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北的大决战正式开打,黄巾贼尽得宛城武库中的武器,此时大盾在前,前队都是身披铁甲,长槊大戟林立,每千人一个方阵,打头三个方阵多是铁甲锐士,朱隽军中投石机、车弩齐发,给了黄巾贼以重创。(全文字小说更新最快)但朱隽想象中的黄巾贼溃散并没有出现,这些铁甲锐士悍不畏死,踩着同伴的血肉依然稳步前进,根本不是黄巾贼寇的一贯作风,更像是大汉的铁军。
两军进入弓弩射程,这些铁甲锐士更是加快脚步,直接撞入朱隽军中,朱隽右翼安排的都是矫健的步军准备登城所用,此时负责保护投石机及车弩。三个方阵的黄巾贼精锐直接向左翼杀来,此时朱隽只能动用左翼的骑兵冲击黄巾贼的侧翼,但黄巾贼后续的十多个方阵此时已近进入弓弩射程,直接抄起强弩对着左翼骑兵漫射,一时间朱隽军左翼人仰马翻,骑兵只能打马避开敌军箭雨,迂回到外线等马的速度提起来再冲击敌阵。
朱隽的右翼虽然精锐,但也没能做到人人披甲,迎头撞来的三个方阵贼军人人披甲,前排贼寇更是个个身披铁甲,兵器都是一样的大汉制式兵器,一时之间,虽然朱隽军人数占优,却不能有效围歼贼军,骑兵远扬迂回,后军的朱隽亲军就暴露在敌军的优势兵力之下,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响,两军都是白刃战,死伤惨重。
秦颉的江夏军距离战场较近,又在卧龙岗上,看见贼寇源源不断的从宛城北门涌出,朱隽的后军都被贼寇攻击,骑兵虽然插入敌军之后,还没来得急透阵就被从城中涌出的贼寇再次包围。如果朱隽战败,自己的数千人马更无法招架黄巾贼的主力了,只能孤注一掷的从西门杀向战场,用自己的铁甲精锐正面迎上黄巾贼的铁甲精锐。
一时之间整个战场变成了大混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缠战一团,朱隽再是当世名将,也指挥不了整个战场了,各部都是各自为战。
黄叙回到城东军营,就将局势与黄忠汇报,分析之后,认为只能出击宛城北门,切断敌军城内与城外的联系才有机会破敌。此时有哨兵来报,河对岸有江陵义兵赶到,正是荆州刺史徐璆到了宛城。
徐璆从江陵起兵,遇上六月大雨,沔水暴涨,船只不能逆流而上,一直赶到南郡之后才从马场借来马匹加快了行军的速度,此时终于赶到宛城。(全文字小说更新最快)黄忠一边安排船只接应徐璆的义兵过河,一边整队。如果会同徐璆一起救援朱隽,朱隽的大军就会遭到严重的打击,必然损失惨重,黄忠只能留下甘宁负责接应徐璆,自己和黄叙带队袭击宛城北门,此时战况非常紧急,大汉军律森严,如果黄忠不救援朱隽必然会被朝廷重责。
涅阳义军赶到北门的时候,因城墙上的黄巾贼已经禀报,此时宛城北门已经紧闭,但此时城外敌军也有近两万人马,贼军见黄忠人马较少,只是布置了三个千人方阵迎击黄忠。黄忠为保存实力,并不打算破阵,两军只是对射。涅阳义军新得秦颉送来的强弩上千,善射之士众多,此时对面的黄巾贼寇又不是赵弘的精锐,所以披甲者很少,涅阳义军此时披铁甲的千余人。对射的过程中,黄巾贼死伤惨重,涅阳义军也不断有没有披铁甲的士卒受伤,都是后排的士卒,但敌军的箭矢射到的时候都已经没了力道,多是一些划伤,擦伤。
主战场中,朱隽和秦颉虽然兵力不占优势,但军队的单兵战力强于黄巾贼,此时又是大混战,双方的指挥官都无法对战场有效指挥。大汉军队的战力在局部战场之上现了出来,朱隽军和秦颉军都能有效的小团队配合歼灭黄巾贼寇,而黄巾贼寇中最精锐的三千人在损失大半之后终于成功的毁掉投石机,在其余贼寇的支援下,冲破秦颉的江夏军,从宛城西门逃回城中。
敌军见作战意图已经达到,局部战场失利,在城头的鸣金声中,开始向北门集结,准备冲破涅阳军的封锁,从北门撤进城内,此时朱隽的左翼骑兵再次挣脱战团,绕了个半圆提升马速,一头撞进黄巾贼集结的各方阵之中。黄巾贼到底还是疏于战阵的演练,全军在听到鸣金之声后,急于集结,被朱隽的骑兵在阵中来回冲杀,一时难以集结。
徐璆的江陵义兵终于渡河完毕,徐璆以荆州刺史之位征发义兵,荆州各世家骁勇之辈纷纷响应,虽然只有五千兵马,但都是世家子弟,个个能骑能射,此时五千骑兵冲锋,马蹄声如雷震,遍野的骑兵冲锋彻底粉碎了黄巾贼寇的战斗意志。
黄巾贼开始溃散向北门冲来,又遇上涅阳义军迎头痛击,一时全部大乱,队形一乱,更被骑兵在后面砍杀,此时宛城北门再次打开,又是一队队的铁甲军涌出,黄忠知道宛城北门的防守半径,所以一直避开,此时徐璆的骑兵和朱隽的骑兵赶着上万的贼军向北门涌来,却不料城上矢石俱下,根本部分敌我。黄巾贼哭声震天,只愿尽快入城,城中冲出的铁甲军迅速在护城河内沿沿城墙立定,并不冲出,黄巾乱军纷纷跑上吊桥,逃回城中。朱隽军骑兵和徐璆的江陵义兵中也有骁勇之辈试图混在乱军之中杀入城中,却被沿护城河的铁甲军用劲弩射击,很快就被射杀干净。
