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一清平 > 第1章 初会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学堂中,几十个六七岁的孩子摇头晃脑,用稚嫩的声音朗诵着诗经的名篇(注1)。老先生则坐在台上,闭倾听着台下整齐的诵读声。

    这里是沛国谯县的曹家和夏侯家合开的蒙学。按地理位置,谯县算是豫州的管辖范围。不过在谯县,任何人都知道,豫州刺史的话根本不管用。谯县真正的管事的,那是曹家的大老爷。曹家可是前汉相国曹参之后,虽说现在那个在皇上面前都能说上话的中常侍曹腾已经去世,不过人家的收养的干儿子曹嵩也是个能人,不但继承了养父的爵位,还在京里当了个大官。虽说乡下老百姓不知道曹嵩在京里到底是个什么官,不过沛国相这种大官逢年过节都得来曹府拜会,恐怕起码也是个不亚于豫州刺史的大官吧(注2)。整个沛国能和曹家相提并论的也就是夏侯家了。虽说夏侯家现在没什么出彩的人物,不过人家再怎么说也是大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而且有些人私下还在传说,现在曹家的家主本来就是夏侯家的人,被曹腾那个老太监看上了才收为养子(注3)。而且就算没有这么一回事,曹家和夏侯家也是世交,联姻不断。

    两家虽然在谯县一手遮天,不过名声却着实不错。对自家佃户算是相当宽容,遇到荒年不但减免租子,还会舍粥施米。两家的几个小子虽然有些顽皮,但是从来不会仗势欺人。就算偶尔偷只鸡打打牙祭,事后也绝对会给失主足够的补偿。曹老爷更是允许平民百姓的孩子们进入自家学堂来念书识字。天啊,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哈哈,竟然也能让孩子上学堂识字,这得是多么荣幸啊。虽说孩子就算认字,也不可能去读经(注4)当官,最后还是得回来种地,不过起码能写自己的名字,到时候出去说亲,也更有底气不是?

    正因如此,学堂里的孩子们念起书来还是颇为认真的。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起码曹家和夏侯家的几个公子哥就边念书边打瞌睡。他们来学堂念书,更多是为了打时间,结交朋友。要说读书识字,自家养的老先生可比学堂的先生博学多了。老先生当然也知道这几位公子哥不用他教,自然也不会多去在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一《关鸠》结束,孩子们又开始诵读《桃夭》。曹操坐在堂中,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摇头晃脑地诵读着。虽说身材矮小的曹操看起来一点也不起眼,不过他可是曹嵩的嫡长子,也是曹家的继承人,在座的所有孩子,甚至包括老先生,都不能也不会小看了这个年仅七岁的孩子。

    曹操摇头晃脑地诵读着,但心思却不在这华美的文字之上。他不太喜欢诗书礼乐这些东西,比起这些来,他更喜欢兵书战策。只是曹嵩不允许他过多接触那些书籍,只是让他研习经文,好入朝为官。曹操一边装模作样地诵读着,一边偷眼看着坐在左边窗下的那个孩子。那孩子不是曹家人,也不是夏侯家的人,曹操的记忆力很好,只要见过一面的人就能记住。不过这孩子也和其他平民家的孩子不同,别的孩子诵读诗经,更多是死记硬背。而看他的表情,似乎在享受?真有意思,一会散学了,得去问问他,这种无聊的经书,到底怎么才能诵读得这般享受。学会了的话,以后阿爹考校的时候,也好装样子给阿爹看。

    蒙学的课程不算太紧张,更何况曹家学堂更多也是为了让自家子弟能够互相交流才开设的。念过诗经的几个名篇,老先生就宣布散学休息。曹操立刻叫醒了身边一直趴在案上睡觉的夏侯惇,跑去寻找刚才一直注意着的那个孩子。

    庭中的一棵桃树下,曹操找到了正在闭目小憩的那人。近处看来,让曹操更加肯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测——这孩子绝对不是普通民家的子弟,他的脸色很好,不像那些民家子弟一样总是面带菜色,而且身上手上也很干净,看得出家里的教育相当不错。曹操犹豫了一下,还是开门见山地问道:

    “喂,我叫曹操,你可以叫我阿瞒。这位是夏侯惇。你叫什么名字?”

    “萧恩。叫我小恩就好。”

    萧恩睁开眼睛,回以一笑。

    “萧恩?难道你是萧家的人?”

    “正是。”

    曹操这才释然。萧家是十年前才搬到谯县的——那时候曹操还没有出生。据说萧家祖籍本是在会稽一带,因为上代家主经商得法,聚得家财万贯,成了当地豪族之一。而当代家主更是卓有远见,知道自己商人出身,不可能展太好(注5),所以干脆搬到中原之地,就是为了结好士族,希望能让后代有个好的出身——想来把自己的独子送到曹家学堂,也是为了交好曹家吧?不然以萧家的财力,不可能聘不起一个好的教书先生的。

    “小恩,你怎么诵诗诵得那么开心啊?诶,阿惇,你怎么又睡了?刚才还没睡够啊!”

