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尧舜禹东方文明古国缔造者 > 保安定伯禹定九刑 探夫君女娇去蒲坂2

?    禹把关于刑罚的事情讨论完后,不觉又是春天。心中高兴,便选了一处百花争艳的地方,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与侍从们一起外出赏春。禹面对大好河山瞭望远方,突然看见两骑骏马飞驰而来,马上坐着一男一女。他认真一看却是妻子女娇和儿子启,随即迎上去相见。涂山氏虽然与前次见面变化不大,启却长成了一个男子汉。

    此时他再也不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而变得通情达理。他先站在一旁,让父母相见,然后再彬彬有礼地拜见父亲,向父亲请安。

    禹见启这几年不但长高了,结实了,英俊了,而且已变得成熟老练。他知道这都是妻子教导的结果,于是满怀喜悦地拉着女娇的手,命随从为她牵马,一齐回宫中来。

    他们结婚到现在已经十七年了,女娇为了支持禹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在家中抚养着孩子,使启一天天成长起来,今天竟成了一个英俊的男子汉。此时不但是禹,就是女娇自己见了儿子这个可爱样儿,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再说女娇在家见儿子一天天长大,心想,孩子志在四方,他虽然才十六岁,却才智过人,到了应交给他父亲的时候了。让他跟着父亲去历练,去为朝廷建功立业。若再把他拴在家里,就会误了他的前程。于是她把儿子叫到身边道:“我与你父亲新婚三天,他就离开了涂山,去干那千秋伟业。我听说他十五岁就告别了母亲,跟随你爷爷治理水土,而且很有见识。他小小年纪就看出你爷爷治水的错误,并对你爷爷提出了见解。只是你爷爷听不进去,反而大怒斥责,说他小小年纪懂得什么?并一怒之下把他逐离身边,令他去各地考察。你父亲流着泪离开了你爷爷,从此便与真窥、横革几个朋友一起,出生入死,踏遍千山万水,考察天下江河。你爷爷去世后,他不是悲观丧气,而是擦干眼泪,挺起胸膛,去继续完成你爷爷没有完成的事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以一种常人没有的气魄,终于完成了水土治理大业,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你作为他的儿子,也应该像他一样,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胸怀大志的启,听了母亲这一番激励自己的话,更是雄心勃勃,他响亮地答了一句:“牢记母训。”从此更加刻苦学习,涂山氏感到非常满意。看小说最快更新)

    涂山氏见他平时的各种表现,早就知道他很像父亲,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去祖庙祭拜了九尾狐神像,辞别涂山侯,母子二人骑着骏马出发了。这是女娇对儿子的考验,从此让他去历练。但因小启还是第一次自己骑马出远门,做母亲的却又有些放心不下,怕他走在后面跟不上,于是让他走在前面。

    启雄赳赳地一马当先,在艳阳下离开涂山,飞驰北上。春风扑面,马蹄得得,这位年青人在马上显得特别潇洒。

    一日他们穿过了峭壁峥嵘的山峪,来到一片平原,一条宽阔的河流横亘在眼前。河边花开遍地,山桃花、杜鹃花争相怒放。这位大禹的公子对美好河山感慨万千,因为这片河山已在他父亲管辖下。此时他心潮澎湃,脸上堆满了笑容。涂山氏看在眼里,心中有说不出的甜蜜。她一心要把启培养成他父亲一样的人,为了试探一下启的应变能力,她突然对启大声道:“前面江河挡道,怎么办?”

    启毫不犹豫地道:“父亲治水,走遍万国,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为我辈创造了今天的美好,孩儿就连一条普通的河流也闯不过去吗?请母亲放心。”此时聪明的启已经见到河水流得急速,而且满河都有水冲着砂石的细浪,断定此处正是一浅滩,于是他果敢地向前冲去。当他们走到河中时,急流淹过马膝,接近马肚,连那骏马也有点害怕而停滞不前了。启再往前看,见水流仍急,而且冲击砂石有声,断定前面水仍不深,于是毫不踌躇,把缰绳一抖,策马向前,果然顺利地度过了十余丈宽的河。涂山氏看了,非常欣赏他的果敢,觉得他真的像父亲。

    过得河来,眼前一片平原,他们知道已进入中原,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庄稼,田园风光秀丽,民众一片欢声。母子二人一路欣赏着禹这位水利大师,这位大自然的征服者,花了十多年时间创造出来的杰作。

    启也与他父亲一样天生聪敏,他自幼客居涂山,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常对他进行礼仪教育,使他从小就知礼义。又由于他外祖是涂山君,启又留心他们处理政务,向他们学习一些治国安民的道理。同时父亲虽然地位显赫,却一直不在家中,使他没有少爷公子的优势。而且自幼就与涂山的平民孩子一起,常到他们家中玩,从而了解了贫民百姓的生活,故与一般贵族公子不同。

