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话说杨家将 > 第五回 铜锤换玉带

?    上回说到,火山王杨衮得知岳父病重,急向王、杜二庄主辞行。王庄主道:“我已与杜庄主商定,为儿辈计,两家同迁火塘砦居住,不知王爷能纳否?”杨衮道:“诚所愿也,不敢求而!只是吾归心似箭,不便伴同二位老叔消停前往,只能让王金锁领路,柏堂、柏英带四小护送缓缓而行,为了减少路上麻烦,可打着火山王府亲眷的旗号,走官道歇驿站,我留下一纸官凭,料无人敢找麻烦。”

    杨衮心急如焚,一路行来,一人一骑人不宿店,马不卸鞍,一千多里路用了两天时间就赶回火塘砦。其时,王秀才已是命若悬丝,危在旦夕。见到杨衮精神一振,回光返照令人将王家子弟头目王安、王喜、王石蛋、王大勇,王石锁及女儿月珠等叫到床前说道:“火塘村是靠杨衮收回的,火塘砦今后要平安常在,也离不开杨家,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老朽行将西归,火塘村王姓族长自老朽而终,不再传接替之人,从今日开始,尔等全是杨家家将!王姓子弟全是杨家家丁!违者你等可、、、代我、、、清、、、理门、、、、、、”言未完已逝去。王安带领王姓子弟五百余人,在王秀才灵前宣誓:终身做杨家兵将!自此杨衮有了名正言顺的杨家亲兵。

    杨衮领着众头目为王秀才守灵七七四十九天后。风风光光将王秀才安葬,从此不再四处逍遥。将王、杜二家安置好以后,全心致力于整顿火塘砦,训练火塘军,教习杨业武艺。

    忽忽几年过去,杨继业已经十二岁,终日与王柏堂的儿子王贵、杜柏英的儿子杜国显在一起,舞刀弄枪,跑马射箭。杨衮担心自己教不好这几个孩子,就与二位师弟商定,由王柏堂、杜柏英护送三个孩子去五台山清凉寺学艺。

    这几年当中,天下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汉主刘知远定都汴京不到一年,患病死亡,传位给太子刘承佑。刘承佑是个只知吃喝玩乐,不管天下大事的小昏君,朝中大权全落入太师冯道和镇国公郭威手中。其时,国内发生了李守贞、赵思倌、王景崇三镇叛乱。郭威领兵平息后,在回军路上,在军中大肆散布刘承佑的恶迹,蛊惑麾下将士兵变,围了汴京城。在冯道的内应下灭了刘汉,改国号为大周,自称周始祖,太祖皇帝。郭威其人很善于拢络人才,当时中原有不少青年英雄豪杰归附手下,赵匡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郭威带领他们征南讨北,使中原的局面稳定强盛起来。郭威没有儿子,他的妻子柴皇后有个娘家侄儿叫柴荣,从小聪明过人,练就一身武艺,曾同拜弟赵匡胤、郑恩,一起帮郭威打天下,屡立战功,很讨郭威喜欢,就把他册封为守宫太子。郭威死后,柴荣继承王位,历史上称为柴世宗。

    且说郭威灭汉建周的消息传到晋阳,晋王刘崇气的七窍生烟,怒火万丈。一心想发兵中原夺回汉室天下,为侄儿复仇雪恨。可惜河东地薄人稀,将少兵弱,有心请火山王帮助,又担心杨衮对汉朝不满,不会听他的。于是,就派了个官员去火塘砦王府试探杨衮的态度,恰巧杨衮身体不适,不能出山。刘崇就采纳了谋士的建议,自称皇帝,改晋阳为太原,国号仍是大汉。因为太原在汴京的北方,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北汉。

    刘崇即位后,又派大臣到火塘砦与杨衮沟通关系,封杨衮为北汉‘中书令’。(注:在历史上;‘中书令’是国家除了皇帝以外的最高行政长官的官名,大都由皇帝的兄弟、叔伯等直系至亲担任。刘崇设的这个官位,只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衔,目的是让杨衮觉得自己很看重他,甘心为北汉国卖命而已。后来,北汉又把这个官位转封给杨继业,所以,人们才称杨业为‘杨令公’)杨衮的忠君报恩观念重,认为:汉先帝刘知远对他有知遇之恩,大丈夫要恩怨分明,所以,他接受了刘崇的封号,同意继续做汉臣,但不愿去太原随朝伴驾,仅答应日后刘崇征讨大周时,或大周侵犯北汉时全力相助。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官位高,更不是和周朝有仇,主要是报恩思想所决定。

    刘崇深知北汉国小民穷,难以与周国对抗。在国策上采取两项主要措施,一方面在国内招募有能为的人入朝为官、为将;一方面学习石敬塘,暗派亲信勾结辽国,把宫内本来就不多的珠宝、财务送给辽国,并在给辽主的国书上无耻地称辽主为‘叔皇帝’,于是辽主答应作北汉的强援,在北汉进攻周国时,或周国进攻北汉时出兵援助。

