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民国风云 > 第二十章 道义

?    清晨,路上行人稀少,轿车在北平城内飞驰,街道两边的景物快速闪过,轿车内却是异常安静。(本章节由网友上传&nb)

    石远闭上眼睛,正靠着椅背上数数。

    没错,就是数数,石远记得,好像有人说过,如果要生气发火就先在心里数十个数,如果数完了还是要发火,那再发也不迟。

    石远数完十个,感觉还是生气,那就再数十个……

    小昭和蒲文君都是石远最亲近的人,自然知道石远现在非常愤怒。

    小昭看石远的眼神中就是担心里夹杂着心疼,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那个意气风发的少爷已经渐行渐远,身边心爱的人儿已经变得有些心狠手辣,有些令人看不清……

    蒲文君的眼神中则是甜蜜里夹杂着一丝后悔,不用看报纸,蒲文君就能脑补出文章里写了些什么,石远一向不在乎别人对他自己的看法,但是石远在意别人对他心爱的人儿的看法!石远这样的表现让蒲文君有一种被宠溺的感觉,虽然明知道这种感觉会把人溺死,但是蒲文君还是忍不住要飞蛾扑火……

    石远做个深呼吸,长出了一口气,再自嘲的笑笑,同时还要摇摇头:“真是庸人自扰!明知道那些个文人不会说什么好话,还偏要看看他们说什么,真是自讨苦吃啊!”

    小昭就抱住石远胳膊,把脸颊贴到石远肩膀上磨蹭:“我们俩都知道夫君是为了我们好,不管那些个文人说什么,不管夫君要怎么做,夫君你都要记住,我和文君是你最亲近的人,不管有什么事情,你都要带着我们一起面对!”

    蒲文君想说的话,小昭已经说完了,蒲文君就用力在石远脸上亲一口,表达自己的坚定。

    石远心中就温馨,是啊!那些个文人再怎么叫嚣,终究都是外人,想叫就让他们叫去吧,高兴了就听听他们在叫什么,不高兴了上去踹两脚,这又有什么干系?

    自己最关心的终究还是身边这两个精灵般的女子!只要自己的女人幸福,何必拿那些不相干的人和事影响这两个天使的心情?

    想通了,石远就笑:“没事,等帮阿珍他们处理完后事,咱们一起去找他们麻烦,给你们出气!”

    ……

    贤良寺。

    门口已经有很多人在聚集,石远早就在北平的报纸上刊登过讣告,声明今天会为这些义士出殡。

    很多人自发过来送义士们最后一程,来的人很多,不仅仅有这些义士们生前的好友和同学们,北平市民同样有很多人过来,当然也有很多素昧平生的北平师生。

    杨荫榆也在现场,已经前往涿州决定在石远的学校内工作和学习的师生们,也都前来送行,石远看到旁边停着二三十辆卡车,想必,这些师生是一早就赶来送行。

    昨晚石远闹事,得罪了整个北平文化界,张汉卿怕今天再闹出事情,就派了吕比之带军队过来维持秩序;根本没这个必要,石远在现场看到了尤吉,还看到很多第六旅士兵,想必这是关冷安排过来帮忙的。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生们和士兵们都没有互相挑衅的意思;今天的主题是送别,庄重肃穆的气氛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所有人都没有心思闹事,都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克制,现场难得的和平。

    杨荫榆还是先过来说话:“唉,石先生实在是年轻气盛,那人的人品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没人当面挑明罢了,你又何必如此大动肝火!如今石先生成了北平文化界的公敌,这对石先生可不太好!”

    确实不太好,自发来送行的人群都不出声,看石远一行人的眼光就有点不善;连已经决定去涿州的师生们,看石远的眼神都有点复杂。

    石远毫不在意:“随他们去吧!如果教训一个败类就成了公敌,那么这文化界的良知又在那里?对他们也就没有必要去讨好,到底谁才是对的,那就走着瞧好了!”

    吕比之就过来捧哏:“说得好!石旅长实在是快人快语,对这帮没有底线的文人,正是应该如此!石兄弟昨天打的实在是淋漓尽致,实在是令人佩服,佩服!”

    杨荫榆跟石远还能有话好好说,对吕比之就没有了好脸子;听吕比之过来搭话,杨荫榆置之不理,就和小昭、蒲文君一起进去。

    虚与委蛇自然是男人的事情,石远就和吕比之随意的打哈哈,那边宫名扬就快步过来,在石远耳边低声耳语:“旅长,都已经办好了!”

    吕比之还是要交好,到了吕比之这个地步,直接送钱用处就不大,如果要交好,就要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吕比之刚跟着张汉卿到北平,想必还没有置办家业,石远就吩咐宫名扬为吕比之选一套宅子,也好供吕比之安脚。

    吕比之还以为是石远有军务,就想先回避一下;石远就神秘:“吕兄,兄弟知道吕兄刚到北平,嫂子想必还没有安置好,兄弟为吕兄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聊表寸心!”

    礼物?这东西才是令人喜闻乐见!

