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边养心殿里勾心斗角,紫禁城外头也不平静,袁世凯一身冷汗的回到锡拉胡同寓所,连湿透的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便召集两名心腹,商讨局势
这两个心腹并非寻常人物,乃是跟随袁世凯多年的旧人,一个叫阮忠枢,字斗瞻,举人出身,奏章写得花团锦簇,是袁幕的总文案,另一位叫尹铭绶,字佩芝,前任两广总督谭钟麟的孙女婿,翰林院编修,虽从未入幕袁府,但与袁世凯是莫逆之交,也是他的智囊
袁世凯在房落坐,端起一杯热茶,放到嘴边,这才现自己的双手仍在抖个不停,长叹一声,将茶盏放回桌,望了望眼前两人,见他们也是脸上阴晴不定
众人的焦虑可以理解,那份九江通电一出,连英国公使都派人过来打听,想探探袁世凯的口风,看看他跟那位“赵总司令”是什么关系,连洋人都起了疑心,别说是那满脑子满汉畛域的朝廷王公了,就连阮忠枢和尹铭绶两人也有些疑神疑鬼,总以为袁世凯有什么事情瞒着他们,也难怪袁世凯在得到通电抄稿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化装潜逃,连家眷都委托给了英国人保护
若不是英国公使和庆亲王赶去拦驾,恐怕袁世凯已经逃到天津租界了,那么也就不会有紫禁城里那出戏了
那戏可不是袁世凯自己的主意,而是阮忠枢的策划,再加上有英国人支持,袁世凯才有胆量去紫禁城演戏,但纵然如此,这场戏演下来,他袁世凯也是浑身虚脱,好似大病初愈一般
“大人,你真不认识那个赵北?”尹铭绶忍不住又问了一句
“你还要问我多少遍?”袁世凯喟然叹道“莫说是我不认得,便是我的那帮佐僚也没一个人认得,那个人,就像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一样,别说是咱们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便是朝廷也没听说过,历年呈上来的乱党魁,有名有姓的都历历在案,可翻来翻去,就是找不到一个叫‘赵北’的”
“如此说来,那人出这通通电,必是居心叵测”阮忠枢算是定了调子
“那还用说?他那通电,就是为了害死我这叫‘捧杀’”袁世凯冷哼一声“朝廷最忌讳的就是有臣子人望太高,盖过朝廷,这通电摆明了是叫朝廷起疑心这个革命党人阴险狡诈,不可不防赵北,赵北,我算是记住这个名字了这一次是通电,下一次就不知道是什么了,他们革命党最擅长的便是煽动挑唆,然后浑水摸鱼,以前他们煽动的是乱民,现在,他们是在煽动那帮旗人,在挑拨离间,在搬弄是非我是想明白了,如今这世道是旗人横行,咱们汉人再怎么忠心,那也是他们的奴才,叫咱们做事可以,但要把权交给咱们,那是缘木求鱼去年一进京,我就知道圣眷衰了,现在我意已决,等这事了了,我便辞官回乡,做我的钓翁渔叟,这大清国谁愿保谁去保,我是不操那份心了”
“袁公不必灰心”尹铭绶摇了摇头“自从朝廷政开启,袁公夙夜誓心,勤勉辅政,废科举、兴实业,练军、倡立宪,政蒸蒸日上,成绩有目共睹,天下如今谁人不知袁公威名?连洋人的报纸上都说袁公乃是‘开明之巨手’,如今立宪风潮日急,袁公一向主张君主立宪,正是天下归心的时候,说不定那九江叛军正是看中此点,这才拥戴袁公,他们未必不是真心拥戴袁公”
“尹老弟读得君子多了些,对人心险恶看得还不太清楚”阮忠枢苦笑道“乱党既然有那胆量造反,为何没胆量自己来做什么‘大统领’?造反造反,还不是为了他们自己上位?他们之所以推举袁公出任大统领,正是击中朝廷软肋如今的朝廷,对汉人的猜忌之心日重,袁公柄政日久,门生故旧遍天下,推行政又颇得人心,倡议立宪是被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个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下场自古以来,大臣功高而不赏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如今的袁公,也可当得上‘功高震主’这四个字袁公请缨出征,却被不软不硬的挡了回来,这就是说,朝廷明着重用,实则是处处提防着袁公,怕他拥兵于外,对朝廷不利,现在叫袁公署理陆军部,那是迫不得已,等到将来平了叛军,便是卸磨杀驴的时候了”
说到这里,三人都是唏嘘不已,袁世凯心中是酸甜苦辣,诸般滋味一一涌来推行政,倡议立宪,改革官制,这固然是他奉旨行事,但又未尝不是饱含私心,若是当真实现了君主立宪,就凭他袁世凯这么多年的功劳、苦劳,到时候那内阁相的位置还不是为他预备的?再说了,这宪法一立,皇帝要想再杀他袁世凯,也不是一句话的事了,那得按照法律来但是袁世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忙前忙后,到头来却是偷鸡不着蚀把米,那帮旗人亲贵倒是赞成“政”,但他们主持政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叫他袁世凯上位,不是为了限制君权,所以,官制一改,他袁世凯立刻丢了几顶官帽,兼差连续被革了几个,到了最后,连北洋军都叫旗人给拿了去,只剩下军机大臣、外务部尚的头衔,地位虽尊,但实权已去,若不是趁着两年前东三省改制的当口将两镇一协北洋军重抓在自己人手里,那么今天,他袁世凯或许真的已经悬国门了
仕途险恶,官场中人的座右铭啊
“官场如戏场啊”袁世凯又想起了早年伯父对他讲过的那句做官秘诀,这么多年下来,他也算是将这演技练得炉火纯青了,若非如此,那么今日在紫禁城里他也不会这么轻松就过关了
当然,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实力,再好的演技也没用,对于这一点,袁世凯深信不疑,旗人现在不动他,那是因为顾忌着他手里的兵所以,不仅要将那两镇一协的北洋军紧紧抓在手里,其它几镇北洋军也得抓住,这不仅是他升官的本钱,是他保命的资本,疏忽不得
就在袁世凯琢磨着如何应对眼前危局时,却听窗外有人小声喊了一句:“老爷,杨度杨老爷求见”
“杨皙子?”袁世凯看了眼面前两人,阮忠枢还好说,可那尹铭绶却有些不自在了这也可以理解,现在他袁世凯是这大清国乱局旋涡中的船,随时都有没顶的危险,所以,现在还跟袁世凯坐在一起,确实不是明智之举,尹铭绶是昨夜悄悄跑过来的,没别人知道,如果有人跑来看见他坐在袁世凯的房里跟这个“乱臣贼子”密谋,只怕不用等到第二天,他尹铭绶的顶戴就要飞了,袁世凯有英国人保,他尹某人可没列强保,手里没北洋军
“请杨先生到东厢稍坐,我衣便去”袁世凯对外头那仆人说道,向面前两人举了举茶盏“两位可由后门离去,若担心别人看见,可坐后院那辆英国公使馆的马车走”
两人起身告辞,匆匆离开房,袁世凯叫来仆人,将这身重孝去了,换上青衣小帽,帽上绕了白布条,赶去东厢会客
(https://www.tbxsvv.cc/html/2/2991/78725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