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并无大志?”
听到贾诩的回话,王潜不禁眉头一动,一双眼睛紧紧盯着贾诩,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察觉到王潜的微表情,贾诩不禁心中一突,只有种被一眼看透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贾诩心中生出一股莫名的不安。
王潜深深的看了贾诩一眼,问道:“文和是独自一人从武威过来的?”
“是!”贾诩点头回道。
“哦,用了多少时日?”王潜又问。
贾诩:“应是一百二十日左右!”
王潜:“那陛下颁布的纳贤诏书,是何日传至武威的?”
贾诩:“二月二十七日!”
王潜微微一笑,“也就是说,文和自看到诏书之日起,便动身朝洛阳来了?”
“正是!”
贾诩点头回道,心中疑惑更甚,不明白王潜为何突然问起了这些问题。
就在他疑惑之际,却听王潜的声音缓缓响起:“自看到诏书之初,便动身上雒,独行两千四百余里,用时一百二十余日,可见文和心志之坚。
倘若文和果真才学一般、胸无大志的话,又何以能千里跋涉至此?”
听闻此言,贾诩顿时心中一突,思量片刻,而后恭声说道:“诩自幼生于边郡,一生都在奔波劳碌之中,跋涉千里,不过平常之事而已,与志向倒是无甚关系!
再者,陛下降诏于天下,赴京考核的贤良名士如过江之鲫,诩之才学,安敢与天下相争?故言一般而已!”
“是吗?”
王潜淡淡的看了贾诩一眼,随即问道:“文和自武威而来,途径并州、三辅等地,想必也见识了诸多民生之苦、国家之弊,不知文和可有何治国良策?”
贾诩神色微动,而后坦然拱手,“不敢妄谈良策,只是略有浅见而已!”
王潜:“吾倒是想听一听,还请文和不吝赐教!”
贾诩左右望了望,不慌不忙道:“天下万物,凡有所事,必有所学,诸学之首,莫过于治国之道。
自黄帝以降,历经三皇五帝而夏商周,治国之道虽有变化,然终以王道治国为主流。
自周室东迁,礼崩乐坏,天下纷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诸侯僭越,瓦釜雷鸣,王室衰落,列国崛起,众家学说纷争迭起,成百家争鸣之势。
列国之中,独秦以法治国,经六世积累,终一统天下,然存续不过十数载。
由此可见,以法治国之适用诸侯,而无法统御全国。
自高祖皇帝以降,本朝奉行黄老之道,以无为而治天下,遂成文景之功。
光武皇帝中兴之后,亦大行王道治国,方传至今!
可见,终无超越王道治国之境界者。”
听到贾诩的这番说辞,一旁的程昱与荀攸二人不禁对望一眼,齐齐皱了皱眉头。
但凡有点儿见识的,都应该知道,大汉奉行的治国之道,一直都是王霸道杂之,而贾诩的这番“王道治国”,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再看一旁的董卓,双眼迷糊的站在那里,整个人昏昏欲睡。
董卓虽然不懂治国,但在他看来,贾诩的这番措辞,听起来辞藻华丽、且有根有据,但却显的假大空,跟过去那帮清流的老生常谈,简直如出一辙。
众人神情不一,唯有王潜平静如常,嘴角依旧噙笑。
一旁的曹操看到王潜如此表情,不由神情微动,他知道,这是自家老师对最感兴趣的人和事才有的亲近和重视。
曹操微眯着双眼,看向贾诩,他也想知道,这样一个没有丝毫见地的家伙,是怎么被自家老师如此看重的?
“敢问文和先生,何谓王道?”曹操凝视着贾诩问道。
贾诩:“所谓王道者,乃德政化民,以德行服人、止兵息戈,以无形之德,而使天下安宁之道也。”
“何谓德?”程昱又追问道。
“德者、仁也,对庶民如骨肉、对邻邦如手足、对蛮夷如亲友,如此,四海宾服、天下大治也!”
贾诩神情庄重的说道,俨然一副讲述高深大道的模样。
董卓按捺不住,不客气的问道:“依文和先生之见,我大汉如今,当如何行王道之治?”
贾诩从容道:“王道以德为本,本朝行王道,当如文景、光武,行仁政、止兵戈,力求安稳、施恩四邦!”
“简直是一派胡言!”
董卓呵斥一声,恶狠狠的瞪着贾诩,“你说的这些都是什么鸟玩意儿?
四方蛮夷,皆忘恩负义、不失礼数之辈,我大汉威压四方之时,尚且反复不断,若施恩政,只会使其得寸进尺。
汝既出身武威,自当见过羌乱之反复无常,今何故说出如此迂腐之言?
我西凉男儿,哪个不是热血勇武之人?今竟生出汝这等怯懦无能之辈?”
听到董卓的一番训斥,贾诩的眼眸深处闪过一丝愧色,并未与之争论。
同为关西出身,他又何尝不知道那些蛮夷都是群畏威而不畏德之人?
但眼下的大汉,不仅失威于四方,朝野内外之政,更是悉数落于诸多士族、豪强之手。
想要改变,又谈何容易?
他心中明白,如今强风乍起,若迎头而上,难保不会被彻底吞没。这时候,长草偃伏是避免身败名裂的最好生存之法。
“汝为何不言?莫不是瞧不起俺?”
看到贾诩沉默,董卓当即大怒,说着就要上前动手。
“仲颖!”
王潜抬手喝止住董卓,“不得无礼!”
董卓情急,“师父……这个家伙他……”
王潜侧过头,瞥了董卓一眼,“退下!”
“是,师父!”
看到王潜似要动怒,董卓只得恭声应是,而后退了回去,一双眼睛仍旧恶狠狠的瞪着贾诩。
王潜扭头看向贾诩,缓声道:“计国事者,当审权量,说人主者,当审君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
士虽有圣智,亦当细细揣摩,不可轻露真情。此,谋之本也,说之法也。错其人,勿与语。乃名士择君之道。”
“此之道,如商人贩售奇珍,先以劣货示之,若遇目光如炬之人,方以奇珍予之!”
“今文和顾虑重重,更是以虚妄之言自我菲薄,莫不是以为吾双眼浑浊?”
听闻此言,贾诩不禁脸色微变。
王潜不仅看穿了他的把戏,更是直接道明了他心中最深的顾虑。
自己竟真的被他给看透了……
(今天是大年初一了,在此给诸位书友拜年了!!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身体健康!!
新年快乐!!)
(https://www.tbxsvv.cc/html/202/202547/1402825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