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都市言情 > 肥婆休夫:秀才郎君不好惹 > 第429章 通风报信

  六皇子密谋逼宫的当日,刘公公按例去御膳房传晚膳,途径一道圆拱门时,突然,一个宫人从小道抄出,他脚步快得很,到了刘公公面前,便把手里的密函塞入其手中,同时小声道:
  “请您将此信务必亲自交到陛下手上!”
  刘公公在后宫里,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了,自从他被升为总管之后,就连皇子见到他也得客客气气,已经许久没被人顶撞。
  他今儿被人拦了路,拦路人还说这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话,恼的他一挥手里的拂尘,便要呵斥。
  可这送信的宫人动作快得很,刘公公的手指刚指出去,还没开口,人便像是一阵风,直接擦肩而过,转眼便不知消失在何处了。
  刘公公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见此人光是速度便是如此之快,便知对方轻功超群,绝非寻常之辈。
  是谁?  
  他努力想要从自己有印象的宫人中找出和他相吻合的影子,但刘公公却惊恐地发现,此人一直低着头,身上穿着的又是不合体的袍子,帽子也压得低低的,除了男女,其余自己竟是一概没瞧出、一概没记住。
  他心有余悸地看向被强行塞在手里的信,再普通不过的信封,就连封蜡也是最寻常的。
  他随手把信丢到路边,可鬼使神差地,走了两步,手脚又忍不住折返回,将被丢进草坪的信拾回来。
  他自作主张,拆开信封,只是将里面的内容粗略看了一眼,便吓得脸色苍白,登时将信赶忙塞回去,也顾不上去御膳房了,脚底生风,连忙奔回御书房。
  “你今儿怎么回来的这么早。”
  皇帝瞧他走了才半盏茶,便已经折回来了,停下批阅奏折的动作,奇怪问。
  刘公公警惕地看眼四周,先小声将书房内伺候的宫人全部屏退,才小心翼翼地把信从袖兜里抽出来,双手呈上。
  皇帝瞧着他的动作,心中有疑,却并不问,任由他把宫人遣散后,不看信,而是看着刘公公,问道:“哪里送来的?”
  “老奴往御膳房传膳的路上,不知从哪儿突然冒出来一个小太监,强行塞进老奴手里的,说是让老奴务必亲手交给陛下您。”
  “老奴斗胆,自作主张,拆了信封,看见里面内容后,大吃一惊,慌忙来找您了。”
  “里头写了什么?”
  刘公公哪里敢说,他把信封呈到皇帝手边,怯怯道:“陛下,您还是自己看吧。”
  皇帝对这位老奴向来信任,也不训斥,只是瞧着他这幅样子,觉得奇怪得慌,不以为然地边嘟囔,边拿出信,放到眼前瞧。
  他的第一反应和刘公公看见信的第一反应如出一辙,紧接着,他便怒而将信拍到案上,怒斥道:
  “一派胡言!我儿绝做不出这种事来!你!”他愤怒地指向刘公公,“立刻派人把皇宫全部封锁,挨个院里检查,把那个给你送信的小太监找到,朕要问清楚他背后的主使后,将这个试图离间朕和逸儿感情的恶贼五马分尸!”
  刘公公能够体谅皇帝现在的心情。
  毕竟换成哪一个父亲,都不能相信,自己亲生儿子竟然要和自己兵戈相向!
  换成其他家庭,这种事自然不可能发生,可这儿不是寻常家,而是皇宫、而是皇室!
  刘公公清楚,权力对人的诱惑力有多么强大,为了权为了势,铤而走险不是没可能。
  他看着盛怒的皇帝,几经犹豫,还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硬着头皮进言:
  “陛下,请听老奴一言,凡事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老奴会去查那个小太监的身份来历的,可是六皇子这边,咱也不得不防啊。”
  “防?”皇帝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刘公公,“你让我防自己的儿子?哈.哈哈……”他忍不住大笑起来,笑着笑着,脸骤然一板,一拍桌子,斥道:
  “我看你年事已高,也老糊涂了!”
  “陛下,老奴的确越发年迈,可老奴自认头脑还算清醒,老奴只是觉得,既然有人把这封信塞到了老奴这儿,那么此事绝不是空穴来风。”
  “信上将六皇子一党的计划写得清清楚楚,为了安全起见,咱们应该早做防范啊!”
  见皇帝仍然板着脸,听不进去自己的话,刘公公继续死谏:
  “当初您也相信赵宰相,相信皇后娘娘,相信大皇子,可是他们又是怎么对待您的呢?经历过皇后一事,老奴便以为,陛下您已经知道了,在这皇宫中没有哪一个人是完全可信的。”
  “六皇子倘若没有谋逆之心,固然是好,可万一他真的已经在密谋逼宫,陛下,难道您就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他挟刀带兵闯进皇宫吗?”
  刘公公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皇帝的神色变化,他从皇帝的表情中,观察出在自己的劝说中,他的态度已经逐渐松动,继续谏道:
  “其实咱们很容易就能够鉴明这封信上的内容是真是假。”
  “你有什么主意?”皇帝连忙问。
  “这场逼宫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贵妃,只有六皇子和贵妃娘娘俩人里应外合,才能将计划完成。从信上内容可以看出,此时贵妃还不知道六皇子的逼宫计划。”
  “如此大事,六皇子必然不敢委托他人,必定要亲自去找贵妃游说,陛下,您只需要盯紧贵妃那边,自然便能知道此事是真是假。”
  虽然皇帝不想面对也不想接受六皇子意欲逼宫一事,可刘公公说的也对,他总不能坐以待毙、束手就擒。
  “就按你说的做吧,但愿这一切都是假的……”
  皇帝重重地长叹一口气,眼睛始终盯着信上字迹,全无继续批阅奏折的心情。
  良久,他捏起信,交给刘公公:
  “此事不管真假,这封信的来历都必须彻查,对方能够洞悉逸儿的动作,又有手段直接在宫内就把信送到你这儿来,还是在不惊动旁人的情况下,足见也是个手脚通天、不可小觑和放任的。”

(https://www.tbxsvv.cc/html/202/202210/1463100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