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大有作为 > 第四十三章 南光

?    PS:人榜名次下滑,情况十分危急,请各位大大用票票将三儿顶上去,谢谢了

    一路上颠簸了好半天,终于在三点多的时候到了南光,一车人急忙找了个招待所胡乱睡下,到第二天八点多的时候,一行人这才在南光县委副记、县长吴亮的陪同下,到冬暖大棚的祥地——王家沟参观

    车入王家沟,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大的大棚,一人多高,几十米长,非常规则在排列着,里面长着时令的豆角、秋芸豆、辣椒、茄子等蔬菜

    “在王家沟,这样的蔬菜大棚有283个,去年一个冬天,平均每个棚收入22000多元要加上春夏秋这几季菜,平均一个棚一年下来最少三万块钱”吴亮领着平江的干部下了车,用高音喇叭大声地说着

    平江来的人都是一天到晚在农村打滚的人,一看这架式就知道人家并没有夸大,一个个若有所思的样子

    “今天不大凑巧,明冬暖式大棚的王乐光记出去传经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王沟人的家史和他们好带头人王乐光

    1978年9月,37岁的王乐光当村党支部记那年春天,王乐光被诊断得了直肠癌,公社出钱为他做了肛门改道手术,腰上挂了个粪袋子,生活起居不便听说他要当支,老母亲和妻子说什么也不同意但王乐光心想:党组织信任我,全村人需要我,就是搭上命也得挑起这副担子就这样,他拖着病残之躯,一干就是20多年

    刚上任那几天,他领着村班子成员围着三个埠子岭转了一圈又一圈,制定了展规划:“东岭苹果西岭桃,南岭山楂带葡萄”王乐光带领干部群众苦战三个春秋,使三个埠子岭披上了绿装,飘出了果香到1988年,全村已展果园430亩全村年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几十元增长到1200元

    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王乐光并没有满足1988年腊月廿八,王乐光的堂弟从大连带回来1公斤顶花带刺的鲜黄瓜寒冬腊月里这几根水灵灵的黄瓜让王乐光眼睛一亮:这不正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吗春节刚过,他就带上干粮下了关东,直接上门取经第一次去,吃了闭门羹;第二次去,人家还是不松口王乐光就是不罢休,刚出正月,他又第三次来到那个小山村人家问他碰壁撞墙都不回头,图啥?他诚恳地说:“俺们村穷,就是想学点技术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王乐光一心为民的执著之情终于打动了对方:“就凭你老兄对乡亲们这份心,我破例把技术教给你”就这样,王乐光冒着严寒,废寝忘食,苦学一个月,终于掌握了这门技术

    学成归来,王乐光根据本村的自然生产条件反复试验,不仅熟练掌握了学到的大棚技术,而且对大棚从方位、墙体、棚顶结构、大棚骨架、覆盖薄膜等5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终于建成了深冬不需加温的冬暖式蔬菜大棚这时已是1989年8月,王乐光决定立即上实体大棚可是无论他怎么做工作,就是没人建因为建一个大棚需要万余元,对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村民来说,拿这么多钱本来就比较困难,何况还是头一次搞,风险相当大但王乐光认为,这把帮助群众富裕的“金钥匙”不能丢于是,他号召全村17名党员干部先打头一炮看个别党员干部信心不足,王乐光便耐心细致地做工作:“革命战争时代,党的任务是领导群众打天下;和平建设时期,**员的最大责任就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搞大棚虽然风险很大,但咱们都面对党旗宣过誓,这个风险咱不担谁担?”17个大棚很快在村北的大田里建了起来8月建棚,10月播种,12月底鲜嫩的黄瓜就上了市到第二年5月初,17个蔬菜大棚最低的收入2.07万元,最高的收入3.03万元以前全村没有一个万元户,这次一下冒出了17个村民们眼热了,心动了,纷纷要求建大棚第二年,全村大棚一下子展到144个,当年户均增收1万元

    为使大棚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在他的倡议下,村里投资100万元,建起了集科研推广、物资服务、科普培训于一体的科技大楼,从中国农科院、鲁东农业大学等单位长期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并派人到日本、荷兰学习引进技术、品种几年时间,就有国外100多个蔬菜品种在大棚里安家落户1992年,成功地进行了无公害蔬菜生产试验1993年,大棚桃、葡萄、杏、甲鱼、螺旋藻开获得成功,亩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刘方友听得直点头,人家南光抓住这一点优势,很快就形成了了不起的成绩,不容易略想起平江花生加工生产的现状,不由得又有些头痛杨笑一直跟在刘方友的周围,见他听的出神,凑上来小声说,“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无限放大这种优势,走专业化路子,最终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头羊,这就是南光的精髓”

    刘方友正在思索的大脑一下子如沙漠遇到了甘泉,很快豁然开朗,“是的,是这样的把自己的优势挥到极限,走专业化的路子,在某一领域做到最大最好,总结得好,总结得好,嗯?”他突然现,做出这一总结的竟然是那个他眼里的半大孩子

    那孩子冲他点点头,似乎是在告诉自己,他明白自己此时的心情,心里一激动,也回应地笑了笑

    段鹏磨蹭着来到杨笑身边,“三少,这个东西弄好了,老百姓可收益不少啊”

    杨笑跟他就熟多了,“是呀,弄成了,你的政绩也不少啊可惜啊,冯山镇是个山区镇,不适合搞冬暖大棚菜”

    段鹏脸色一暗,“哎,我就知道,这等好事,又是南边那些好镇的事”

    段鹏刚刚三十二岁,在镇党委记中算是很年轻的了年轻的记追求进步,这是很正常的

    “段记,别伤心我正在上石硼搞个试验,要是弄成了,咱们山区镇不比他们差”杨笑跟段鹏很对脾气,就把自己的计划透露了一点点

    段鹏的眼睛亮了,“什么试验?难道说是跟那帮家伙疯狂地四处收集牛粪有关?”

    汗,杨笑没有想到,上石硼这帮家伙收牛粪竟然让镇党委记都知道了

    “你等着,到时候成了,你可要请我喝酒,顺便给我报销路费”

    “得了,你拔根汗毛有我腰粗,还要我报销路费?我不找你出血就已经算优待俘虏了”段鹏也没有好的

    两个人无声地笑了

    PS:本章引用了一些资料,但是这是必须的,不是灌水,特别向各位大大指出,这位王乐光先生在后面的故事里有很重要的表现,甚至对男猪的人生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https://www.tbxsvv.cc/html/2/2725/724855.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