    周太祖死去,柴荣继位,刘崇认为时机已到。就集中了五万兵马,又请求辽国出两万骑兵协同作战,同时通知杨衮领火塘杨家兵到潞州汇合。这时火塘军已发展到五千余人,其中子弟兵占三千人,作战能力较强。杨衮正整军出动,这时,太原传来的情报讲:刘崇已投靠辽国,这次攻周有辽国骑兵参战。杨衮得知这个情报后,全力助汉王的决心开始动摇。他助汉攻周是为了报恩,但辽是敌国,他决不愿同敌人并肩战斗。可是又担心情报不准,就决定大军待命不动,自己领王柏堂、杜柏英、王金锁、王喜、宋平、宋安及杨洪、杨安、杨明、杨杰四铁卫,只带五十名骑兵前往潞州观战。

    周世宗柴荣得知北汉要发兵进攻大周,十分重视,以为这是周建国以来第一次对付外来侵略,并且是小国攻大国。于是便下诏御驾亲征,把汉军挡在国门之外。因当时周国经常对外用兵,主力兵将大都屯集在边境重镇,一时不便调动,就只带了护卫京城的两万御林军及几名亲信将领,沿着北汉军的来路迎击。

    兵至高平和北汉军相遇。刘崇探知周兵已到,就将大军驻扎在高平城外的韩王山下,以逸待劳。周军在离汉军十五里的地方扎下两座营寨。

    刘崇本想依托韩王山的有利地形,阻主周兵北进,等辽兵与杨衮的兵马到后,再进行交战。后得知周兵只有两万余人,产生了轻敌思想,认为光凭自己带的兵马就足可以打败周军,不必再等援军。于是,第二日就移营平地与周军对垒。

    两军对阵,柴世宗派右路军统领范超出战,刘崇令小将欧阳杰对敌。在震耳欲聋的战鼓声中,范超抡起大斧和手拿亮银枪的小将舍生忘死地斗了起来。几个回合后,范超看出欧阳杰武艺平常,想在世宗面前显能,能杀死而不杀,只是一味戏战,意图活擒。哪知欧阳杰也看出敌将的意图,就采取两败俱伤的拼命战术,宁死不退。当范超大斧当头砍下,意欲逼他横枪硬架时,欧阳超不但不架,反而挺枪一招‘毒龙出洞’直刺范超的心脏。范超见欧阳杰用同归于尽的打法,大吃一惊,顾不得伤敌,反而收斧、扭身、急躲、、、、、、欧阳杰的枪虽未能穿心而过,却挑断了范超的穿甲丝涤,在腰上划了一道寸把深的血槽,范超痛的掉转马头就跑,欧阳杰在后紧追,周右路军兵士见己方将领战败,本应该放箭阻敌,因担心误伤自己的将领,一时愣住。刘崇一看是个机会,令旗一举汉军骑兵紧跟欧阳杰杀进敌军右路军中。历来‘将是兵胆’,将一败,兵就心寒,结果被汉军杀的人仰马翻溃不成军。兵败如山倒,败兵很快影响到周军的御营,周世宗看到形势危急,亲带勇将赵匡胤、张勇德冒着箭雨向汉军冲杀过去,周将士本已慌乱不堪,看到皇上亲自上阵,顿时勇气大振嗷嗷叫着跟着冲杀过去。汉将欧阳杰正兴高采烈追杀周军,不防和赵匡胤相遇,交马只一合,就被赵的盘龙棍打落马下死于非命,身后跟来的汉将赵忠,也被周将张勇德杀的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刘崇一看忙鸣锣收兵,令弓箭手用箭雨阻挡来敌,于是,双方各自撤回己方营盘。

    这一仗,汉军虽然折了一将,但歼敌近万人,仍然是个大胜仗。周军回营后,柴世宗对众将道:“我军新败,汉军料我军必不敢去劫营,今夜三更造饭,五更劫营,杀他个回马枪!”是夜,赵匡胤、张勇德各领五千兵马,悄悄杀向敌营。汉军完全没有防备,当周军突然举着火把,喊声震天地杀入营中时,睡梦中的汉军,成了一盘散沙,兵慌马乱,任人宰割,刘崇急令数名大将迎战,无奈他们皆不是赵匡胤,张勇德的对手,片刻即被杀掉。刘崇看情况不妙,慌忙带领百十名亲信兵将弃营逃跑,营中五万无头的兵马伤的伤,杀的杀,跑的跑,一败涂地。

    刘崇顾不得收拾败兵,慌如离笼之鸟,急如漏网之鱼,一路马不停蹄逃向屯留,去汇合驻扎在那里的辽军。他却不知,辽军将领得知汉军兵败,早已拔营溜跑。天近午时,刘崇的百余名人马,已是人困马乏,见道傍有一水塘,欲稍微停一下饮饮马,喝点水再走。哪知后路追兵已到,周军“活捉刘崇的喊声”已隐隐可闻。只得继续逃跑,这时,前面树林中突然冲出一队人马,刘崇以为是敌人埋伏的兵马,不由长叹一声:“天亡我也!”没想到来将喊道:“吾主无忧!杨衮来也!可放心稍歇,看杨衮拒敌!”

