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都市言情 > 毒麦 > 第106章 大房小房

?    路边店一般设施简单,有空调却不开,一开就有灰尘纷飞,不敢看桌布,也是灰,外面施工车拉渣土,路面有厚厚的灰,车经过时,粉尘漫天飞舞。建设是好的,但是,美景和净化的空气,似乎和山脚上居住的人们无缘,山上干净的水或者空气,在平原不容易得到。好在只是吃顿饭就走,不会在此地久久停留。

    点菜吃,德志让余哥和尹懋点,他俩谦虚,不肯,让德志的妻子来点,他妻子也不,最后还是德志来点。德志说:“这样好吧,每人点一道菜,最后来个紫菜汤,经济实惠。”他的建议,大家都认同,愿意每人点一个菜,就这样,中餐算是定了下来。德志的儿子也吃点菜汁浇饭,才长了两颗牙齿,能吃点较软一点的米饭,面条不用说,那更不在话下。

    饭后,司机要了牙签,开始剔牙,其他人还在吃呢,看他,他却浑然不觉,旁若无人地继续挑剔,张开大嘴,用牙签挨个戳着牙齿,不知道是要赶尽杀绝还是怎么了,但是剔来剔去的还有韭菜叶子在牙齿上,一边剔牙一边笑,大声说着话,真让人受不了,德志顿时没了胃口,只好停止进食,要说,还比较饱,德志吃饭的速度不慢,觉得饱的时候还吃一点,这个习惯不好,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因着这个习惯,德志已经稍微有点胖了。这可不好,爬山有些吃力,如果在山区工作而不爬山,那是天方夜谭,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如果发生,那就不是非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了。

    德志从来不敢冒险,向机构领导人挑战,这个等于找死,在没成为爷爷之前,只能装孙子,忍耐,是一生必修的功课,修不好,就会碰壁。

    这两位哥哥,早入社会几年,的确看准了德志的软弱,处处都要争先恐后,压迫别人。其实,压迫别人自己的快感只是一瞬,过后就是空虚和后悔。所有发动不义战争的国家,要么战败,要么投降,要么赔款,要么自取其辱,本来想要荣耀,结果却蒙羞。国家也好,社会也好,家庭也好,个人也好,谁想当头,谁就会落后,谁想当主人,即必先当仆人,这个经历是必须的,这个苦是必要受的。

    德志就是不理解日本二战后向中国赔款,中国硬是不要,其他东亚国家多少都赔了,作为主要受害国的中国政府却一分钱不要,要知道,中国死了那么多人,财产遭受那么大的损失,而且战后是千疮百孔,到处都是百废待兴,急需要钱来发展,来恢复重建,真弄不懂中国政府为什么一分钱都不要。难道是为了保持中日友谊?还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富得流油,看不起日本的战争赔款?真是匪夷所思!

    德志和老板结账,尹懋和余哥在旁边监视,虽不认真,可是刚才的菜单已经显示了价格,**不离十,大概不会让德志从中赚取什么油水。

    大家上了车,车突突地起动了,引擎显然有些像拖拉机,不过,这样才有力气爬坡,笨重是笨重,缓慢是缓慢,但安全还是放在第一的。不过,想到请车的人是尹懋和余哥,的确让德志感到不舒服。他们所考虑的,也许就是便宜,这符合大多数小市民的心理,但是德志考虑的是效率,还有舒适,当然,想两全其美是不可能的。世上有完美的事,有完美的人,但不常有,可以发现,但是,不常出现。

    从恩施到宣恩不远,这种笨重货车用了一个半小时,要是中巴,可能要一个小时。车快到的时候,从车窗望下去,是一大片房子,一条河横穿整个城市,一座水库在上游,非常美丽的一座城市,比巴东县城,那狭长的布局来说,要好得多,德志看了一眼这县城,就爱上了这座小城。

    可能是因为德志从小在平原长大,对平原很有感情,但这里是山里的平原,比较而言,更有趣味。

    余哥跟宣恩县民委的领导打电话联系,说快到了,但是,余哥说话不好懂,电话打了足足有五分钟,让听众着急,好歹最后把事情还是说清楚了。

    余哥关了电话,笑着说:“是侯局长!”

