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慧丽只觉得自己今天过得挺郁闷,她只觉得上班这几年属今天过得最累。
事前,她可没想到这看似轻松愉快的活儿会这么麻烦这么悲催。
规范化培训来得太突然,可以说对于方方面面的影响都挺大。早在规培通知文件下来的时候,省里几家卫生系统的高校的头头脑脑凑一块儿开了个会,最后给省卫计委和教育厅发了一份申请。毕竟规培实施会影响就业率,更悲观的甚至让医学生看不到未来,甚至影响招生率也不无可能。
当然,是真的假的在乎这些不知道,但是他们肯定在乎自己的政绩,但是这些硬指标完不成,那政绩肯定差了很多。
这些人合计着这锅不能只让自己背,外加着毕竟是第一年规培,就想着跟上级主管部门政策和支持。
不过申请发上去,泥牛入海般没了下文。打听几次,卫计委和教育厅的相关负责人都回复说他们把文件上报了,可是上面没回音,他们也不能越级给什么答复。
各学校等不到消息,都以为这事儿没戏了,所以都根据自身情况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相应地做出了各自的举措。
就像中医药大学实施了增加留校名额,增加保送研究生的数量等来保障规培的顺利实施。
这作用有限,却也占着寒门学子以及高素质人才流失的大义,所以这样的行为也被卫计委和教育厅认可了。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各学校已经进入毕业收尾阶段,马上发毕业证了。省卫计委和教育厅给学校转发下来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文件。
文件上原则性同意各个学校的激励方案,并表示卫计委与下级的委属高校,教育部通过教育部与各部委沟通以后,从这些学校争取到一些保研的名额,根据各校的情况配给这几所高等医科院校。
已经到这个时候,各单位的招生工作也早已结束。没条件再增加招生的学校得跟主管部委说明理由,有条件的也得重列招生计划什么的。
毕竟是跨部委跨部门的操作,所以尽管各个环节都已经加班加点地操作了,可还是拖得太久了。眼下各院校的毕业考试都结束了,激励政策才真正敲定落地。
不过即便这是件好事儿,各个学校也都心照不宣地没做大肆宣扬。
这天上掉馅饼的事儿百年一遇,总有些人会动些心思,外加着各单位也都有关系户要照顾。中医药大学名义上分到了二十个名额,可是真到了医务科这里,最后能落到普通学生头上的名额,一共也只剩下了九个。
就算这点名额,也不包括那几个委属名列211、985的医学专业的名额,那些全都被一扫而空从后门发出去了。
至于剩下的九个名额,都是省内高校的名额。
当然,省里的高校也有两家985,都是直属部委级别的。不过这些学校倒也支持兄弟单位,都提供了大把的名额,哪怕所有的9个名额都报一家院校他们也肯接收,也没对专业进行限制。不过虽然只要是省内的院校都可以申请,但是跨专业申请的话就很难申请免考了。文件上说了,具体招生考核方案由对方学校决定与实施。
反正这几家学校都是医学专业的,估计也没什么人会跨专业报考,所以省内的各大院校都大方地表示同意只要能通过各自学校的招生考核,他们都无条件接收生源。
当然这不过是场面话。
没一个教授愿意带非本专业的考生,跨专业的考生缺少系统的基础知识,带起来麻烦。
说来,事倍功半的事儿谁愿意做呢?
所以所谓的考核方案就很微妙了,杨慧丽看到这文件,一下子就想到很关键的一点:这所谓的考核,说简单也简单,说难可能就比一月份的统考还难了。
要是没门路的考生跨专业投报,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想把申请人刷下来太轻而易举了。
刷下来,你还挑不出错来,真要埋怨也只能埋怨自己笨。
人家学校态度很端正呀:机会给你了,我们不小气也没亏待过学生。但是你自己不争气考不过去,很遗憾没能达到我们要求的标准,我们也不能委屈了教授不是?
