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时光隧道的神龟 > j曙光初现

?    听周晖说到“硬骨头”时,腾海蛟忽地想起一位古代英雄,他就是抗英名将洪式琮。现在,他要把这个故事讲给狱中的弟兄们听,要大家放弃悲观,增强勇气。要他们知道,我们为国为民只是做了些微小事,而真正的英雄比我们更勇敢、更伟大。

    在浙江定海,有一处金色的沙滩,那温软细腻的黄沙,既是情人的天地,也是游者的乐园。可谁能知道呢,在一百三十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火海,充满一片嘶杀声。一堆堆尸骨散落在沙滩上,一滩滩鲜血随碧波流淌。这里,既是抗英英雄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等将士的遇难处,也是中营千总洪式琮的悲壮殉国地!

    洪式琮,字寅忠,号君山。宁海香山洪家人。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十九岁时弃文就武。嘉庆二十一年(1816)登武科,效力于军营之中。道光十五年(1835)授处州右营把总,后升中营千总。

    他目光如电,吼声如雷,如张飞再世,一副魁梧板实身材,如门神般地威风,就地一站,如一支铁塔,迈开步伐,如丘山移动,好一个威武的将军。他的内心有着强烈的爱国情结,最崇拜爱国将领文天祥、戚继光,常以马革裹尸为铭言,报效国家为己任。

    那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由于禁了英国人的鸦片,爆发了战争。英军进攻定海,洪式琮从处州调至定海没防,定海总兵葛云飞下了军令,要他率部在海滩旁的小山上筑土城防守。土城起到了阻止敌人的炮火的作用,使英军从兵舰上发射过来的炮弹威力大大减弱。此时,洪式琮又采用了灵活机动的用兵方法,趁敌炮火无法施展时,领兵出土城掩杀一阵,斩杀了许多敌人。敌人退后,浙江提督余步云表彰褒奖了他的功绩。在后来的几天中,洪式琮仍然守着土城,独当一面,毫不怠懈,率部扼守。

    敌人知土城正面不可攻克,就用一计,从土城的背后绕道竹山,从它的后门拥兵突入。式琮见后门突破,急率寿春队伍持短刀与敌人肉博,杀敌百余人。因敌众我寡,身受重伤,仍多次跃起,挥刀奋战。当增援敌兵到来时,洪式琮遂被肢解,壮烈献身。不久,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明诸将俱英勇牺牲,定海失守。

    定海竹山上留下了许多中国战士的小坟,坟面上都嵌立着“圣旨”的小墓碑,却不见洪式琮的坟茔。只有在他故乡的香岩山上,白云飘渺处,建有他的衣冠冢。

    洪式琮年轻时还写过一首诗,名曰《香山积雪》:“群峰谁把粉铅装,却被朝阳洗素装。最是香岩留洁白,玉山高耸异寻常。”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香岩山顶的积雪,却象是他报效国家的自勉诗。高高的香岩山水养育了一位抗英民族英雄。

    大哥的故事不长,很容易听懂,意味很深长。做一个人,就象是山上的一棵树,要长得挺直粗壮,这样才可取为有用的材料。如果是弯曲又细小,那就派不上用场,只有当柴烧。一个人活在世上总要为社会作出一点贡献,不管黑恶者怎样压迫我们,我们不能丢掉做人的准则。听了大哥这个故事,周晖这时也不想娘了,他也想起了硬骨头的古人,读初中时,还以这位硬骨头为第一人称,写过一篇叫“思想者”的散文,他还能背,就念给大家听听:

    清晨,如蝉翼轻盈的薄雾一缕缕地在翠谷中飘飞,变幻着多种舞姿,像是一群乐不思归的游荡精灵。昨夜的凉露尚未退去,悄悄地滋润滑着遍野的绿荫。

    绵亘起伏的山体轮廓线,如一排排伏地祈祷的脊梁,千百年来,他们总在向天祈求:“愿天降大智大勇之人吧……”