    德志听了,觉得侯局长真是有耐性,换个人,早就挂了。

    余哥手里有点权,就抓得很紧,他舍不得放,哪怕就是打电话这点小事,也抓在手心里,不愿让出一丝一毫。

    这是人的通病,如果换成德志,没准也会这样,尹懋更不用说,更会如此。抓权是从齐老师那里开始的,她把官场的风气带到机构里来了。要想得宠,必须要有权,有权才好办事,有权才能变得有钱,有权才有面子,可以弥补学历、经历或者其他方面的不足,在众人面前可以抬得起头,赢得别人的尊重。

    许多人虽出身贫寒,但不承认这一点,心里总有一种缺憾,深怕别人谈及出身,生怕人家瞧不起。从小落下残疾的金莲就是这样,出身不好,又是残疾,总要以别的方面来赛过别人,比如争宠,哪怕是芭比,也巴结,因为芭比的后台硬。得到了芭比的心,等于得到了她后台的心,即齐老师的心,齐老师是机构的绝对领导,她又偏心,对芭比好,金莲看到这一点,就拼命地抓住。

    车逐渐下了山,从城中穿过,过了桥,余哥和尹懋知道怎么走,上次来看房子,已经弄清楚了,特别是余哥,很善于认路,来过一次,即清楚了大概的位置和布局,一般不会错。

    车过桥后往右拐进一条比较窄的路,先上坡,再下坡,最后进入居民区,在一条巷口,车无法再前进,只好停下。

    侯局长安排房东,也是民委的干部,这房子就是他和他舅官一起建的,各投一半钱,一三五层给他舅官,二四六层给他,德志他们准备租第六层。

    老年人不喜欢爬楼,这位干部老两口就住二楼,四楼给大儿子,六楼给小儿子。大儿子已经结婚,住在四楼;小儿子还在读大学,将来准备考研,到底回不回来住,还不知道,但是,已经简单装修好了,回来,他也有个窝,不回来,就出租,有些偏远的孩子到城里读书,家长为了孩子肯付出所有,当然也包括在城里租房子,好照顾孩子饮食起居,因此不用发愁房子没人来租。

    房东,即民委的干部,姓田,这不奇怪,土家族姓田的蛮多,他原来是教委的干部,曾当过学校的老师,因此格外聪明,他来的时候,顺便喊来了两名“苦力”,即“扁担”工,专门给别人提供体力劳动的,他跟尹懋说:“我想你们搬东西需要人手,就在桥头请了两个人来,他们的工钱不贵,如果你们不出,我们民委帮助出。”

    尹懋看看余哥,余哥说:“可以,只要不超过一百就行。”

    田老师说:“好,我刚好跟他们说的是这个数,看来你们很懂行情啊。”

    “也只是了解了一些。”余哥摇头摆尾地故作谦虚地说。

    田老师让他们开始搬家,他们也不问价钱,就开始上车搬起来。德志和他妻子,带着孩子,拿着自己的背包和行李,跟田老师上楼,田老师先到二楼家里找出六楼的钥匙,上了楼,开了门。这里是足足一层楼,开门之后,看到一套大房间,若是在老家,这样的房子其实就是两套单元房,合二为一了。

    里面足足是四室两厅,一厨一卫的房间,客厅很大,这样的房间,住上三代人都可以。

    德志一家住在哪里,不知道,要是知道,就把行李放在那个房间。

    尹懋说:“你们一家就住在有阳台的那间房吧!”

    德志不好说什么。

    他们早已商量好了,明摆着是没有看得起德志一家。

    有阳台的那间,意味着所有人洗了衣服都要穿过他家房间,到阳台上晾晒衣服。

    有主卧房,里面有卫生间,木地板,德志问:“主卧为什么空着?”

    尹懋说:“是给领导留的。”

    德志不再问了,很明显,余哥和尹懋各自一间房,已经定好了的,主卧空着,让德志一家住阳台那间。

    领导怎么可能来和他们同住呢?这分明是在排挤德志一家,好的房间他们中间任何一个都住不上,也休想让德志一家住上,这个用心非常歹毒,就是要让德志一家住在不好的房间里。德志当时真想搬走另外租房住算了,但是,又不知道领导的意思,想再等等看,然后再决定。

    很好,德志心里这样憋屈着,可还是忍耐,不想再争辩什么,只是拿出东西来,一一摆放。好在东西不多,德志也没添置什么东西,一开始就抱着如果能长期在外面做事,连家都能安排得好,那求之不得,一家人在一起;如果收入一直不行,而领导根本没有给德志加薪的意思,或者整体工资水平都偏低的情况下,根本毫无希望再提升工资,德志就要考虑将家安排在老家,不再对领导抱任何希望。这样处理事情,让德志更觉得成熟,更臻于完美。但主要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策略。

    苦力已经将东西全部搬完了,德志跟司机结了帐,司机说要连夜赶回,明天还有活儿要干。

    苦力的钱也给了,德志让他们打了收条。

    一切都乱糟糟的,德志要好好地想一想。

(https://www.tbxsvv.cc/html/29/29686/854553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