所以,明智一些的学生想也知道肯定还是挑着省内的医学院校报名,也意味着剩下这些名额基本也只能是省内这几家医学院校出了。不管留校读研还是换个学校读研,估计也就是这几个学校的事儿。
所以,这几天的院务会,不管是教务处还是研究生处都在为这个忙活着,调剂班级人数、调整教授
不管内定还是公平分配的名额,总得有个能看过眼的方案实施才行。至少表面上还得做到“公平”,哪怕是内定给哪个了,这也得让人觉得这名额就该给他,至少也得尽可能不让人怀疑到他才行。
所以教务处看着那些内定的名额。量身定做出一份像模像样的方案,在校务会上通过以后,就抓紧时间统计情况,筛选出最终的结果。
除了这样的表面功夫,还得再修炼“内功”,不是哪个走后门的都是学霸。甚至有些还有点不学无术,所以除了教务处还有学生管理处都加班加点地忙活着,从成绩到档案一一翻检修正着,生怕被举报了却没时间修改,那就被动了。
至于剩下的这几个名额,那就简单多了,按着条条框框,把学生综合起来拉张表从上往下选就是了。
批文下来太晚,虽然像改毕业考试成绩、改考绩档案什么的已经加班加点去做了,领导们却也怕百密一疏再出点什么意外。
领导也明确表态,为保障毕业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把规范化培训顺畅进行下去,最终的名单在批准公示之前,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保密工作。尤其是各个候选人,不管是愿意接受推荐的还是不愿意接受推荐的,一律要求他们签署保密协议——很简单的法子,毕竟他们还有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有些在留校序列里面的,怎么都能拿捏得住他们。而且严防他们在公示前看到其他被推荐人的信息。
当然,等着名单批复以后,按照规定在网上和学校的公告栏都要进行公示,有心的话怎么也能查到相关信息。
不过网上公示这事儿自不必说,哪个人也没可能整天盯着省厅和省卫计委的网站。
就算学校的公示栏,估计也没多少人会去关注,甚至都到毕业了都不知道公示栏在哪儿的也大有人在。
公示期就那么几天,过后公示撤下来就安全多了。这样做,自然也就把出现风险的可能降到最低。
真要公式前弄得连扫地阿姨都知道详情,指不定哪个心理不平衡的公示期就打电话举报,最后倒霉出来圆场或者背锅的还不是自己这些人?
不过公示期结束,成了既成事实,那谁再说什么也没太大用了。
除了保密,再就是放出来的这几个名额也必须得做到真正的公平有序,让人完全挑不出错来才行。
领导也发话了,按着名单一个个地往下排,不管是同意还是拒绝的,只要活着一律得到现场;哪怕真的死了,也得有复印的死亡通知书备案。
按着现行的政策,徐毅的积分高居候选人的前三甲,所以杨慧丽这才一遍遍地打电话联系让他过来。
不过时间太紧,她也联系不上徐毅,所以她就自作主张先把徐毅的事儿放着,先办别人的手续。
当然,保研这事儿看起来很美,可是杨慧丽也发现一个怪现象——今天被叫来签署保研协议的人,大半对读研这事儿并不很上心。
也就只有那些后门弄过来的,早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欢喜地拿着表格一板一眼地填好交上来。
说实话,那几个最好的委属院校的保研名额让杨慧丽都觉得眼热。那可是最好的医科院校最顶级的专业,可想而知每年考研时候这样的名额有多抢手。要是真凭实力,估计这些人没一个真能考得上,他们原本就不愁工作的事儿,规培本来就难不住他们。这有机会获得更好的资质,那自然也就不拿着那留校什么的当回事儿了。
排排坐吃果果的事儿说不上论资排辈,可也得挑着品学兼优的人来。最后根据方案筛选下来,除了内定的,剩下的名额大半都落到那些留校的学生身上。
毕竟既然要谈到公平,总不能说因为这些人选择了留校,就该把机会留给那些落选者吧?
所以综合下来,能进这候选名单的大半都在留校名单里面。
想到这里,杨慧丽虽然理解,却也有些恨恨不平。
这明明是好事儿,为啥一个个都这样?
有背景的轮不到自己指手画脚,只是拿着表格他们填写完交上来就算完事儿,特省心。
剩下这么八九个名额,真的是公平分配择优录取,没任何的黑幕。可是被叫过来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犹豫不决,东问西问的拿着文件抠字眼儿。
说来这保送研究生明明是好事儿,怎么一个个的都不领情呢?甚至有两个人冲动点的,还一脸悲愤地问自己是不是留校的名额被取消了,是准备拿这玩意儿糊弄自己的!
杨慧丽是又好气又好笑,还得耐心给他们解释。
就这样还有个出门时候看自己的眼神儿都不大对,明显能看出他还有些怀疑。
害得自己赶紧再把他叫回来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免得这人想差了再搞出点事儿来。
这一个个受了委屈的是什么心态?这可是比当初他们得到名额留校免规培,来签就业协议时候差远了。
那时候一个个这叫满面春光,喜气洋洋,嘴里更是好话说了三千六,从学校到领导……就差着把CCTV也列入感谢名单了。
要是就这样也还好,可是这些个留校的人只要是被叫来的,除了一个犹豫了好半天最后选了本校的心胸外科的研究生,剩下的就没一个考虑保研这事儿。
除了联系不上的徐毅还有这么个名额空闲着,剩下的八个名额就按着表单顺序往下排,一个个地叫过来。结果自己叫来一个,解释安抚个半天,人家就说自己坚持留在附属医院,暂时不考虑读研究生。
合着自己这么一大气,全白忙活了!