    天空中传来一声清亮的长唳。一只洁白的仙鹤背上驾着一位清瞿消瘦的老者,从空中盘旋而下,降落在帽峰山之巅。

    老者伫立在高山之巅,头顶着冷冷的的青天,颀长的身影如同一支岩笋,显得挺拔而精神。他面朝西南,凝重而庄严,任凭山风吹拂着长须和衣衫,如同一尊铜铸的立像,一动不动。他用一双深邃的目光缓缓地扫视着山下。山下,村舍点点,碧水横流,哪里是我的故园?他终于看到了劫后的故园已成为废墟

    ,断壁残垣中,余烬早以熄灭。只有桃花溪水汩汩地流淌着,诉说着当年的哀怨。

    “啊,故园,一别五百余秋,今日游子归来了,乡亲父老呀,不知你们魂归何方?”老人须发散乱,在风中飞舞。唉,浩劫已经远去,惨烈灰飞烟灭,但乡情难以忘却,创伤何以抚平。唉,天哪……

    一声长叹,群山为之肃穆,流水为之呜咽,山花为之低头,百鸟为之哀鸣。晨曦刚露头,投下一缕抚慰的暖光,照亮了他凄凉的脸庞。他站在孤寂的高山之上,思考着过去与未来……

    想我一生,追崇“理学”,“理”即天理,它先于宇宙而滋生,又存于宇宙毁灭之后,是一门万劫不灭的哲学。它创始于宋周敦颐、二程兄弟展其学说,南宋朱熹集其大成,“以物而穷理”,以儒学为主,吸收了佛学、道学的部份精华。“理”之不遵,即不遵天道。为儒者名为崇理,邪恶当道,疑疑惑惑,畏缩不前,此辈而以称儒?为仕者,名为护理,谬论误国,不咤斥,不刚烈,唯唯喏喏

    ,瞠目结舌,何以为仕?

    想我十族为地下游魂,披枷带锁,形容枯槁,何罪何辜?可怜为我而株连!我为“理”而死,难道死也有代价?这震天之“价”呀,却把十族的声誉抬到了半空,更使“理学”和“仁义”如霹雳一声,震聩而发聋!我死而无憾,十族也当理解吾之苦衷!

    明神宗年间,沉冤昭雪,冤魂终于脱去枷锁。最使人欣慰之事,即“理学”为天下人认可,当政者以“理”为统治社会的最高准则,为民者也懂知书而达理。天理昭昭,沿袭数百年。

    曾记得五百年前之县城,狭窄而贫穷。以县衙为中心,纵横不过三四里,老街狭巷,勾栏酒肆,仿佛还在眼前。最热闹处当属桃南桥了。桃源河中,碧波涟漪;沿河两岸,垂柳如丝;临水人家,各操一业。每逢集市,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拥挤吆喝,更见喧哗。

    少年立志,抱负在胸。立拱桥之上,遥望明月,金桂香溢,即生蟾宫折桂之意,仁政爱民之想;城隍庙内,曾与庙祝侃谈“理学”;妙香寺里,击过元代铸成的大钟,悠悠扬扬,声播谢钟山。心存一愿,吾若入仕,当弘扬“理学”于四海!陈长官墓前,暗发誓言:吾若为官,当效长官,同情疾苦,以民为本。西山凉亭,一卷在手不知黄昏……

    后又到前童执教,结识了童伯礼等莫逆之交,也了解到乡村淳厚之民风,无处不见“理”字当先。少年立志遵循理学,带着这颗心,这份愿,离开了家门……此后播读书种子与巴蜀,启穷寒之蒙于盆地。待建文绪统,侍讲帝侧。高灯远照,海内仰之,正学文章,四海争诵,一时为洛阳纸贵。学子视我为理学先声,前辈称我为朱子传人……

    建文四年,天道骤变,山摇地动,惨烈之甚,不堪回首……唉

    ,逝者如斯夫,五百年来的风雨早已冲走了满街的血污,成堆的白骨也久为尘土!慷慨悲歌,成理学之挽联,心中的楚痛,为永远之痼疾!更难忘者,义士马子同、魏泽、俞学夔等人,他们斧钺不避,处险不惊,危急关头,乃理义当先,何能以一个“死”字而退缩!从现象看,他们为的是方氏而命系铤刃,实质上是为“理义”所驱动,是自发的护“理”之举,乃忠烈的楷模典范。

    每当悖逆天理之事滋生,总有护理者挺身而出,这些仁人志士,往往是璞中之玉,人中之凤也!

