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海阔天高 > 第87章

?    李长义听说那黑不溜秋的黑纱,竟然能卖出五倍的价钱,一时喜出望外,就想叫人赶快把这黑纱都搬下去。

    莫钟书忙拦住他。因为当初李长义出于对他的绝对信任,跟着他买下这批黑纱,所以莫钟书现在急着来给他报个讯。但他从那些大食人的反应中得出一个推论,这黑纱很值钱。他决定要让大富他们进城去与商户们洽谈一番,待价而沽,而不是贱价抛售给码头那些二道商贩。

    码头上的商人都带着通译,专门做过往船上外来客商的生意,再转而将到手的货物兑给城中的商人,从中赚取差价。对于言语不通的外来客商和洪长安这些货物数量不大且时间不足的人来说,把货物卖给他们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莫钟书有李小满和余春生这两个优秀翻译,便不打算再分他们一杯羹了。

    阿贵和李小满去联系茶商,当天就带回消息,价钱比码头商人的高了两成。莫钟书按照他们谈妥的数量,与李长义一人出了一半的货。

    二柱带着余春生,去市区逛了一圈,带回来一个裁缝,让他按当地人的习惯做了几顶面纱,请那裁缝的妻子和女儿当模特穿戴了,才带着她们去找当地最大的丝绸商。

    阿拉伯半岛都是热带沙漠气候,天气炎热干燥。但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妇女出行时却必须要头戴黑面纱身穿黑大袍。莫钟书带来的这种黑纱,遮光却透气,做成面纱戴上,不如别的料子做的那样憋气,而且外人见不着主人的脸,主人却能透过纱网视物如常,倒是正好。

    二柱都不用费什么口舌,丝绸商就给了个比码头上高出三成的价码,要的数量也大。莫钟书又是与李长义平分了这个销量。

    生意做得太过容易,阿贵几人闲不住,又把在古里淘换的货物也出清了大半。

    拿到的钱,莫钟书全交给了大富,让他和洪长安商量着该置办些什么货物到后面几站地方去卖。

    大富这些年为人愈加稳重,心思却是愈加灵活。一路上,他经常找机会与那些有着多次出海经验的客商交谈,从他们嘴里得到许多详细的信息,每次停港下地,即便只有一两天时间,他也关注着当地的物产与需求,从中挖掘可能的机会。上次在古里,他就敏捷地抓住商机,让莫钟书他们都发了一小笔意外之财。

    至于莫钟书自己,只打算着好好游览观光,做生意的事实在不是他所长,所幸大富几人经验丰富又忠诚可靠,他便干脆全权托付。

    这一日,大富来回禀说,他们打算贩些玻璃回去制镜子卖。

    莫钟书奇道:“只贩玻璃?直接买制好的镜子不更方便?”

    “海上风浪大,船身颠簸,玻璃是易碎品,损耗极大。如果先制好镜子,被浪头打碎了,岂不可惜?而且咱们中原也有制镜匠人,做出来的镜子更合中原人的喜好。”

    莫钟书听到这个,心里就琢磨开了,道:“大面玻璃运输不便,那先切割成小块的,损耗率不就降下来了?”

    大富想了一下,道:“还真有这个可能。一直以来,人们都想着大面玻璃碎了之后还能捡出许多块小的,倒没想到这个可能。”

    莫钟书脑中瞬间划过一个曾经很熟悉的东西,皱着眉头沉思半晌,才道:“先等一下,明天我跟你们一起去。”

    第二天,莫钟书随着大富到了玻璃生产工场,大富与工场主谈妥了数量价钱,然后要求他们把玻璃全都切割成一尺见方的大小,然后装箱,箱子的四个角落里还要先用废纸烂棉絮之类的软物铺垫好。

    莫钟书等他们全谈完了,才拿出两张纸,递给工场主,问:“可能按这个式样给我加工一批?”

    工场主接过去一看,虽然不明白那是什么东西,但肯定道:“没问题。我们有许多经验丰富的工匠,经常应一些客人要求,加工些别致的艺术品。”

    莫钟书道:“我希望,你们能完全按照我纸上画的尺寸来做,大小厚薄,中间的弧度,都要完全一致。”他指着其中一张纸,“这个,中间厚边缘薄的,要一万块。”他又指着另一张纸,“这个,中间凹陷边缘厚的,五千块。”

    等李小满逐字逐句地翻译了,他又特别强调一句:“一定要保证质量,要无色透明,不能有气泡,更不能有裂痕,表面绝对光滑顺溜,形状也要和我图上画的一模一样,不能有一丁点儿偏差。”

    工场主都一一答应了,面上郑重其事,心中却极其不耐烦,就是两个和瓶子底儿差不多的小物件,这么简单的东西要是都做不好,那他也不用在这一行里混了。

    莫钟书满意问道:“这些东西大约要多少时间加工?”

