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都市言情 > 陛下,娘娘闹着要种田 > 第五百零二章 误打误撞

  “月儿,你看看他们这都已经欺负到了咱们头上,还看情况,看啥情况啊!这,上面明明都贴着这么大一个牌,写着男汤女汤,就算是不识字,也该能看得出,这不是没人的洗澡池子吧?”
  王婶手里握着那么一个大铁锹,又气又恼的朝着那温泉池子的方向走去。
  她恼怒的很,根本不顾月儿阻拦,直接一手掀开了帘子。
  温泉池子里泡着嬉戏的那几个妇人,一个个吓得惊慌失措,
  “你是什么人,你要干啥呢!”
  “看不到我们这正在洗澡,和你们又不熟,又不认识的!”
  伴随着温泉池子里的一声惊呼响起,妇人们四皇而散,纷纷朝着边儿上的地上,找寻自己散落在地的衣物。
  王婶儿气的都快要直接背过气去了!
  “你们要不要脸,也知道和我们不熟,跑来人家村儿里洗澡,还雄赳赳气昂昂的,有你们这样的么?”
  杜柳氏还欲上前去从人家手中抢夺衣物。
  得亏,明月儿进来的及时,她先将杜柳氏她们给叫了出去,又拽了拽王婶的衣裳:“婶,先让她们穿好衣裳,出来再说吧。”
  隔壁那也听到了这边动静,一眨眼的功夫,一帮汉子们衣裳都没穿戴利索的直接从那池子里跑了出来,左右张望探了一眼。
  “干啥呢,你们都是什么人,打算整啥呢!”
  “媳妇儿,你那咋样儿,她们有没有对你们怎么着啊?”
  倒还是个贴心,知道关怀媳妇儿的人……
  一群妇人黑丧着一张脸,从那温泉池子里出来后,一个个带有一丝怨怼的抬起了眸子,朝着明月儿他们那几人瞪了一眼。
  “这是我们村里,自己的温泉池。”
  明月儿仅仅只是淡淡的开口说着,语气平缓,并也没有带着有半分,要责怪这帮人的意思。
  古人云,不知者无罪,更何况他们还是头一次来。
  日后三不有村的经济发展上,势必是要离不开外人的,故而,也没有必要和大家闹得那么僵。
  “我们是真不知道,这是你们村儿里自己给整的,那要是知道了,咋说也不会跑这儿来洗澡啊。”
  领头的中年男人,倒是说话也中听,不像是方才那帮妇人似的。
  这么一说开,王婶儿的怒气也消退了大半。
  “早说你们不知道,要来洗澡,提前跟我们村里吱一声,谁来找你们麻烦啊。”杜柳氏双手环胸,撇了撇他们这帮城里人一眼。
  听着他们的口音,不像是这儿的人。
  经了解,才晓得,原来啊,是这公路修好了之后,从聊城一路过来的。
  这中年男人叫做常大年,他们一家,世世代代都是做那药材生意的。
  药材……
  这可实在是太好了。
  “既然来都来了,不如留下吃顿便饭吧。”
  明月儿带着他们从这山坡上下去,走的便是村里来来回回经常走的路。
  常大年夫妇,他们领着身后的那帮人,来的时候,还是钻的树林子,一个个身上弄的脏兮兮,还粘了不少苍耳,去洗澡,也是赶巧遇上了,迫于无奈。
  一听说招待他们在这村里吃饭,常夫人连忙摆手推辞:“在你们村里洗了个澡,都怪不好意思的了,我们怎能够,再吃一顿呢!不合适,不合适的!”
  “哟,一顿饭还能给我们吃穷了呀,这前后十来里地的,你们就算是不在这儿吃,想去镇上,那也得一会子走,更何况,镇上的酒楼,就那最大的卜月酒楼,那可就是我们月儿开的。”
  虽别看,这酒楼和那杜柳氏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不过,说起话来,那也是雄赳赳气昂昂的,自带底气。
  用杜柳氏自己的那句话来说,那便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月儿自己一人有本事,一个村儿的人,都能跟着沾光。
  常大年一行人又是从外头穿树林子进来,又是在这儿泡泡温泉,早就已经是饿的饥肠辘辘。
  在村里人的一番好意要求之下,无奈,常大年也就只好尴尬的点点头应了下来:“这样,我们也不白吃你们的,这顿饭,咱就这么算了,改天,我叫人送点自己家养的猪肉来!”
  猪肉啊?
  一听这话,村民们相继而笑。
  王婶朝着那常大年摆摆手,指着前面不远处养殖基地的方向:“常老爷,你这就少见多怪了吧!我们乡下,啥时候缺过猪肉啊!”
  那么大一处地儿,该不会?
  “我们村里,自己养的有山猪,什么牛啊,鸡鸭,马啊,要啥有啥,还有这些都是桃树,那边还有大片的果园,粮食也不缺,自己种的水稻,苞米,什么小麦,应有尽有!”
  可算是见着王婶的脸上有了笑颜,她说话的语气,夹杂着一丝的炫耀之意。
  这事儿,当然值得炫耀了!
  常大年两口子都不禁愣住了,沿途走过,路过那大风车,呼哧呼哧的转悠着。
  几十亩的良田呈梯形入眼,好似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这场景,也就只能是在画中见过了。
  村口那,专门前阵子明月儿领着几个木工,在那修葺了几个茅草亭一样的大亭子。
  就是用来接待人,或者村里人,闲暇时候聚在一块,在这儿吃吃饭,聊聊天使的。
  常夫人轻轻地扯了扯常大山的衣裳袖子,小声嘟囔道:“这村里,可比咱城里都住着舒服,你看看,人家这地儿,多安逸啊!”
  “不知道常老爷都经营的,有什么药材?”
  明月儿径直走向茅草亭,她用手将那卷帘掀开,娴熟的端起小木桶里的山泉水,倒入了一旁的小茶炉里。
  泥坛子里面放的是老许在山上采摘的野菊花。
  晒干之后,用来泡茶喝的。
  季节不同,这老许给村里人准备的‘茶叶’也都不一样。
  “这儿也太美了,我都想,也搬来你们村里了。”常夫人和她的几个女伴,这看看,那瞧瞧的。
  这和她们印象中的村中,可是截然不同的!
  老许也被月儿找人给叫了过来。
  一听说这两口子是聊城最大的药商,老许的脸上可是乐开了花儿!

(https://www.tbxsvv.cc/html/201/201107/1512307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