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清穿之福运荣妃 > 第二百八十九章 妖妃祸子

康熙闻声转头看向秦柔,眼里有疑惑,也有隐秘的欣喜。

“你觉得朕真是一个好皇帝?”

康熙这话问得突然,但秦柔却是半分也没有犹豫:“当然,皇上一直都是个好皇帝,您从未亏负过天下!”

千古一帝,虽然这赞誉多少有些夸张,但康熙登基之后的所作所为,确实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帝王。

接近而立之年,却已是功绩累累,康熙也的确是有几分自负的心思,但这场波及甚广的地震对于这位年轻的帝王还是有一点冲击的。

秦柔的安慰并不如何高明,只不过寥寥的几句话,既没有将他以往的功绩歌功颂德一遍,也没有文臣们上的折子里那些辞藻华美的措辞,但他却觉得这些言语是他这一月来听到的最窝心的话。

他曾在先帝顺治面前,立下永不负天下的诺言,纵然帝王之路孤绝难忍。

“皇上,折子来了!”

梁九功和身后跟着的两个内监都拿了厚厚一叠折子,足以将他们低垂的头遮住。

“臣妾给您研磨吧!”

康熙既然都把折子拿到她这里看,她也无须避什么嫌疑。

不过这么多的折子,大概要批阅到午膳时,秦柔将半夏唤过来,让她去孝庄处说一声,龙凤胎上午就留在那边玩,反正两个老人家也喜欢活泼的小公主和懂事的长华。

有秦柔在身边陪着,康熙本是心情愉悦的,但看了几道折子,脸上那股子轻松笑意就消失殆尽了:“都写的什么东西?”

康熙速度极快地翻了几本折子,大概都是差不多的内容,翻开不过扫了一眼,就往旁边丢去,都等不得梁九功接过。

啪嗒!

或许是手上这本折子实在写得其人,也或许是康熙本就心气不顺,扔的时候难免偏了方向,这一本折子就飞落在地,正好靠向秦柔的前方。

“娘娘,补可,您歇着,奴才来!”

秦柔见梁九功正手忙脚乱地整理,就起身慢慢走到了桌子前面:“无妨,本宫坐久了,正好动动!”

她一边小心弯腰,一边手已经伸出去够地上的折子,低头的秦柔没有发现,梁九功被康熙狠狠瞪了一眼。

秦柔身子到底不便,折子又被康熙扔散开来,抓住一面就准备先拿起,待到手里时再整理。

“梁九功,还不快把娘娘手里的折子拿过来!”

秦柔刚站直身子,康熙就给梁九功使了个眼色说道。

语气里含着几分急切和忐忑,不过此时秦柔没注意到这点。

手上的折子散乱得很,秦柔顺手稍微理了一下:“公公再规整一下吧!”

秦柔也没多想,就要把折子递过去,但一个接一个收,稍稍错开了一点时间,折子又差点掉落,秦柔下意识地抓了一把,正好是折子的尾页,不过随意一眼,恰好见得最后那行字:实乃妖妃祸子。

这几字还没在秦柔脑海里过一遍,但她不自觉地皱了皱眉头。

“梁九功,你如今办事是越来越不知所谓了!”

“奴才该死!”

康熙见到秦柔神情一顿,脸色微变,重重呵斥了一声,吓得梁九功忙往地上跪去。

“都是那些大臣无事生非,你别在意!”

康熙从桌案后走出,将她手里的折子扔回到桌上,护着秦柔到了下边的椅子上坐下。

“妖妃祸子,说的是臣妾和肚子里这个孩子?”

秦柔脸上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害怕,反倒是透着一些新奇和疑问。

她没想到平淡低调的自己有一天也能被按上这名,难道就是这次住乾清宫的蝴蝶效应。

“……”

康熙一时之间被秦柔的反应弄得不知说什么。

“你不害怕?‘’

寻常妃嫔就是不看到这折子,单单听得旁人如此说,面上不是气急委屈,就是惊慌害怕,不会像眼前这个女人这般好似根本没有将这些事不放在心上。

他从前也不觉得秦柔是如此胆大之人。

“本来是害怕的,但是看着皇上那么紧张地不想让臣妾知道这事,臣妾就不害怕了!”

秦柔神色自然且平和,看着康熙的目光充满信任。

“不过既然臣妾看到了,若是不涉及朝政大事,能否让臣妾细看下这折子?”

秦柔突然想起前一阵子自己说要回去,康熙拉着不让,还厉声追问是何人在自己面前胡说。

她在这乾清宫里,康熙不想让她知道的事自然很难传到耳中。

“娘娘!”

梁九功见到康熙应允的示意,起身将手里的折子重递回到秦柔面前。

秦柔拿过,展开,从头至尾细看了一遍。

这位上折子的臣子大概是有些年纪了,言必称老臣什么什么的,看名字是个满臣,不过汉学研究得不错,把儒家的那套礼仪规矩说得头头是道。

折子中将自己怀孕以来,从龙凤胎生病到如今的大地震,条缕清晰地说明自己是祸国的妖妃,肚子里的孩子更是不祥。

秦柔看完后放下手里的折子,笑着摇了摇头,一脸的不以为然。

“皇上何必为此事动气,难不成是为臣妾不平?”

秦柔见着康熙面上略带紧张之色,便轻轻往皇帝身上靠了靠,含笑打趣道。

“怎么?朕就不能为爱妃不平了?”

康熙顺势将秦柔搂紧,眉峰微起,显然是戏谑的神色。

“哪里,臣妾只是不太确定!”

刚才看了那折子,又想到近些日子偶或发生的事,对康熙维护自己的心思秦柔是感动的。

“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朕也就不瞒你了,其实你怀孕后不久就有人传这事,这些折子幕后是哪几个在运作,朕也大略知道,不过……这次朕坚持让你待在乾清宫……”

康熙的声音慢慢低了下来。

“皇上不必说了,臣妾明白!”

康熙并不是色令智昏之人,就算刚开始的确是担忧自己,才留自己在身边,但自己苏醒后并无大碍,朝上大臣又对此颇有议论,让自己回钟粹宫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康熙偏偏将这些反对之声置若罔闻,定要继续留着自己,现在的康熙早已不是那个年少轻狂的,将要而立的帝王心思缜密,处事沉稳。

(https://www.tbxsvv.cc/html/202/202648/3679273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