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一七年的春天,天气乍暖还寒。大兴安岭南侧,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前,一辆单套的两**马车停了下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跳下车。
男孩身高不到四尺,虽然这个季节穿着较多,但身形依然略显单薄。头上戴狗皮帽,上身外面一件羊皮坎肩,土布做的黑裤白衣,脚上黑面白帮的盘带大棉鞋,全身上下干净利落,白净的脸上一双不大的眼睛,清亮的眼珠四下转动着,一对比正常孩子大不少的耳朵,耳垂圆润,高挺的鼻梁,厚唇口儿大,有些嘴大吃四方的味道,嘴唇微闭着也带有一丝笑意,面相算不上英俊却也耐看。
这男孩叫张广丁,刚刚过完二月初二的生日,年满七岁,经过四五天的颠簸,总算从哈尔滨到了大山里的老舅家。
张广丁的父亲叫张德文,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人高马大浓眉大眼,肤色黝黑嗓门洪亮,粗手粗脚的比常人猛出小半头。
张德文祖籍山东梁山,在老家张家村,他们家也算上富裕人家,家里有牛有车,可是,张德文老爹不是安分的人,听说东北修了铁路,日子比这边好过,就变卖家产,来闯关东。
他家人口少,家里孩子就他和弟弟妹妹三人,张德文最大也只有十八,只得随父亲一起来到了东北,不管怎么说,算是笨鸟先飞的那类。
张德文的老爹本来想落在大城市附近,却鬼使神差的跑到了嫩江平原。
来东北的第三年,二十一岁的张德文,不想随父亲,在偏僻的老龙门那嘎达待一辈子。
他觉得那样没出息。就说服了老爹,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单身闯到了哈尔滨。
也就是这年,认识了张广丁的妈妈李凤兰。
李凤兰那时年近二十,母亲早亡,跟着父亲在哈尔滨开了一家小小的杂货商行。
这天,李老爹不在,张德文偶然找活,寻到铺子上。
本来,李凤兰想直接打发张德文走路。正好来了不少货物,张德文见一个女的自己看店,自己身大力不亏,就随手帮她把货物放进店里。
李凤兰随老爹经营铺子也有四五年了,颇有识人的本事,觉得张德文心眼好使,心中一动,就留他等等。
一会,李老爹回来了。
李凤兰的老爹李天成,也算是闯关东的人,不过,老家不是山东而是天津卫,早年为了避兵祸,带着妻儿来到哈尔滨的。
李天成身子打小就不好,经过那次逃难,还落下了风寒腿,来哈尔滨的第二年,老伴也因为路上受了雨淋,得了痨病,早早就故去。
这十几年,又当爹又当娘,在哈尔滨,从一穷二白,好不容易拼出了一间铺子。
现今已经六十五了的他,有了风烛残年的感觉,就一个儿子又去外地闯荡,也正想找个人做帮手。
听姑娘说了经过,见张德文人身高体壮,还算老实忠厚,就答应下来,这样,张德文就在铺子里做了伙计。
转眼一年,李天成的身体越来越差,儿子他不担心,还有些气恨,这小子不听话,好好地城里不呆,非要到处跑,再说是男孩,总能找到生计。
唯一挂念的,就是跟在身边已经二十的姑娘,一个姑娘家,自己要是不在了,身边没人怎么行。要不是自己的身子不好,凤兰为了照顾自己,早就嫁人了,他心里总觉得拖累了姑娘。
张德文干活耐力,做人踏实中肯。又身高膀大,附近来往的都不敢欺负。而且颇有经商的头脑,这一年,帮铺子里多赚了不少钱。
李天成想想,这一年来也算知根知底,年龄也相当,身边又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就想把姑娘李凤兰许配给他。
李凤兰虽然心灵手巧,长得白净,模样可不算俊。
嘴口稍大,还继承了李家的传统是个小眼睛。个头只能说不高不矮,由于小时候的磨难,身子却略显单薄。
她家事又平平,老爹身体还不好,能有什么大的想法,老爹一说,想想这一年,张德文对自己知冷知热的,重活从不让她干,自打他来铺子,自己天天的心情也好,就答应了。
张德文和李凤兰在一起时间长了,觉得她一个人照料年迈的爹,为人孝道,心地善良,自个从乡下出来,能找个这样的媳妇也算不错。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成了亲。