    工场主低头估算一会儿,抬头道:“五天左右。”

    这个时间比莫钟书估计的要长一些,不过他自己就是船主,延期一两天开船也无所谓,便也点头了。

    工场主伸出两根手指头,对李小满说了个价格。大富等人听了都皱起眉头,觉得这人要价太离谱了。

    莫钟书却没理会他们的神色,直接就与工场主击掌成交了,“十天之后我们再来,验过货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我先说清楚,如果东西质量不合格,我坚决不给钱哦!”

    工场主一脸正色地撰写了合约,两人签署后,又去请了当地一个素有公正美名的法官当公证人。

    一直忙活都下半晌,工场主乐呵呵地送走这一行人,忙喊来最好的几个工匠,让他们把手上的活儿都暂时停下来,先给这个东方财主赶工。他把价格喊得比平时高了三倍,本以为这些人也会来一番讨价还价的,可这个少年却一口就答应下来了,只再三叮嘱一定要保证质量。

    工场主又看了看那两张图纸,这两样东西的形状很简单,工艺不算复杂,只是他想不明白这两个东西有什么用,那少年为什么愿意为此花大价钱。

    莫钟书回到船上,心里头也很乐呵。看着身边几个人都是满脸不赞同的神色,他就知道,那工场主的要价高了。不过高就高吧,如果多花点钱让对方加点干劲,能确保东西的质量,就已经物有所值了。如果能把他心中想的那个东西做出来,到时就算他把狮子口张得再大,也有的是人来排队给他送钱。

    船上许多客人都买了玻璃。毕竟,中原现在不能生产这个,而镜子又是家家都要用的东西,中原本土制造的铜镜不贵但清晰度实在太差了些,所以这玻璃镜尽管价格不菲但许多人家仍然愿意花上几两银子买个巴掌大的自用,市场需求巨大,自然就有商人不辞万里辛苦贩货。

    李长义前日也买了玻璃,看到莫钟书如此切割包装之后,马上就叫人原装退回工场,要求也同样给他切割包装。他早有体会,莫钟书的主意比自己多,跟着他依样画葫芦准没错。

    吕熠一直站在船头,看着人们把玻璃搬上船,他的眼神闪烁不定,经常把他那十几个随从叫到一起小声商议着什么,却又个个一脸无奈的表情。甚至,他们把余春生借去,一连奔波了好几天,却都是一无所获地回来。

    余春生悄悄告诉莫钟书,吕熠也在打那玻璃的主意,不过他们的目标不是物品而是其生产工匠。听说这些工匠都是主人家的奴隶,他们起初便想高价向他们的主人把这些人买过来。可是人家工场就靠这些工匠赚钱的,自然不愿意把能下金蛋的母鸡卖掉。吕熠他们明修栈道不行,竟然想到暗渡陈仓,悄悄去找那些工匠,企图用荣华富贵诱哄人家跟随他们到中原去,无奈凭他们说破了嘴皮子,都没一个工匠点头答应要背叛主人。

    这些人还真是为了达到目的就挖空心思不择手段!莫钟书冷笑。阿拉伯世界的奴隶多数是从小就被主人豢养刻意栽培,法律和道义都规定了这些奴隶要死心塌地地辅助主人,怎么可能轻易被人收买?

    莫钟书倒是有办法可以助吕熠一臂之力的。不过他得先晾这些人几天,让他们也先着急懊恼些时日。

    当日他们助他杀退海盗,这恩情他刻骨铭心,不会不还。可是吕熠为了让自己这份恩情欠得更大些,在起初事态还比较容易控制时竟然一直袖手旁观,等到船上伤亡惨重处境危急之时才出手。莫钟书一直为陈荣等六条人命耿耿于怀,归咎于自己的幼稚、大意和自作聪明,但有时细想起来,这六条性命却也与吕熠的故意拖延不无关系,假如一开始海盗登船的时候,他们也能和别的乘客一样同仇敌忾,陈荣他们是不是就不会死了?莫钟书每想至此,就难以压抑心底的怨念。

    到了约定交货的那一天,莫钟书带着王三和大富等人去了工场。随便看了几块玻璃后,莫钟书便让大富和二柱仔细验货,他自己却向工场主提出个要求,希望参观一下工场,看看玻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莫钟书先后在这工场买了两批玻璃,第二次还给了个相当于市价三倍的高价,更重要的是,现在这批货款还没到手,工场主不好直接拒绝他这要求,便点头同意了。

    但这人也多了个心眼,他带莫钟书参观的是玻璃艺术品工场,还故意漏过了最开始的选料一步,只让他们从第二道工序开始走马观花。他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已经猜度到莫钟书在觊觎他的玻璃制造技术,不过他也很自信,莫钟书根本就不知道这玻璃生产要用什么原料,就算他把后面的步骤看得再清楚也是白搭。

    莫钟书心知肚明,只暗暗嘱咐王三留意观察细节。

(https://www.tbxsvv.cc/html/30/30375/1258358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