在回想起来都毛骨悚然,考完数学,当时考场上一半以上的人都两腿发软,站都站不起来。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考试确实需要全身心投入,要不怎么明明只需大脑思考和动手去写的考试却使人两腿乏力呢?我当时是站了起来,却全身直冒冷汗,心想这是一帮什么样的命题人员呀,怪难为他们的。考完之后,我都不敢去看答案,想把希望留到最后,心里却在一遍又一遍的估算着分数,那叫一个吃饭饭不香,睡觉睡不好。以前有人说参加高考的那个月是“黑色七月”,那时的感觉是参加高考顶多也就算灰色,而在家等成绩那才叫暗无天日。回家见人就说,今年考砸了,明年继续奋斗。那时村里很多人在背后说:“老徐家孩子就那样,你想在家里从来不看书的,能考上大学吗?大学是这么容易考的吗?要是他能考上大学也就怪了。”好歹成绩出来了,却不是太差,高不高低不低的,于是我进了在全国排名也高不高低不低的南大。当时村里很多人看我的眼神让我觉得我在他们眼里是中国版的基督山伯爵,仿佛蹲了次监狱却得了一处宝藏。
南大是一所普通的重点大学,在全国的排名不前不后。这些排名在中上游段徘徊的学校就象古代地主老爷的中间几房姨太太,既没有大老婆的明媒正娶,又没有最小姨太太的年轻貌美,升值潜力大,吸引不了老爷子的注意力,但你又不可以说她们能和平共处而不争风吃醋。出于这种心理,最近几年的大学排名越炒越火,毕竟排名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生源的质量。于是就连负责排名的人都成了香饽饽,有如古龙武侠小说中写《兵器簿》的百晓生,自己武功虽不咋样,但到底是《兵器簿》的作者,所以也算一方风云人物。在这之后又有一个组织也搞起了大学排名,大有要分一杯羹的势头,好像这大学排名是路旁无人看管的西瓜地,谁都可以摘几个西瓜来解渴充饥。当然这两个组织的排名不能雷同,雷同了也就没了存在的价值。于是出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如果你足够的无聊,你有足够的耐心,你可以收集各大学的招生简章,那么你会惊喜地发现全国大学50强可以有60来所。不过这也情有可原,学校之于校领导好比子女之于父母,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子女是最棒的,子女得过第一,那他在父母的记忆中就永远是第一。南大的排名让人觉得很尴尬,上不能引起中央领导的注意,下还不到破罐子破摔的程度。就如欧洲各乙级联赛的第四名,眼看着能升甲升超了,可就是升不上去,徒让人提心吊胆。后来学校就不在这方面计较了,转而大力宣扬学校的院士人数全国排名第几,学校科研成果全国排名第几,校友中有多少人进入了中国百富榜。好像子女成绩不好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脑瓜子活,有艺术天赋。果不出所料,效果来得很是明显,南大从此声名渐响,录取分数年年攀升。
当初我就是因为南大的院士和中国百富榜上校友多而报考的,以为院士多代表教学水平高,杰出校友多说明学校培养人才有方。而且随便在校园走走就可以碰到院士,想想都是件很美的事。可三年下来,我连院士、杰出校友的影子都没见着。或许你可以说院士和校友现在或者曾经呼吸着这里的空气,那我无话可说,这年头世界杯期间贝克汉姆住过的房间都能卖个好价钱,原因就是贝克汉姆曾呼吸过这里的空气这么简单。不得不承认,这些院士、杰出校友看似就在我们身边,其实这之间的距离有着十万八千里。我不是孙悟空,我不会筋斗云,不能一下子消除这距离,所以我只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好在被骗的人越来越多了起来,也就冲淡了受骗的滋味。
我所学的专业是自动化,是个工科专业,有着所有工科专业的共性,那就是男女生比例失调。如果要说个性呢,那就是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用一个同学的话讲,如果没有她,那么我班男女生比例将趋近于无穷大。班上三十来个人就一个女生,一种说法叫万绿丛中一点红,也有说是一枝独秀的。原想物以稀为贵,那女生应该是过着受人爱护、受人追捧的神仙般日子,谁知日子过下来,那女生成了假小子,衣着打扮、言谈举止严重男性化,就如很多从女生很多的专业毕业的男生说话带点娘娘腔一样。这也间接印证了一句老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用现代的说法是人多力量大,男生多了可以把女生同化,而女生多了也能把男生同化。女生不会对娘娘腔感兴趣,男生也同样不会对假小子来劲。于是,“大学是恋爱的温床”这句话也就失去了其普遍性,它只有在男女生比例均衡的专业方显其普遍性。其实真理都有其局限性,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
我报考自动化专业之前看过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看上去挺诱人的。说是通过四年的本科教育,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拖动基础、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自动检测技术、信息处理、系统工程以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电气自动化、自动控制工程、生产过程自动化、电力电气系统自动化、楼宇自动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研究、设计及运行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幻想着四年后从这里毕业就直接是国家栋梁,可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了。为此我在入学之前还定下了几十项当时认为的可实行计划,希望在大学能轰轰烈烈大干一场。但梦想往往就是气泡,它越大破裂的希望也就越大。我的这个气泡是被班辅导员打碎的,在它还没升空之前。那天班导很残忍地打碎了一屋子的气泡。班导无情地告诉我们,我们自动化专业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运动控制方向,那是轧钢的;一个是过程控制方向,那是烧锅炉的。我当时就想惨了,这辈子跟砸锅卖铁杠上了。心想别人就那么运气好,能一箭双雕,我是一箭射出去,雕没射着,还被拉了一脸的雕屎。我填了一次志愿感觉被骗了两次。好在后来听同学说资源安全专业毕业出来是采矿的,信息管理专业以后是搞图书管理的,我又开始庆幸当初没报生物工程专业,我怕它是某个养殖场改名为生命科学院,再设个生物工程专业来招生。这件事教育我们看事不能光看表面,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看到的只能是事物的表面。
转眼间,大三已经过去了一半,我才发觉自己原来看似什么都懂一点,却又什么也没学会,心想砸锅卖铁也是一个不错的行当。毕业在即,自己该何去何从,以前看似遥远的前途和命运现在硬生生地横亘在我面前,它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不得不重视。
(https://www.tbxsvv.cc/html/34/34863/944242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