    原来,杨衮到潞州后听人讲,屯留驻有辽兵,就未见刘崇,连夜赶往屯留查看,正好遇见刘崇兵败。眼看追兵将近,也顾不得与刘崇见礼,当道横刀立马面对追兵。

    却说周军劫营大获全胜,得知刘崇逃跑,赵匡胤自持其勇,请令追赶。哪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被杨衮拦住去路,赵匡胤道:“挡道者何人?”杨衮道:“胜了我手中金刀,再报名不迟!”说罢抡刀就砍,赵匡胤举棍招架,要说两人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恶斗了五十余回合,谁也没占到半点便宜。为何?从武功上讲,两人都是高手;从兵器上讲,杨衮用的是金宝刀,赵匡胤用的是盘龙宝棍。交战中,宝刀削不断宝棍,宝棍也砸不断宝刀杆,二人又战了二十回合,赵匡胤用棍架着刀道:“稍停!吾有话讲!吾乃赵匡胤是也,敢问将军何人?”杨衮道:“火山王杨衮!”二人都吃了一惊,都暗道:“原来是他,果然名不虚传”赵匡胤更想:中原传说,杨衮自出世以来从未打过败仗,他的两个形影不离的师弟亦是武功高强之辈,今日我军战将就来我一人,杨衮一人上阵已是劲敌,如是三人齐上,我必死无疑,莫如先拿话套住他,就道:“久闻火山王是无敌之将,今日一见更胜似闻名,赵某佩服之至!今日你我作战虽是各为其主,但毕竟好手难寻,赵某想与将军打个赌,不知火山王敢应否?”杨衮道:“对赵将军杨某亦是久仰之至,不管你赌什么,今日杨某都认了!”赵匡胤道:“咱二人单打独斗,我败了,就给你当马童;你败了,可愿随我去汴京?”杨衮道:“就是如此!”

    二人从早上一直打到天黑,斗了千余回合,未分出胜败,杨衮心想:看来要打败他,还非得用铜锤取胜不可,可在众目睽睽之下使用暗锤,不好看相,不如、、、、、、想到此虚晃一刀,拍马向水塘旁的小路跑去。赵匡胤见杨衮不败而走心里暗道:“莫非想斗暗器,哼!赵某岂惧你那几支小标枪!”随拍马追去。奔了几里地,前面有一片小树林,杨衮穿林而过,勒马待敌。赵匡胤紧追而至,两人接着再打,数合后杨衮取下一支标枪喊声:“看枪!”一标枪射向赵匡胤的战马,赵沉棍一拨,把标枪挑飞,正想讽刺杨衮几句,不防流星铜锤照腰打来,忙用棍头去挑,没想到杨衮用的是飘锤,锤头不受力,一挑之下软索缠上了龙头,杨衮手腕一较力喊声:“丟棍把!”赵匡胤道:“未必!”于是,二人在马上较起了蛮力,两匹战马也在地上团团转圈。杨衮突然丢索,正想用单手刀制敌,突见赵的战马嘶叫一声卧倒在地,赵匡胤措手不及,只好闭目等死。哪知好一会不见动静,睁眼一看,杨衮提刀控缰站在一旁道:“马踏小地穴,偶失前蹄,非战之罪!杨某不沾这个便宜,上马再战!”赵匡胤道:“失机之将,蒙公不杀,何颜再战!”杨衮道:“你马失前蹄,我铜锤丢掉,论起仍是平局才算公平!”两人越说越近呼,惺惺相惜,下马坐地攀谈。赵匡胤道:“河东有你火山王在,周军决不易取胜!然,赵某平心而论,北汉主实在不是一个英明君主,深深为杨兄惋惜!”杨衮道:“杨某山野匹夫,胸无大志,早年不忍看契丹人涂毒乡里,愤起抗辽。向年曾受刘知远先主礼遇,现在北汉主有难,也不能隔岸观火,坐观成败,实在事出两难!某久闻赵将军乃柴世宗之拜弟,向是言听计从,可否劝其回师,以后汉、周各修边境,互不相犯,如此则杨某幸甚!河东幸甚!”赵匡胤道:“杨兄所言甚善!你我相识一场,,小弟想将兄的铜锤留下,另将家传白玉带一根与兄交换,以做记念!不知兄允否?”杨衮道:“愿遵台命!他日天下太平,定当遣犬子继业去汴京府上拜望”二人互礼而别。临行赵匡胤道:“兄可追我而行!免置他人生疑!”二人遂追打而回。

    汉主刘崇见赵匡胤落荒而逃,杨衮则停马不追就问杨衮道:“爱卿何以不追杀贼将?”杨衮道:“贼将赵匡胤,是末将生平仅遇之劲敌也!适才引其林外争斗,想暗用铜锤取胜,不想反被收去,又用标枪暗射,也劳而无功,担心陛下安危,只好任其离去”。刘崇深以为然道:“高平之战,营毁兵折,伐周已成泡影,幸有卿在,奋勇救驾阻敌才使孤心稍安,卿可保孤回太原。杨衮一路护送刘崇安然返回太原不提。

    要知赵匡胤回去怎么向柴世宗解释?请看下回“杯酒释兵权”

(https://www.tbxsvv.cc/html/29/29041/846185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