那就算,再叫下一个。
这有留校机会的这样,可是大半没捞到留校名额的,过来之后也都犹豫之后放弃了这难得的机会。他们宁可咬着牙接受规培,也不愿风风光光地再去读书了。
就这么前前后后叫过来接近四十个学生,才把那八个名额分光。
至于这几十号人,杨慧丽除了要解释条款,还得跟这些人再签保密协议,这才从早上一直折腾到这会儿。
这一天忙下来,杨慧丽感觉自己这嘴皮子都薄了一层。
她也暗自庆幸,幸好自己之前就考虑到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做候选名单的时候,备选人名单拉得够长,要不然自己还得再去接着筛选候选人,那事情就麻烦了。
这一个个选择就业放弃保研的情况要是让外人知道,如果放在以前,估计会有哪个专家跳出来说什么短视……
不过放在以前的话,哪儿来的这么多麻烦?
留校的名额少,保研的名额更少。而且绝对用不到这么麻烦,想要这名额的学生真的能挤破了脑袋。今时不同往日,今年的情况,还是太特殊了。
这样报送研究生的机会看起来诱人,却也只是对往年而言。实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的,有个继续读研的机会,那也算用技术和时间来换取一份希望。
今年的话,这保研名额看起来仍然可口,但更可能只是美味的毒药。
各行各业就业难,毕业等于失业的大环境不是靠着各大高校公布的高就业率能改变的,医疗行业也免不了如此。
单从中医药大学的几所附属医院来说,就算是儿科、皮肤科这样的冷门科室,每年招人时候,博士生的简历都收到厚厚一叠,挤破脑袋想进来的人都能从科室门口拍到门诊部的大门口。
如果真的保研出来也就是个小硕士,哪儿来的什么竞争力?
更何况那时候也可能规培全面铺开,自己再熬完规培,找个还不如留校的工作那才亏大发了。
所以,这也是除了走后门的看不出什么,那些留校的大半看着挺心动,可犹豫了半天基本都拒绝推荐的原因。
没办法,一个嫌再读书耽误时间,还是免不了规培,自己现在留在附属医院,显然更好,宁可以后读在职的研究生就好了,毕竟那时候不管是经济能力还是人脉都比现在好。在职读研压力小,医院又承认学历,真是赚着钱就把书读了,一举两得。
现在是试点,不过接下来的几年这规培全面铺开肯定势在必行。
哪怕读个协和的研究生,出来也可能赶上规培,还得这么走一遭——更何况这些学生也没选择协和的机会。
而且,规培中心也没可能留下所有的规培生。这规培结束之后,大部分人必将再次失业,还得找工作。
有几个敢拍胸脯,自己肯定能找到比几家附属医院更有吸引力的医院?
学生最多也就是阅历差点,没哪个是真的傻子。不是根本不担心工作的,哪怕免费读研,也没那么多人会继续深造。
甚至对有些没留校的,这也没什么吸引力——毕竟读研是三年,规培也是三年,但是规培还有机会留在规培中心。读书也怕毕业还得再规培,也可能找不到工作。
但是,现在去规培,还有一个好处。
这要是三年后规培全面推开,那医疗岗位的缺口就会非常多,自己的就业机会就会明显增加,这概率要比买彩票的中奖率高多了。读研不可避免地给家庭增加负担,出来万一还得被抓去规培,那等规培结束出来肯定还是就业难。
这么折腾几年下来,除了给学校创造了就业机会,给相应的领导创造政绩,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所以,这叫来的愿意选择读研的,基本上都是那些没摊上留校名额,之前有考研经历却没考上的学生——对他们来说这才是天大的好事儿。
这些人,或者家境殷实,或者压根也不打算从事临床工作,也未必拿着规培当回事儿,甚至某些人把读书当成一份稳定的工作也说不定。
杨慧丽回想这一天的见闻,也不由得暗自感叹——现在学医真特么不是条好路。
本来就有上学周期长,读书累,就业难的问题。再来个规范化培训,算起来比起其他行业至少得让家里多养个六七年。
现在这社会,有这条件的有多少呢,有着条件的又有几个父母肯让孩子学医?
尤其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动不动就来个伤医事件,甚至是杀医事件更是伤了从业者的心。
明明靠技术吃饭的医疗,也硬是被歪曲成了服务行业。
真是……服务你妹呀!
喜欢服务,你们都找特殊行业去看病呀。
只要你大方花钱,那些人服务态度绝对更好!
(https://www.tbxsvv.cc/html/25/25714/1502847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