    曹操也不嫌脏,一屁股坐到萧恩旁边。夏侯惇看到曹操坐下,也就靠着桃树坐了下来,只是刚一坐下,就现这株桃树确实不错,宽宽大大的靠着够舒服,斑驳的树叶既能挡住刺眼的阳光,又不会妨碍身子晒到太阳,立刻又打起了瞌睡。

    “别吵,我昨天被阿爹逼着练刀,到了半夜才让我休息,刚才那会根本就没睡够,我再睡会。”

    夏侯惇不满地嘟囔了几声,就不再理会曹操了。

    “你也真是……”

    曹操抚额长叹,难得还想交好一下眼前的萧恩,结果夏侯惇一上来就丢人现眼,早知道还不如别叫他出来呢。

    “夏侯兄也是真性情,曹兄就别数落他了。”

    萧恩倒是毫不在意,微笑着说道。

    “都说了叫我阿瞒就好了嘛。我是永寿元年生的,你呢?”

    “那还是得叫一声曹兄,小弟是永寿二年腊月出生的。”

    “这么说你跟阿惇倒是同年。我就叫你小恩了,你也叫我阿瞒就好了。”

    “既然曹兄执意如此,那小弟恭敬不如从命。”

    “还叫曹兄?”

    “好吧,阿瞒。”

    萧恩苦笑了一下,碰上这个父亲交代必须结交的曹家下任家主——在萧恩的脑子里,当然知道眼前这个人还有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自己也只能随着他的性子来了。

    “我说,到底怎么样才能把诗读得那么享受啊?我可是一读起来就想打瞌睡的。”

    曹操看到萧恩终于屈服,也想起自己过来的目的。

    “你不觉得诗中的描述很美吗?”

    “很美?我只觉得絮絮叨叨的挺麻烦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你闭上眼睛,想想桃树、桃花、绿草、流水。微风拂过,落英缤纷,花瓣轻柔地落入水中,随流水逝去……”

    曹操闭上双眼,听着萧恩的描述,脑中浮现出一片桃林,漫天繁花,遍地绿草,缕缕清泉。清风吹过后的落英纷飞,涓涓细流中的几许花瓣,都给人至美的享受。只是这些,对于曹操来说,还不够,远远不够。

    “美则美矣,但是大丈夫当为国讨贼立功,征伐四夷!怎能蹉跎于桃花之下。”

    “那《无衣》又如何?‘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西北荒漠边疆,冬日寒风阵阵,将士们衣不蔽体,只能相互靠体温取暖。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羌人(注6),却又强忍着刺骨冷风,举起矛戈,与羌人拼死搏杀,任由热血洒在大漠之上。”

    “壮哉,痛哉。”曹操闭目良久,突然大声喝彩,“日后我当征西讨贼,但愿能封侯作个征西将军(注7)!”

    “你这人,真有意思。”萧恩笑着摇了摇头。

    “你也一样。我也会再好好读读诗经,但愿也能像你一样享受诗中的美丽与壮绝。”

    时延熹五年,太祖与萧公相会。当是时也,太祖曰:吾**封侯作征西将军。萧公对曰:君异于常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注1:那年头还没《三字经》之类的东西,当然启蒙教学也不会四书五经全扔上来。所以一般只是诗经和论语。

    注2:当地百姓见识不够,所以以为曹嵩比沛国相官大。其实那个时候,曹嵩应该仅仅是京中一个散官,论实权应该比不过沛国相。只是曹家势力在那里,曹嵩又是天子近臣,沛国相不得不低头罢了。而曹嵩真正达,是几年之后,当上司隶校尉才开始的。

    注3:这个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不过实际情况应该不是。毕竟曹腾虽然不能生育,但是曹家可不止他一个人。完全可以从自家过继一个样子,没必要舍近求远去夏侯家。

    注4:这里说的“经”是指儒家经典著作,而不是佛经。当然常看三国文的朋友应该都明白这一点。而当时当官要一点,也是要懂得经文。当然了,有个孝廉的出身那是必要条件,但是孝廉的数量可比官员实缺多多了。

    注5:汉朝,甚至整个中国封建时代,商人的地位都相当低。在汉朝时期,商人的地位仅仅高于奴隶而已。所以商人出身的人最想要的,就是能够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来保护自己的家业。

    注6:当时是桓帝时期,羌人闹得相当厉害。延熹五年的时候,西羌那边完全就是闹个没完,今年平叛明年又叛的情况。虽说匈奴鲜卑南蛮也都折腾,但是都没有西羌那边严重。甚至桓帝能混到“桓”这个谥号,也是多亏了段颎等人破羌收复西疆。

    注7:语出《述志令》。本来是曹操当了典军校尉之后才有的想法,这里被萧恩刺激,提前了。

    ps:学学团子,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注解也能变为本体。

(https://www.tbxsvv.cc/html/26/26221/803900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