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东和张泰本是不同世界的人,一个循规蹈矩,一个桀骜不驯。
命运却在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点将他们的轨迹交织在了一起。
那是林耀东最落魄的时候。
他的小生意刚刚起步,一场莫名的冲突就将他辛苦积攒的根基尽数摧毁。
在走投无路之际,他想起了这位曾经的同窗。
在南城的道上,“平事”是张泰他们这种人常接的生意。
那一次林耀东找张泰帮忙,他没有收取任何费用,不是出于某种情谊,而是看中了林耀东身上那种难得的特质。
这个决定成为张泰最英明的抉择之一。
事后,他邀请林耀东加入自己的公司。
有了林耀东加入的泰盛公司如同一支离弦之箭,迅速在南城站稳脚跟。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差异也愈发明显。
张泰始终保持着他的行事作风,狠辣果决,不计后果。
而林耀东即便身在黑暗,却始终保持着某种克制,这种克制源自他心中那个温暖的港湾。
在城东一处高档小区里,林耀东过着另一种生活。
他的妻子在本地最大的商场担任经理,女儿今年刚迈入小学校门。
每个黄昏,当南城的灯火次第亮起,他都会准时放下手中的事务,回到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家。
晚饭后,一家三口在小区的林荫道上散步,远处高楼的灯火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这种双重生活赋予了林耀东独特的视角。
在他的世界里,既有道上的冷酷算计,也有普通生活的温情脉脉。
正是这种平衡,让他在张泰的阵营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准则,也让他在处理事务时多了一份审慎。
毕竟,对他而言,每一个决定背后都关系着一个完整的家,一份难得的幸福。
这本该是个平常的夜晚,像往常一样带着家人去散步。
可当林耀东来到楼下的时候,妻女的身影不见了。
正当他四下张望时,一个青年无声地靠近,手里捏着一部正在通话的手机。
青年眼神阴冷,不发一言地将手机递来。
林耀东心头一沉,喉咙发紧。
接过手机时,他的手指微微颤抖。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冰冷:“想要老婆孩子平安,就把泰盛的投标资料给我的人。”
话音一落,通话便戛然而止。
汗水沿着林耀东的脊背滑落。
多年来他始终谨守着一条界线,尽量不碰泰盛的见不得光的生意,就是为了给家人一份安全。
可如今,这道界线还是被打破了。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睁开时眼神已恢复清明。
“在这等我。”
他对青年说完,转身大步走向停车场。
泰盛大楼依旧灯火通明,他轻车熟路地进入办公室,从保险柜里取出标书资料。
看着手中的文件,他嘴角浮现一丝苦笑,这些年来小心翼翼守护的原则,在妻女安危面前不堪一击。
回到小区,他将资料交给那个青年。
也是这时,妻子带着女儿出现在了他面前,丝毫不知方才发生的一切。
“耀东,刚才去哪了?”李玲端详着丈夫的脸,眉间带着一丝担忧。
林耀东看向这张朝夕相伴的面庞,挤出一个微笑:“去公司拿了点文件。你们刚才怎么突然不见了?我还有点担心。”
他的语气刻意放得轻松。
“哦,刚下楼物业李阿姨就叫住我们,说有人捡到东西,让去认领。”李玲抱着女儿朵朵,手指轻轻整理着孩子额前的碎发,“去看了一眼,是别人家的,白跑一趟。”
林耀东站在原地,注视着妻女的一举一动。
朵朵扎着两条羊角辫,正扯着妈妈的衣角说着今天学校的趣事。
路灯将他们的影子交叠在一起。
他突然上前一步,将妻女拥入怀中。
这个突如其来的拥抱让母女俩都愣住了,朵朵的话音戛然而止。
“耀东?”李玲的声音里带着困惑,“怎么了?”
林耀东收紧手臂,仿佛要将这份温暖永远铭记。
他抬头望向远处高楼的灯火,声音低沉而坚定:“你不是想让朵朵去省城读书吗?我想了想,我们搬去省城住吧。”
这句话在夜色中久久回荡,带着某种决绝。
李玲还想追问,但丈夫眼中那抹深沉的神色让她把疑问咽了回去。
朵朵在父亲怀里扭动着,天真地问:“爸爸,省城有大海吗?”
……
夜色渐深,废品收购站办公室的灯光依然明亮。
杨鸣翻阅着面前一沓厚厚的文件,目光在每一页上细细扫过。
这份由黄海手下送来的资料,远超他的预期。
不仅有泰盛公司千方百计搞到的标底数据,连评标委员会的详细名单、招标代理公司的内部信息,甚至关键人物的私人背景都一应俱全。
作为泰盛集团的核心人物,林耀东一直试图在黑白两道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他那份刻意与地下势力保持距离的谨慎,在黄海眼中反倒成了最显眼的破绽。
黄海对待这次合作的态度,让杨鸣略感意外。
那个外表粗犷的男人,在对付张泰的问题上展现出惊人的智慧。
曾经奉若圭臬的江湖道义,在多年前那场背叛后被他彻底抛弃。
运用了一个小小的把戏,就撬开了泰盛公司最坚固的大门!
类似这种工程投标流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交保证金和买标书,就像买房要先交定金一样。
第二步是准备投标文件,这个文件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明标,就是商务标,里面写着公司的资质、业绩、注册资金等信息。
另一部分是暗标,就是技术标,这部分特别讲究,必须用统一的纸张、字体、格式,而且不能有任何能暴露公司身份的信息。
比如说,如果你公司之前建过一个很有名的地标建筑,在技术标里就不能提这个项目,因为一说大家就知道是你们公司。
这就像是匿名学术论文的评审,评审专家只能看到论文的内容,不知道作者是谁。
第三步是开标,到了规定时间,所有参与投标的公司代表都要到场。
工作人员会给每份技术标编号,比如1号、2号、3号,然后密封起来。
评委看到的只是一份份编了号的技术方案,不知道是哪家公司的。
第四步是评标,评委会先对技术标打分,完全根据方案的质量来评判。
等技术标评完了,才会公布每个号码对应的是哪家公司,然后再看商务标,最后综合评分决定谁中标。
而这种看似公平的竞争中,操作空间也很大,例如通过关系知道标底价格,投标报价与标底越接近,得分越高。
可以说知道了标底,中标的概率就会大幅度提升。
如今杨鸣拿到了标底,和泰盛公司的方案,只要在这两者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竞标方案,基本上就能够做到十拿九稳!
(https://www.tbxsvv.cc/html/198/198787/1425675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