看着城头的投石机和车弩不断的攻击,造成了一条死亡地带,汉军冲过也没有能力破城,朱隽只能命令鸣金收兵。徐璆的江陵义军本就一路行军,人困马乏,此时只是强弩之末,拼着一腔血勇在战斗,此时听到友军鸣金也收住马蹄不再贸然进攻。
经此一战,双方都是损失惨重,朱隽大军伤亡两千余人,秦颉的江夏水军伤亡一千余人,徐璆的江陵义军虽然参战较晚,但因疏于训练,士卒战阵不熟,又冲杀过猛,被城头投石机车弩重创伤亡也有一千多人,只有涅阳义军一直没有与敌军白刃战,虽有两百二十六名受伤,但都伤势很轻微,没有重伤的人员。打扫战场之后,共计歼敌八千余人,综合来看此战却是不胜不败,幸好涅阳义军及时赶到,切断了城内贼寇源源不断的兵力投送,不然贼军肯定会在徐璆赶到之前重创朱隽的主力。
荆州刺史徐璆,表字孟玉,父亲是度辽将军徐淑。徐淑威震边关,对匈奴、乌桓、鲜卑、高句丽恩威并施,终其一生,北边各民族不敢扰乱边关。徐璆年少博学,被征辟为官吏,后来在明经考试中名列榜首而名扬天下,曾在任城、汝南、东海三郡为太守。此时被迁为荆州刺史,他上任之前,董太后就将自己姐姐的儿子南阳太守张忠介绍给他,希望徐璆能给予关照,可是徐璆到了荆州,立即查处了张忠的贪污一亿多钱的事实。董太后极为震怒,将张忠调离南阳郡,才有的褚贡接任南阳太守,此时张忠官至司隶校尉,对徐璆恨之入骨。但徐璆在荆州还查处了五个郡的官吏贪污之事,是一个铁面无私官员。此时来到南阳,对南阳众人来讲都不是什么好事。
黄叙看着手中徐璆的资料思索着,自己在这个时代已经感觉到了阴风阵阵。天下各门学说的争斗此时已经从朝廷之中蔓延开来。汉灵帝的父亲只是大汉的宗室解犊亭侯刘苌,刘苌是东汉的第三任皇帝汉章帝的后裔,此时血缘与汉桓帝已经很远,十三岁时但被六大家族的窦氏、邓氏立为皇帝,但很快窦氏、邓氏就被宦官集团所灭门,董太后也被迎入京中奉为太后。这段简单的历史中,黄叙读出来多少刀光剑影,儒家、法家、兵家传人都身涉其中,这绝不是历史之中简单的外戚与宦官争权的问题。墨门钜子黄回作为墨家当代的领袖自然对各家学说的争权夺利了解甚深。
汉灵帝远非历史中所载的昏庸无能,窦氏任用大量儒家士子如陈蕃、李膺等人把持朝政。其余各家利用宦官南阳新野人曹节等诛杀窦氏亲族,软禁窦太后,更是大肆捕杀儒门学子,造成第二次党锢之祸,是各家的绝地反攻。他纵容宦官外戚卖X官也是想在官吏中引入各家非儒门学子,试图通过各家学说平衡朝堂势力,从目前来看,虽然造成了黄巾之乱,但自己的帝位却是坐稳了,此时只有二十八岁的汉灵帝绝对不是一个简单人物。
远在朝堂之上的不说,此时汇聚在宛城的势力之中,太平道的黄巾贼是道家的势力,朱隽是兵家的势力,当然还有朱隽保举的别部司马孙坚更是号称孙子的后人,而这个荆州刺史徐璆虽是明经科的高第,他本人却是法家学说的传人,而南阳太守秦颉虽然不知传承,但宜城秦家却是信奉儒家学说的。
法家思想极力夸张法律的作用,主张用刑、德(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来导制百官;强调依法治国,“以刑去刑”,不重视道德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以此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一个君王,如果他能给予官员及百姓利益,官员和百姓就会拥戴和支持他,同时这个君王还擅长“术”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很有可能能够强盛;但如果这个君王不具备以上的任何一条的话,这个国家就很可能走向衰落,甚至是灭亡。所以,法家理论的一个很大的不足在于过度依赖君王个人的能力。
刺史负责一州之地的官员考察之责,这对于此时陪都宛城陷入贼手数月,而南阳各部还不知何时能收复来说,徐璆作为法家传人来说,绝对有地方官员无能的原因。强调刑赏的法家思想对于此时的宛城各部都是很大的威胁,包括涅阳义军和朱隽的大军。
(https://www.tbxsvv.cc/html/27/27602/823928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