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国策 > 卷七 半岛硝烟 第八十六章 空中夹击

?    对,看似差距悬殊

    在现代空战中,数量不是致胜的决定性因素即便中远程空对空导弹的单命中率只有85%,按照1架战机携带6枚中远程空对空导弹计算,能够同时攻击6个空中目标,击落其中5个目标如果空战交换比达到1比5,数量就不是优势,而是劣势

    与美军交战数次,梁国翔非常清楚对手的能耐

    AIM120E的性能并不差,理想状态下的单命中率过95%,即便在复杂对抗情况下也能达到80%与SD166相比,AIM120E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缺陷,一是射程偏短,二是度稍慢在迎头攻击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敌机转向加逃逸,应该尽量将交战距离缩短到60千米以内,而不是标称的120千米

    在前面几次空战中,梁国翔充分利用了敌人的“缺陷”

    不管处于何种攻击位置、敌机以何种方式规避,只要交战距离在8千米以内,SD-16都能追上敌机,不让敌机逃逸

    20千米的差距,让J14B在与F22的对抗中拥有了主动权

    “梁哥,敌机肯定射导弹了”

    “一群菜鸟,有什么好担心的?”梁国翔迅扫了眼中央的主屏幕,顺手关掉了主动电磁干扰装置,启动火控雷达“编队注意,关闭干扰装置,启动火控雷达,按照长机分配的攻击指令分别锁定目标”

    11架J14B陆续关掉了主动电磁干扰装置,启动火控雷达

    主动电磁干扰装置抵消了F22在火控雷达性能上地优势在很大地程度上改变了交战双方地实力对比只是美国并不是没有有效地对抗手段

    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美国开始怀共和国研制了一种“全频段电磁隐身设备”东海战争**和国空军地J14原形机次亮相在毫无征兆地情况下连续干掉日本空中自卫队地数架预警机美国想方设法地弄到J14地外形图基本掌握了J14地隐身性能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美国情报机构断定J14“纯隐身”能力不如F22A不可能无声无息地逼近E767由此美国断定共和国开出了性能先进地“全频段电磁隐身设备”随即美国一方面集中力量搜集相关情报、弄清楚“全频段电磁隐身设备”地具体性能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研制对抗手段与探测方法

    虽然美国没能搞到“主动电磁干扰装置”但是通过分析掌握了基础原理

    最有效地对抗手段就是开类似地“干扰装置”因为美国没有研制出高性能复合蓄电池所以美国为F22与F系列战斗机开地“全频段电磁隐身设备”地性能远不如共和国地同类产品

    最有效地探测方法就是光电探测系统因为“主动电磁干扰装置”只能干扰无线电频段地电磁波不能干扰可见光等频段地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与紫外线都是电磁波所以光电探测装置仍然能够现得到“主动电磁干扰装置”保护地空中目标

    202初美国研制出能够现1米外战斗机地光电探测系统

    按照计划,完成定型测试之后,美国空军将从2025年开始陆续为F22装备这种代号ALN92的先进探测设备

    突然爆的半岛战争打乱了美国空军的装备计划

    共和国空军参战后的数次空战证明“主动电磁干扰装置”不但能够对付预警机的探测雷达,也能对付战斗机地火控雷达如果不能现敌机,就无法攻击敌机,不可能击落敌机残酷的事实让美军认识到,F22缺乏一种有效的探测手段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美国空军紧急订购一批ALN92,优先装备各中队的长机

    利用先进的战术数据链系统,1架装备了ALN92光电探测系统地F22A能够与另外7架战斗机分享战术信息,引导7架F22A执行空战任务因为配备了式设备,所以配备了ALN92的F22被称为F22Blockk||型

    实战证明,ALN92光电探测系统确实能够现J1斗机

    可悲地是,美国空军损失了大批优秀飞行员,“菜鸟”根本没能将ALN92性能挥出来

    梁国翔盯着屏幕上地敌机距离与高度数据,有条不紊的完成了射导弹地准备工作

    当距离数据变成“80时候,梁国翔以最快的度摁下了导弹射按钮

    通过战术数据链,长机射导弹的信号闪电般的传递给了编队里的11架J14B

    “转向加逃逸”梁国翔迅压

    杆,将油门推到了最大位置上,“跟随长机机动,冲”

