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太子李辛的信件。
信中写道:“夏首座,你我明争暗斗多年,虽不算友人,但亦相互了解颇深。你我虽名不对路,但我亦知大人兼具智勇,乃当今大华不二之才。今国家有难,海关告急,满朝文武无一可用之人,辛斗胆请大人归朝,暂缓都察院首座职务,与辛共赴徐州缓海寇之乱。愿你我二人可同心协力,共捍大华之威严,携大华之兵抵御外敌。十万分火急,承蒙驰援,辛不胜感激涕零。李辛拜请。”
身在江湖,一年不接触朝廷,夏商已经不了解朝堂情况了。
接到这一封信,夏商第一反应是懵逼,随后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当晚,夏商一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夏商就告诉仙儿和薛冷香,自己要回京一趟。
问明缘由,仙儿第一个反对:“公子,此行万万不可。这分明就是鸿门宴,这李辛必定没有安什么好心。”
薛冷香也附议:“就是,师父千万别回去,说不定对方早已经安排好了陷阱等师父上门呢。”
“这李辛一直跟公子不对付,他怎么可能会邀请公子一起合作?”
两个女人都十分紧张,担心夏商在这么简单的事情上犯糊涂。
夏商也想过这种可能,或许是李辛是借机把自己引出来,然后杀了自己。
经过一夜的思考,夏商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小。
根据夏商的了解,李辛自皇后掌权以后,在京城就显得格外低调,一直不显山不露水,很少再作出过激的事情来。
沉寂了一年时间,忽然传来一封信,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原因显然不可能。
而且以李辛的性格,要是为了杀自己而故作奉承的语气请自己出现,他肯定不屑于这么做。
在李辛的信中可以感觉到他是在恳求,能让李辛作出这种姿态,说明事情真的到了十分紧急的时候。
夏商还注意到信中的一个关键用词“十万分火急”。
通常情况下,“万分火急”更适用于书面用词,用“十万分火急”证明了李辛迫切地想要用文字强调事态严重性的心情,也只有在书信之人十分着急的情况下才能有此用词。
根据夏商的这些判断,夏商认定信中内容有八成的可信度。
加上此前就为徐州军返回京城谋求了一批军队,也验证了徐州方向的确常年受到海寇的侵扰。
并且在那次筹军之中,只有李辛一人拨调出来了数千人,也证明了李辛在国事之上的态度。
尽管两个女人竭力阻拦,夏商依旧要返回京城。
这不是跟两个女人商量,而是通知。
两个女人也十分清楚夏商的性格,他决定的事情任何人都不会改变,于是两个女人同时要求跟夏商一起走。
显然这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要求。
明教的事情那么多,不能没有人打理。
仙儿能掌控大局,薛冷香已经进入宗师之境,现在是明教的牌面。
走了谁都不行。
在拒绝了两人的要求后,夏商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衣裳,离开照日山,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城。
……
……
京城一别,已有一年。
再回京城时居然有几分陌生。
最大的陌生源于京城街上百姓所带来的忧虑。
才走了几步,就从一间饭馆里听到他人的议论。
徐州水军遭遇大败,阵亡一万将士,折损军舰无数,临北海湾山口关、一洋关被破,大量海寇入境,徐州境内四城、十七县遭遇海寇洗劫,百姓死亡近五万,无数妇女孩童被劫,财产损失无法算计。
(https://www.tbxsvv.cc/html/200/200260/1595882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