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龙起苍茫 > 第三章 产业规划 第二节 人才荒

?    宝宝烧了,今天就一,抱歉

    “李,蔡元培博士回电,答应明年夏天回国”端纳兴冲冲过来

    “恩,那眼下在上海的工商学校可以破土动工了,去电虞先生,让他找教育界的朋友帮忙办理此事”自从回来之后,李秉衡最头疼的问题一个是人第二个是人才,所以这两天一直在思考着人才的培养问题

    随着各家加工机械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机床厂也在不断的扩张即便喻培伦与林觉民招了数百名文化知识好的培训了几个月,仍然缺乏大量的技术工人

    回国前李秉衡就把主意打到了张振勋与黄仲涵等人的垦殖园上,光黄家糖园的华人就有10万多,之所以忙着开糖、橡胶等经济作物加工机械,并且在各处垦殖园教授先进的经济作物种植理论,就是为了能让一批人手空余出来一部份到各家机械厂,文化知识高的到机床厂

    目前从垦殖园出来成为工人的已经将近两万人,但还远远跟不上工厂扩张度不仅加工机械厂需要人,独立出来的为工业服务的轻型机械公司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就连孙先生送过来让李秉衡进行军事训练的革命同志六百多人,也被他全部塞到了兵工厂,省得喻培伦天天要到机床厂挖人

    从国内以及各国招聘回来的华人留学生五百多人也是被李秉衡一个当三个用,既要安排他们进行一些实验与研究,又要培训来的研究人员,晚上还要义务教授工人文化知识

    巴达维亚这边只不过是个试验基地以及人才培养基地,各家工厂的分厂都开到了槟城等马来城市南洋卷烟公司以及兵工厂都已经搬到了加里曼丹岛的坤甸,目前已经开始生产坤甸是个华人聚居地城市,并且离加坡、马来等也不远英国殖民当局对华人的政策要比荷兰人宽松的多,华人受教育程度也较好,在这里办厂方便招工并培养技术人员

    槟城张家祖宅西面空着一大片的房子,十多年前本来是张家开办的学堂但后来殖民当局支持张振勋在繁华区盖了几所规模较大的小学堂,这个地方才空了下来后来中学也陆续建了几所,眼见殖民当局对华人教育不再拼命压制,这房子也就一直闲置起来

    李秉衡听说后,立即找张振勋商量将房子迅清出来,并将周围的地也囊括进来,准备建一个小学连中学的华人学校但他真实的目的是带着从国内与欧美回来的数百名留学生在学校里以教学的目的从事研究活动,在学校各个角落建一批研究所,目前虽然建氨厂、碱厂等化工厂的计划延后,但相关科学研究还是必要的

    本来张振勋对建这么大的学校有些不解,后来听说秋瑾将会在下个月带着数百名留日学生也来南洋后,也觉得目前住房以及校舍的压力的确很迫切

    何况目前有一批从国内招回的工人,都需要给他们安排住处并且让他们的孩子免费上学将来在槟城的产业多,为了避免以后临时抱佛脚,张振勋大笔一挥,从私人名下拨出大量土地与资金,在槟城各个工厂区附近开建工人宿舍,并规划了几个小学连中学的华人学校

    黄仲涵也是个热心公益与教育的人,听说了此事后,亲自会晤了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休兹,拿到了十几所大型中学的批条,并且休兹还同意黄仲涵在巴达维亚以及泗水、万隆等地兴办几所私立华人技工学校

    这个消息让李秉衡欣喜若狂,这个技工学校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华人可以拥有自己的大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是办法让技工学校实际上成为当地的华人本科学校

    李秉衡立即让黄仲涵去电在欧美的办事处,帮助招聘技工学校的教师并请林文庆等人在厦门等几个沿海城市兴办师范大学另外在加坡由陈嘉庚等人出面扩建华人师范学校

    将来国内大量兴办教育的话教师也是大量缺乏,有必要现在就开始多培养一些师范人才为了建一所为建的小学与中学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张振勋多次会晤了休兹,并且去信此时即将离任的荷兰相凯柏凯柏是个主张对殖民地推行教化并且为人正直善良的相,一旦他离任,那么接任者未必会对殖民地那么仁慈

    不仅仅是人才与技术工人,将来对婆罗洲加里曼丹岛进行开需要大量的人手,包括许多建筑工人等

    荷兰殖民者对荷属东印度的统制以直接掠夺为主,并不对当地进行工业建设各种苛捐杂税,以及吸血式的剥削让荷兰每年从这块宝地掠夺了数千万荷兰盾的资金以及多的贵金属除了各种矿产资源,还强迫当地人种植经济作物甘蔗、蓝靛、咖啡、烟草等