    吕比之还是要客气:“哎呀,石兄弟,这怎么让为兄当得起!”

    石远就更加客气:“当得,当得!你我兄弟一场,就不要如此客气了吧!”

    吕比之就喜不自禁,这边宫名扬就过来找吕比之叙话。

    石远就对吕比之抱拳告辞,宫名扬就和吕比之交接,两名副官在一起,这才是应有之义。

    灵堂内味道不太好,时值8月份,遗体不能久放,纵然是石远想尽办法找来大量的冰块对义士们的遗体进行冷却,还是免不了有异味散发出来。

    气氛还是沉重,义士们的亲属正在做最后的告别,灵堂里一片悲鸣,令人说不出的压抑、烦躁。

    义士们都比较年轻,应该在十二点之前下葬,石远就不想久拖,示意殡仪馆工作人员开始。

    殡仪馆工作人员做这个就轻车熟路,先对灵堂内正在做最后告别的家属们好言相劝,等把家属们都劝出去,然后就用接近一尺长的钢钉开始封棺。

    沉重的敲击声响起,家属们知道从此就天人两隔,再也无法见面,哭声顿时就大起来,连石远都忍不住红了眼圈!

    葬礼肃穆隆重,部分义士家属赶到了现场,也有部分义士根本就不知道家乡何处,自然就无法通知家人。有部分家属提出把他们的亲属接回家乡安葬,石远自然无所不从。

    最后一共有41位义士没有家属操办后事,他们就将在今天集体下葬。

    殡仪馆有专门运送遗体的灵车,数量太少,根本无法一次运送41具棺椁,石远就指挥用卡车运送。

    抬棺椁的都是军人,七八名军人一起动手,上千斤的棺椁就应声而起,然后就送到等在门前的灵车上,再送往预定好的墓地。

    北平警局早有准备,一早就把预定路线上的道路封闭,好方便车队通过。

    没有人对封路表达不满,过路的路人听说为义士送行的车队要经过,都停下来自发的站在道路两侧,也想送义士们最后一程。

    漫天的纸钱,纷飞的眼泪,吹奏着哀乐的乐队,念诵着《往生咒》的大和尚,连天空都是阴沉沉的,虽然没有下雨,却也没有一丝阳光……

    ……

    墓址在北京圆明园西南面“九州清宴”遗址,墓园占地约400余平方米,正中修筑一米多高的石砌圆形台基,台基上竖起通高九米的六面体大理石墓碑。

    墓穴已经挖好,几十名军人在墓园门口列队,等候车队过来。

    等把棺椁小心翼翼的放进墓穴,石远一声令下,就开始填埋封土。

    哭泣声一下子就大起来,前来送行的家属们悲痛欲绝,蒲文君简直就是失魂落魄,前来送行的师生纷纷落泪,连在场的军人都忍不住红了眼圈;国力贫弱,世事无常,以至于令妇孺幼儿送命,这简直就是军人的耻辱!

    逝去的人已无法复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下去。

    生活就是这么的令人无奈,令人想骂娘!

    石远也想骂,不止是想,石远正要去骂!

    葬礼进行完毕,石远就安排杨荫榆带着师生们先返回涿州,同时安排小昭和蒲文君也回去,杨荫榆同意,就带着师生们上车离去,小昭和蒲文君就不走;她们都知道石远要去干什么,自然要一起去面对。

    石远就不同意,不想让小昭和蒲文君再继续涉入之后的是是非非;小昭和蒲文君就不说话,只是默默的脱掉身上的重孝,坚定的站在石远身边,她们用行动表达了她们对石远的不离不弃。

    石远就感动,随口吩咐坐在副驾驶上的大牛,轿车向着《青年周刊》在北平的驻地急驰而去。

    石远要算总帐,早早就吩咐宫名扬,查查都是有哪些报纸对昨天的宴会事件大放厥词。

    这事情好办,满大街都是报纸,随便买来一看就知道都有那些报社涉及此事。

    一共有两家报社,一家是老牌的《京报》、一家是新兴的《青年周刊》。

    宫名扬还是颇为得力,查都是那些报社涉及此事简单,再查出这些报社的印刷地点就不容易。

    《京报》作为老牌的报社,有自己的印刷工厂;《青年周刊》作为一家新兴报社,只有一台印刷机,还形不成工厂的规模,他们是委托印刷厂代为印刷的,而受委托的印刷厂正是《京报》下属的那一家。

    这就好办,石远就先去找《青年周刊》的麻烦。

    《青年周刊》的驻地就在京师大学堂附近,这就是几名京师大学堂的教授合伙开办的。

    《青年周刊》也知道这次颇为冒险,早早就人去楼空,驻地内连一名工作人员都没有。

    真特么的,敢做不敢当,骂完人就跑,这到底是什么德行?

    文人?

    文痞?

    呸!连痞子都不如,痞子还能有几分的江湖道义,这种事情算什么?

(https://www.tbxsvv.cc/html/28/28540/839933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