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夺清 > 第115章 一点想法

?    到了薛兴华一行,码头值班的军官连忙跑了过来,回的询问:“军舰昨天晚上走的就在出海口附近,今天早晨还能听见那里传来的炮声”说完,这名军官还看着西方的天空,眼里很是羡慕

    薛兴华这才想起林华前天已经就这些时做了汇报,不知怎么给忘记了他笑着问另一个腼腆的道:“当兵很累?”

    那个士兵脸都红了,说道:“累是累,可累得高兴啊只要让我上军舰,就是天天给锅炉添煤我也愿意”

    “难道当陆军就不过瘾?”

    “嘿嘿,打仗的时候过瘾,可不打仗的话,……他们海军现在可牛气了,一个个……,”

    薛兴华说道:“你看远处那些人,他们很羡慕你再这里站岗呢”

    “那是,我们兴华军这么厉害,他们不羡慕不可能”

    ……

    不但三艘军舰走了,二条军用运输船走了,就是原来的三艘小炮艇也跟着出海训练去了关应雄的水鬼队也不在营房薛兴华很是失望,后悔自己没有问清楚情况就冒失地跑过来:“是不是应该装电话了?”

    想起电话,薛兴华一下子想起了前世的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感觉那时候联系什么真是方便极了在这个时代天天呆在山沟沟里都差点忘记了这些高科技玩意

    “现在地电话和电话交换机展到了什么水平?是步进制交换机还是纵横制交换机或是全电子交换机?”薛兴华在大学学地就是电子对交换机技术多少有点了解但对古老交换机地展年代却不是很熟悉“如果能‘明’并生产一种比现在稍微先进一点地交换机、电话机那可就财了哎早点打完甲午战争让我早一点务正业大赚洋鬼子地钱”

    薛兴华知道现在这个年代最常用地肯定还是人工接续电话打电话地张三摇几下把子对接线员喊道:“帮我接李四”

    接线员先把振铃信号送给李四如果李四在并拿起了话筒接线员就用线把张三和李四地电话连起来让他们通话交换机里有一个红灯提示电话是不是起机最核心地部件就是一个振铃电路出脉冲电流提醒接电话地人:来电话了

    这种人工电话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都有大量使用俗称“摇把子”

    “我得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时候画几张步进制电话交换机地图纸出来那玩意地核心也就是一个旋转型选择器原理基本上还停留在机械阶段‘明’出来不难”

    实际上达国家在1889年就由美国人明了步进制电话交换机1892年也就是去年美国人就将一个步进制电话局投入了使用薛兴华想“明”步进制电话地想法已经过时当然如果能在几年内将美国人明地步进制交换机改进一下并生产出来那肯定也能大赚一笔

    没有看到军舰,薛兴华只好打道回府在接近城门时,他转身去了军校,想看看军校的筹备情况

    让薛兴华失望的是,军校筹备人李安庆也不在这里,他带着一班人出去寻找学生去了薛兴华打听了一会,才找到一个李安庆聘请来的教员王韶聪

    王韶聪正在整理他的海军培训教案,听到兴华军的脑找他,很是吃惊,特别是看到薛兴华地模样,没有见过薛兴华的他是吃惊得说不出话来:“这也太年轻了?跟我儿子的年纪差不多”

    不过,等他和薛兴华交谈之后,王韶聪才明白什么叫人不可貌相:年纪轻轻地薛兴华不但能说英语,说起武器装备来头头是道,而且他还能说出军舰上蒸汽锅炉的工作原理,知道军舰上测距的方法,知道不少三角函数的知识,甚至还知道不少海军地战例,分析那些战例时说的中肯有理

    看着这个教官眼里冒星星的样子,薛兴华心里感到好笑,其实他也就知道这些而已,什么蒸汽锅炉、三角函数在高中都学过,他也只是顺着对方的话说说而已至于一些战例都是从网上看到的,在这里完全是照搬人家的说法,可以说是百分之百地纸上谈兵

    “王教官,能不能借几本教材给我看看”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份量的薛兴华问道

    “有林团长、李主任还有我们的一些同学都已经写信要在英国、法国的朋友寄籍过来估计一个月之后会有多、的资料供学员学习”王韶聪连忙去找籍

    薛兴华才现他们暗地

    了不少地事情,这让薛兴华很是感动,连忙说感谢,:告自己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王韶聪很谦虚地说道:“师长,你不也是在为我们华人忙吗?你一个人这么多事哪里能忙得过来,我们做这些事是我们的本份我会把你说地话转告给他们”

