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修把貂蝉和吕玲绮送入相府后,便带上吕玲襦心事重重地往回走。(全文字小说更新最快)到了太尉府,常福见公子回来了,还领着个小孩子,一脸疑惑看着杨修。杨修对他笑笑说:“别乱猜疑,他是我朋友!”
常福一听是公子朋友,也不细问,领着他们进府。杨彪上朝去了,袁氏坐在堂上,杨修领着吕玲襦进去给母亲请安。
袁氏见儿子回来了,还领着个秀气的小男孩子,心里挺高兴,便问杨修:“这小孩子是谁?”
杨修便把在路上和吕玲襦相遇的事简单和母亲说了,袁氏拉着吕玲襦的手说:“真是个苦命的孩子!”然后转头对杨修说:“既然他和你遇到了,也算是有缘,以后好好待他!”杨修点点头。
给母亲请安后,杨修带着吕玲襦回到自己的房间。吕玲襦嗫嗫嚅嚅问杨修:“叔叔,我们还能见到阿姨和姐姐她们么?”
杨修蹲下来,看着吕玲襦说:“能,一定能!”
吕玲襦又问:“什么时候能见她们?”
杨修说:“很快就会见到他!”
吕玲襦点点头,便不再问。
这时陈妈过来看杨修,见到吕玲襦,吃惊地问:“哪来的小孩子?”
杨修笑笑说:“是我朋友!”
陈妈说:“你朋友这么小?”
杨修点点头说:“陈妈,麻烦你给他备几套换洗衣服,先带他去洗换一下,他要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你告诉常福在我房内加张床,让他住我房里。”
陈妈点头领着吕玲襦走了出去。
&nb)一来是和貂蝉等人突然分开有些不适应,二是骤然轻闲下来很不习惯,在房间里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于是便茫然地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
不一会儿,陈妈领着吕玲襦过来喊他去吃饭。杨修起身来到厅堂,见饭菜已经摆好,母亲坐在那儿等他。他叫吕玲襦一起坐过去,便低着头开始吃饭。
袁氏不停地为儿子和吕玲襦夹菜,吕玲襦倒是吃得快,可杨修碗里很快就堆满了。见杨修心事重重的样子,袁氏忙说:“我儿有何心事,说来听听!”
杨修只是笑笑,摇摇头说:“没事。”继续低头吃饭。这时吕玲襦在一旁接茬说:“我知道,叔叔想阿姨她们了!”
这一句很突兀,杨修脸一下子红了,袁氏也停下手中的筷子,满脸疑惑地问杨修:“他说的阿姨是谁?”
杨修掩饰地说:“别听小孩子乱说,没有的事!”
袁氏也不再问。
吃完饭后,杨修起身要走,袁氏说:“我儿先别走,到娘的房间里来,娘有话问你!”
杨修没办法,只好跟着母亲回房。
进房后,袁氏关上门,正色地对杨修说:“现在房里只有我们母子二人,你有什么心事就说吧!”
杨修轻轻叹了一声说:“儿子不孝,让母亲担心了,只是此事不好和母亲说!”
袁氏说:“儿子有什么话不可以对母亲说的?”
杨修还是摇摇头,默然不语。
袁氏急了,大声说:“你是不是想急死老娘?”
杨修跪在母亲面前,声泪俱下地说:“儿子为此事已是心力交瘁,怕说出来给母亲添忧!”
袁氏说:“我儿但说无妨!”
于是杨修便从下坯城破开始,把自己如何遇到貂蝉,并受命于丞相押解貂蝉到许都,一路上由怜生情的经过,从头至尾和母亲说了一遍,说完已是泪流满面!
袁氏听完,沉吟良久说:“我儿,此事有三道坎,你越不过去!”
杨修问袁氏:“哪三道?”
袁氏说:“第一,此人丞相有意纳她为妾,以丞相的强势,岂容他人染指!第二,人已经送入丞相府,如何能让她出得来?第三,此人虽有倾国倾城之貌,老娘我早有耳闻,可她几易其人,早已是残花败柳,而我杨家世代簪缨,为海内仰视,就算她出得了相府,你又怎敢娶她入门?”
杨修哭着说:“儿正为此事焦心!”
袁氏见杨修不能自持,心里极为心疼,便安慰他说:“我儿不要过于悲伤,俗语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百步之内必有知音!以我儿之德,什么样的人找不到?”
杨修说:“儿子早已心有所属,回不了头了!”
袁氏见说服不了儿子,只好用缓兵之策,他对杨修说:“此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等你父亲退朝回来,我们再从长计议!”
杨修点点头,擦干泪水,告辞出去。
杨修走后,她知道,此题无解,只是儿子当局者迷!虽然儿子聪明过人,但也倔强过人,如何才能说服儿子让他回心转意呢?袁氏开始发愁。
晚上杨彪退朝回到家里,袁氏把下午和杨修的谈话告诉了他,杨彪一听,勃然大怒,厉声说道:“竖子不以家国为重,反为儿女情长忧心,他如何承载我杨氏一门厚望?”
袁氏说:“太尉话虽没错,可我儿毕竟年轻,容易为外界所惑,他现在为情所困不能自拔,你要淳淳教诲他,切不可粗暴激他,以免他误入岐途!”
杨彪见袁氏说得有理,便平复下来,让庄无烈去把杨修唤过来。
不一会儿,杨修随庄无烈来到堂上,拜过父亲,杨彪整理了一下情绪,对杨修说:“我儿心事,你母亲已说与我知道,我也认为此事极为不妥,你是聪明人,理应悟出其中曲折!”
杨修点点头。
杨彪又说:“我和你娘的态度已很明确,你自己如何打算?”
杨修想了很久,对父亲说:“儿子对貂蝉的情愫暂且不说。通过这段时间和她相处,儿子知道她已厌倦繁华,素怀归隐之意。儿子感念她曾经为扶汉室大厦之将倾,救百姓于倒悬,不顾个人安危,以至几易其人,身败名裂,而她从未获取国家半点封赏,至今仍在沦落!儿子只想助她了却心中夙愿!”
杨修说完,杨彪和袁氏都陷入了沉思。
王允施连环计之事,杨彪是亲历者,虽然他未参与其中,但他知道整个事件的过程惊险奇绝,他深知国家对不起貂蝉!
袁氏也是极有见识的人,她也听过貂蝉的故事,打心底佩服她!
过了一会儿,杨彪说:“我儿说得有理,貂蝉对国家社稷有功,而国家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回馈,虽然她有归隐之意,可她现在是曹操倾心的人,曹操一向自负,从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自得了徐州之后,更是不可一世,连天子都不放在眼里,谁又能说服他放弃貂蝉呢?”
杨修听完后满头大汗,默然不语。
(https://www.tbxsvv.cc/html/27/27683/825886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