    12J14B在俯冲的过程中完成转向,度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开始减慢

    战斗机剧烈震动起来,因为J11的低空最大度只能达到1赫,再快的话,很有可能因为阻力过大,机体在剧烈震荡中解体

    80千米外,刚刚到达德积群岛上空的F22机群也加转向

    双方都遭到导弹攻击,在第二次交手之前,都得设法避开对方射的导弹

    J14B机群的飞行高度迅降低到50米以下,以1赫的度向北“规避”

    梁国翔集中全部精力驾驭如同脱缰野马般的战斗机,狄泊清则一面观察机群后方天空中的情况、一面注意导弹告警机出的信号

    导弹告警机响起来的时候,狄泊清大声喊了出来:“梁哥……”

    “听到了”梁国翔迅拉起操纵杆,“释放诱饵弹,启动主动电磁干扰装置,编队跟随长机爬升”

    编号C0101011的J14B从海面上空跃起的时候,投下了第一具诱饵弹3个小队长与2“老鸟”以最快地度做出反应,跟随梁国翔一同爬升另外6“菜鸟”没能以最快的度做出反应,虽然只慢了几秒钟,但是结局却截然不同

    J14B战斗机以每秒过580米的度升入高空

    南面大约2500米的空中,正在俯冲的数十枚AIM120E导弹仍然在俯冲

    20千米地距离,与战机的相对度为27马赫的导弹只需要大约23秒就能飞完在此期间,战机能够爬升大约7000米,而导弹能否爬升到7000米的高度就是个问题了主要是爬升时的燃油消耗量非常大,AIM120E进入末段自主攻击时已经接近最大射程如果能在导弹追上来之前耗尽导弹上的燃料,就能成功避开导弹

    战机爬升到大约000米时,一批导弹突然脱离“集群”,转向朝战机飞来

    显然,美军飞行员不是笨蛋,至少让部分AIIM120E以红外被动寻地方式工作,而不是以雷达主动寻的方式攻击目标

    “红外干扰弹准备……射”顶着巨大的过载,梁国翔下达了命令

    飞在最前面的6架J14B在大约米的高度上投出了红外干扰弹此时AIM1120E距离J14B机群仅有8000米了跟在后面地6架J14B的动作仍然慢了一点,晚了大约5才投出红外干扰弹结果可想而知,受红外干扰弹影响的近20枚AIM120E“放弃”了前面6个目标,转向攻击后面6个目标

    梁国翔的座机率先冲入云层,也率先冲出云层

    没有云层的遮挡,展现在飞行员面前的是一望无垠的晴朗天空梁国翔没有丝毫心情欣赏如此美丽地景色,谁也不能保证屁股后面的AIM120E没有追上来,因为AIM1120E的标称攻击高度达到25000米,攻击高度差为1米

    “梁哥,机群跟上来了”

    “有多少?”梁国翔很佩服狄泊清,因为在全爬升时,过载过7G,巨大的过载压力能让呼吸都变得非常困难,别说说话了

    “一、二……五,五架,只有五架”狄泊清稍微停顿了一下,“我们摆脱导弹了,导弹没有冲出云层”

    梁国翔收回油门,压下操纵杆“各机汇报情况”

    “梁队,我是罗惊鹏,就在你后面”

    “我是闻晓,左后侧”

    ……

    听到5飞行员一一汇报了情况,梁国翔咬紧了牙关

    跟上来的全是老资格地飞行员,刚编入第C011大队的6“菜鸟”全都没有出现

    “梁哥,司徒瑞动攻击了”

    “高度5500,到云层下面去”梁国翔长出了口气,“双机编队,自由组合,寻找敌机决战”

    实际上,美军机群地遭遇加悲惨

    遭到攻击36架F22A只有16架在连续释放具诱饵弹之后成功逃脱,另外20“菜鸟”驾驶的F22被击落

    在梁国翔率领地1中队规避导弹攻击时,司徒瑞率领的2中队从侧翼动了攻击

    侥幸逃脱地16架F22根本来不及规避,至少有12被SD166击中虽然另外成功避开了导弹,但是被打散了编队,只能返回日本空军基地

    另外一批12F-22趁机从低空突破第C011大队的防线,向北杀去(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ww.paoshu8.章节多,支持&    &)

(https://www.tbxsvv.cc/html/2/2756/118439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