    当地人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要么从事挖矿、种田等工作,要么做苦力修建道路、港口、军事设施等亚齐等地的起义使得殖民者到现在还没能控制这个资源大省,兰芳共和国虽然在十几年前被镇压,但仍有零星的起义活动在持续

    李燮和带着在天津等地招募的一千多名劳工刚坐船到了这边,李秉衡立即让他们住进了之前林觉民等人修建的兵营这个兵营是以前训练特战队的训练营,在李秉衡等人去国内后扩建,目前可以容纳两千多人之前训练的一千多人已经分批由李燮和与陈等人带去了越南由孙先生带领准备参加定于下个月的镇南关之战加上剩下的仍有将近两千人,李秉衡暂时让这些人都接受统一的军事训练,然后再分流一部份到附近的工厂

    本来这批华工是为了进入工厂弥补工人的不足,但如今有必要先以公司护卫队以及华侨富商保镖队的名义进行训练将来再多招几批,都参加类似的训练,以后即便不参军进了工厂也容易管理

    李秉衡让方声洞带了人继续回国内招募劳工,以北方人为主巴达维亚人口三百多万,但华人只有四十万出头,目前各个初步的工业基地,以及基建、垦殖园与矿山都需要大量的壮劳力,并且以后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将逐步转变成为技术工人将来入川,这批人将是强有力的基石力量目前他还没有雇佣土著人的打算,免得将来免费培养的人才不为所用甚至反咬你一口的状况出现

    中国工人的勤劳朴实,勇猛肯干,太多的优点让华工成为许多国家优先使用的壮劳力

    没有文化不要紧,可以慢慢培养对于这批人三天后就能走正步,勉强站队列的结果,他已经非常满意怪不得都说中国人是最有纪律性并且聪明,这让他放心许多

    李秉衡去电张子厚在山东等地帮助招募华工,他也并不清楚这个时代的工资水平,工资与安家费等都是由张振勋制定的在国内老百姓工资最高的是纺织、采矿、机器局的工人,每月二十到五十两白银不等,而农民的收入好一点的每月三到五两白银,偏远山区地方则连肚子都吃不饱,一年有个五六两白银的就算很不错的了而复兴公司的工厂都实行分级,一般最少的每月也有二十两白银,高的如机床厂技术工能有七八十两

    这些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工业水平以及教育的落后,相比之下南洋这边要好上许多经过多年的抗争,并且华侨在当地影响力的扩大,从前对华人教育严加限制的殖民当局现在宽松了许多大部分华侨后代都能上学上到中学,出来也都能找到工作

    不仅是复兴公司在巴达维亚与槟城等地大量招收工人,而且其他华人兴办的糖厂、橡胶厂等产业都在不断的扩张,添置人手这也是李秉衡迫切需要大量工人的原因

    之前由于殖民当局出台的保护法案,许多华侨产业都受到损失但如今随着设备、理论甚至先进生产管理理论的武装,华人资本再次卷土重来,与西方资本家抗衡

    许多西方资本家甚至上门请求张振勋卖给他们机器,并到处挖华人员工与垦殖园的农业技术员

    刚刚有所起色的华人资本圈是不能容忍这种现象生的,所以部分西方资本家黯然神伤的撤出了印尼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甘心的在背后指使殖民当局对华人产业进行无理的打击,在黄仲涵出面调停了几次后才有所收敛

    这也是李秉衡下定决心训练自己的武装的原因,将来家业越来越大,树大招风,难免引起别人的眼红未雨绸缪,也是以防万一

    从国内跟过来的这批各国的军官的表现让李秉衡异常的满意,每一个时代的军事理论都是与工业水平、国家实力、人文思想等联系在一起的这意味着后世的先进军事理论在这里并不一定适用,所以在与这些军官交流了几次后,他也认为这些军官目前是足够胜任将一千多名并无军事素养的华人训练成精锐的任务的

    买回来的炮都投入了训练,上百名有文化底子的华侨子弟被单独分开接受道森等炮兵军官的训练另外还有几门炮被拉进了兵工厂,由聘请的外**工专家带着华人技术工人拆开研究,准备进行仿制

    一个初步的架子搭了起来,巴达维亚这边不断的培养人,然后补充到马来、婆罗洲的公司加上学校以及研究机构,自身的造血功能不断完善起来

(https://www.tbxsvv.cc/html/3/3507/88716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