    家乡多轩昂之俊彦,多宁折不弯之贤人,多孤傲不俗之清流,多掷地有声之书香!风雨如磐的黑暗中,他们筚路烂缕,寻找着真理,一旦得理后,决不让人。他们敢作敢为,宁可洒尽最后一滴血,也要捍卫真理的旗帜。

    别以为我只有刚烈而无柔肠,对家乡我一往情深。我知道,五百多年,家乡的人们没有忘记我,怎奈阴阳两隔,只有长相忆,泪沾巾。家乡人的厚意,我难以为报!我魂游苍穹,来去无踪,只愿家乡物阜民康,文风更振!

    大家听着,听着,象安眠曲,由于近日的疲劳,都慢慢地睡着了。

    女牢内,潘玉珍放下睡着的儿子,从墙角边搬过一些干燥的稻草,把腊梅安顿好。她的病加重了,浑身汤得象块炭,嘴里说着胡话,一会骂皮货行老板,一会儿骂警察。这个社会,为什么要把仇恨的种子埋在纯情少女的心中,她们来到来这个世界,难道是为了仇恨而来?这个世界就没有鲜花吗,这个世界长得如此狰狞吗?

    看着腊梅,她要感动的流泪了。有道是危难之中见真情,这个小姑娘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她小小年纪,这样重情重义,使玉珍更加怜惜她,生怕她在牢中有个三长二短。

    昏睡中的腊梅在叫着:“水,给我水!”

    玉珍把手放到腊梅额头上一摸,比刚才更汤手了,她嘴唇开裂,大口大口地喘气,痛苦地呻吟着。

    玉珍环顾了四周,又看了看上下,都没见水龙头,唯有冰冷的石砌墙壁,急得她团团转。玉珍急得在草堆里乱抓,希望能在下面发现水龙头。龙头没找到,却挖出了一只破碗。

    玉珍拿着破碗走到小铁窗前,对外面踱着步的牛科长说:“牛科长,你行行好,给我一碗水吧,这里有重病人呀。”

    牛科长停住脚步,大声地喝斥:“什么,还要老子服侍你?你们这些朱醒狮分子,渴死活该。”玉珍气愤地瞪了他一眼,心想他真象是地狱中的牛头夜叉。回头看腊梅,她还在那里叫着要水喝,玉珍的心象碎了一样。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又走到小窗口,又向牛科长讨水。牛科长摇着头说:“没有。”玉珍乞求道:“哪就麻烦你舀碗雪来吧!”

    牛科长不耐烦了,他狠狠地骂了一句:“不行,臭婊子!”

    这下玉珍被骂火了,她大声地回骂:“牛缺草你前世不积德,今世没草吃。我不骂你娘,你娘没伤着我,我骂你是男婊子!”

    牛缺草见她顶撞,就举起枪把砸窗,玉珍下意识把头一缩,气得把手中的碗狠狠向牛缺草砸去,“砰”地一声,砸在小铁窗上,砸得粉碎。孩子也惊醒了,吓得大哭。

    此时这位牛科长完全不象个科长了,象只牛,他眼睛血红,掏出钥匙,想开进门打玉珍。

    “不许欺侮人!”对面牢房的小铁窗口一个留着短发,眉目清秀的中年女子在大喝。

    牛科长扭转头,恶狠狠地说:“金兰英,你管得着吗?你是朱醒狮的政委,是个死囚犯,还要来管闲事?当心老子一枪崩了你!”

(https://www.tbxsvv.cc/html/28/28775/842769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