到第二年的春天,张广丁哇哇落地的时候,李老爹已故去四月有余。张家怎么说也是皇帝之子少昊后裔,辈分是必须讲的,族谱上他们这一枝子排到了“大成德广”几个字,张德文的老爹辈分是成字,自己的孩子自然是广字。
李凤兰家里人丁不旺,只有一个弟弟,两年前,去了齐齐哈尔西北的博客图,老爹临终,总是叨念自己孩子少了。
那时,李凤兰就想,自己以后有孩子,可不能再这样。张德文自然也希望自己多点子孙,所以就给孩子取名张广丁,希望以后多子多孙。
张广丁生下来只有五斤,身子始终不算好。李凤兰本来底子就差,怀张广丁时候,又因为老爹过世,坏了身子,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生。
弄不好,张德文这辈子就这一个宝贝儿子,他疼的要命,干脆让李凤兰在家专心看孩子,铺子里的活计一个人全担了。
小广丁四岁的时候,李凤兰就让孩子去读书,在这个年代可以不一般。
原来,李天成以前在天津卫是做教书先生,后来,迫于生计改行从了商,李凤兰虽是女流,却识文断字,颇有见识。
俗话说:三岁看大。李凤兰发现自己的儿子喜静不喜动,让他坐着别动,他就能能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一两个钟头不挪窝。
虽然身子弱,却相当聪明,自己偶然教他些字,几遍就能记住,又想到自己孩子身子不壮,将来有点墨水也能过日子。
张德文是地里出来的汉子,想到要花钱有点割舍不下。
转头又一想,自己这“德文”的名字,就是当初老爹希望自己能有点墨水,现在自己是没希望了,不过,自己得了一个儿子,也好把他爷爷这些年的心思圆了,所以也就认了下来。
李凤兰左右上下的打听,总算在家不远的街上找到了一户赵先生,言辞中大有学问。
赵先生是顺天人,据他说是得罪了人,才来到北方。李凤兰就喜滋滋的忙把宝贝儿子送了过去。
这赵先生,三十多岁年纪,偏瘦细高,白净的脸上扣着一副大大的眼镜,平时总穿着一身灰色的长衫,每次教学,会右手撩起衣襟,翘着二郎腿向椅子上,靠后一坐,手一抖轻弹下摆,目不斜视,一口的顺天音滔滔不绝,人虽然落魄,教书却真有一套。
张广丁好像天生就是做学问的料,不仅懂事,脑袋也灵巧,三年下来,不仅字学了一个大概,就连各种小说也看了不少。学生有出息老师自然有面子,加上李凤兰时常拎着点心看望,对张广丁视若己出。可这时候,张广丁的好日子忽然到头了。
先是赵先生南下回了顺天,后是店里接了几个大活,张德文一个人忙不过来,只好让媳妇临时上阵。
这下两口子根本没时间照看他。张广丁的老娘怀广丁的时候,李老爹去世,忧思过度坏了身子,所以,才弄的张广丁生下来,就比一般的孩子弱小。
现在老爹更怕老娘累坏了,可不想让媳妇累,又照顾不上儿子,狠狠心,张德文准备让他到龙镇的爷爷家住一段。
李凤兰不放心,还是觉得交给弟弟更妥帖,张德文只好依了媳妇,定下让张广丁去博客图的老舅家。
好在一九零三年,老毛子就建成的中东铁路,来去方便不少,虽然远点时间却不算长。
张广丁人小,哪里有什么发言权,只好怀着满肚子的不愿意,和老娘哭别,跟着老爹上了西去的小火车。
刚上小火车,广丁还很高兴,头一回坐火车当然美。可后来一千多里的路,小火车足足开了一天一夜,把广丁烦的直想大叫,好不容易到站了,老舅已在那里等了大半天了。
这几年,老舅只有李老爹病逝前捎信才回城一次。那时候广丁还没出生呢,所以,广丁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老舅。
广丁的老舅叫李青卫,因为他是在天津卫出生的。
老舅长相有些和老娘相似,不算俊,全身上下一身黑,因为脸也是晒得黑黑的,领口下的皮肤倒白净,中等个头,身子不算壮实,虽然岁数比老爹小三四岁,但往那一站,稳稳当当的,他话不多,眼神透出精明干练。
李青卫见到姐夫没过多的说话,只是礼节的唠了几句,看到广丁他脸有些微变,抱起广丁来还是没说话,就是紧紧搂在怀里许久。
交接完毕,张德文留下等待返城,广丁又大哭一场,这才上了马车,开始另一段,漫长的陆地行军。
(https://www.tbxsvv.cc/html/29/29756/855039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