    他十三岁那年,一次外出闲游,忽见路旁石头上坐着一游士,年约四五十岁,器宇轩昂,相貌不俗,又似曾相识。凭着他在涂山的见识,猜想这是个有来历的人。素有大志的启,想起母亲说父亲小时候求师的故事,也想找个有学问的人做老师,见了此人仪表,便主动上前施礼。

    那人见一位素不相识的少年无故对自己行礼,便着实打量了他一番。见他年龄虽小,却一表人物,也不敢怠慢,于是站起身来回礼道:“汝是谁家公子?为何如此有礼?”

    启答道:“学生是崇伯之子启,今见先生器宇轩昂,必是高士,十分钦慕。”

    那人听了恍然大悟道:“原来是崇伯公子,难怪不同凡品。”边说边拉着他的手一同在路旁白石上坐下道:“吾乃尊祖老涂山侯之友杜业是也,似曾见过公子。只是时日已久,公子已长大成人,并出落得如此仪表堂堂,一时却认不出来了。”

    原来那杜业果然是天下名士,曾同老涂山侯一起云游。启早听说过他的大名,并亦似曾相识,今日有缘在此相见,他又惊又喜,马上拜倒于地道:“小子久闻先生大名,没想到今日在此相见,这是上天把先生指引给启。启欲拜先生为师,并请先生到舍下住几时,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杜业本是有志之人,自认为满腹经纶没有派上用途,心中不快,为解郁闷,才又外出云游。今日走了半天,有些疲劳,方坐下歇息,却遇上了启。两人虽然年龄不同,却一见如故。启要拜他为师,杜业也正想找个施展才华的地方,见他乃朝廷大臣崇伯之子,于是也不推辞,就一起来到了启家,见了启母,又去拜见了老涂山侯。

    女娇才学虽也不错,但因小启的天赋很高,求学的**又大,故一人教他,早已感到吃力。本想为他请个名师,只是未得其人。今日启自己拜得名人为师,那有不高兴之理,于是命人打扫上等房间,让杜业住了下来,并设宴招待。从此师徒二人形影不离,甚是投机。

    当启谈到父亲为治理水土,终年不归时,却有些埋怨,并对杜业道:“听说帝尧要请巢父、许由出来做官,他们却不出山,而在山中自在快活,天下人反而非常敬佩他们,如今名扬天下。只有我父亲却相反,他治理水土十多年,连家也不回。我不知父亲是怎么想的,看来还是巢父、许由聪明些。”

    杜业听了作色道:“你为人子怎能这样指责父亲。巢父、许由之所以有名,是他们有高深的学问,先前又做过一些好事,而不是因为隐居山林。其实山居者千万,并不是个个有名。巢父、许由隐居山中,就是帝尧这样的明君请他们出山,他们尚且回避。故以老夫看来,他们虽然有些学问,但还不是栋梁之才。栋梁之才必须以事业为重,为国家干一番事业,不能虚度年华。一个人虽然有学问,如果他只是把学问放在肚子里,终身无作为,最后老死深山,那么他的才学再高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老夫认为真正值得敬佩的还是尧舜与你父亲。”

    杜业的话对启影响很大,使他更加发奋学习,决心要像父亲一样,干一番事业。杜业这样精心教导他,不觉就是三年,启已经十六岁了。在杜业功利思想的熏陶下,已萌发了要继承父业的大志,并开始留意人才。当然第一个被他看上的,就是他的老师杜业。

    一日他以试探的口气问杜业道:“老师,弟子在向您求学的三年中,早就看出了老师的才华。如果当今天子能用您,您愿意出来干一番事业吗?”

    杜业毫不犹豫地答道:“那是当然,那是当然。”接着杜业也以同样的口气试探道:“只是当今天子并不认识老夫,无人举荐罢了。”

    启听了却坦然地答道:“先生请放心,当今天子已老迈,而且他的臣子也都老的老了,死的死了。现在我父亲已代理朝政,朝中正缺人才,若是父亲知道先生的才能,岂有不用之理。日后学生见了父亲,定当为老师举荐。”

    杜业听了高兴得眉飞色舞,口中虽然说老夫不敢有此奢想,但心中却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启这次与母亲来京,本想把杜业带来,只是涂山氏认为未得伯禹许可,不可造次。倘若伯禹不肯用,岂不是事情很尴尬。

    注解:

    1.鸣条——其地理位置说法不一,一说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一说在今河南封丘东。

(https://www.tbxsvv.cc/html/30/30079/859315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