    拿着基本厚厚的籍,薛兴华回到了自己地房间从此以后,他的时间就不够了,不但要到军舰上实习、观摩,还要学课本知识,还要管理其他大事,有时候刚想休息一会,那个写文章地廖卫先就来和他一起商量怎么为报纸写文章以至于那个什么电话交换机想都没想过了

    这天,从上海寄来了一个包裹,薛兴华扫了一眼包裹封存的日期,现这个包裹是半个月前寄出的

    拆开包裹皮,里面是一些籍和几份报纸以及一封信信是王介元写来的,薛兴华来不及看,他先看的是报纸

    当他将寄予了无数希望的报纸拿到手里的时候,不由得有点大失所望:报纸大约二张A4大,也就是一张A3纸印制的纸张的质量明显低劣,寄过的几份报纸都是薄薄的,估计稍微用点力就会破碎,纸面上有不少的麻麻点点,有的还有小小的窟窿,不知道这是什么纸字当然只能单面印刷,因为墨汁已经渗透到了纸张的另一面,二面印刷的话肯定模糊不清

    排版的格式都是竖排的,从右到左,就如中国的线装薛兴华怎么看怎么都感到别扭报纸被他们取名为《风雨报》,显然王介元他们不喜欢他所取的《风雨之声》但这个名字还是参考了薛兴华的意见第一期报纸有一个刊词,说明了《风雨报》的办报宗旨,也就是议论时事、刊登闻、征集“令人可惊可愕可喜”的消息、文章、趣话,另外为商家刊登广告

    因为报纸的版面有限,因纸张质量和印刷技术的原因,纸面上的字又不能印得太小,所以报纸的内容不多幸亏是第一期报纸没有刊登广告,否则的话还不知会把内容压缩到一个什么程度

    薛兴华稍微浏览了一下报纸的标题,上面有几个闻:《官兵狎游哄斗》、《朝廷再拨款张湖广之铁厂》、《华人女子租界遭洋人殴打》、《朝廷鲁省赈灾》、《某布政使丁忧》

    廖卫先写的那篇有关日本人就要起战争的文章刊登在下面,用了“海游居士”的笔名文章题目被改为《日本正在拉开侵华战幕》文章的内容倒是只是未改,是经薛兴华修改过的

    第二期报纸的内容大致差不多,只是闻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八卦,说是昨天官兵争抢的妓女是上海一位官员的相好,听闻有官兵为她大打出手之后很是气愤,让人将那几名闹事的官兵扣押,闹得满城风雨闻中一件事情让薛兴华留意了一下,说是贵州普安刘燕飞造反被官兵追赶可惜薛兴华的历史水平有限,对这些不是很清楚,也就没有多大的兴趣

    扫完报纸的内容,薛兴华又看了王介元写来的信他解释了为什么采用土产的连史纸而不是用进口的白报纸,主要是为了省钱,让报纸尽快扩大销售量现在那些大报售价是每份三十文,而《风雨报》只需十文,目前的成本是每份四文左右他们准备每期印刷五千份,大部分是免费送,利用各地的商号将它们输送到周边城镇……

    薛兴华脑海里算了一下:每份报纸成本是四文,一千份成本是四两,印刷五千份每天则需要消耗二十两白银,开始的时候能被人用钱买走的也就三四百份而已,这样算来每天亏损十六两银子左右

    “难怪他们要用这种质量低劣的纸来印刷

    ”算完帐的薛兴华自言自语地说道,“他们是不知道我的家底,以为我现在很缺钱不就是每个月亏损五百两吗?我派人到外地随便抄几家日本人的妓院就可以赚回来如果真的能占领舆论阵地,就是一个月亏损一万两我也干反正明年就甲午战争了,最亏也亏不了多少,也就是十多万两而已”

    想到这里,薛兴华朝门外喊道:“马小六,你把廖先生给请过来”

    “是”

    没有多久,廖卫先就急急忙忙地过来了

    薛兴华将报纸交给了他与薛兴华反应相反的是,廖卫先看到报纸之后连呼:“好,好,真是想不到他们这么快就出报纸了”

    【感谢订阅,求推荐铺垫将完,即将开始为感谢增加的5张月票,211:C0还有一章】

(https://www.tbxsvv.cc/html/3/3087/120438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