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朱标、徐达兵围湖州城。
第二层,吕珍六万军,升山十万军,反包围朱标、徐达的十七万军!
第三层,常遇春、汤和的十三万军,反反包围吕珍六万军,升山十万军。
第四层,张士诚的十万军,反反反包围常遇春、汤和的十三万军!
总共四层的包围圈!
整个战场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夹心面包,暗潮汹涌,杀机重重!
总共四层的包围圈,看起来,张士诚军和朱元璋军都没占到太大的便宜,平分秋色。
但是,账不是这么算的。
别忘了,朱元璋军在胡溇村有一百二十万的存粮。而且,太湖完全掌握在朱元璋军的手中。
所以,不仅仅是最里面一层包围圈的朱标、徐达十七万军吃喝不愁,就是汤和、常遇春的十三万军,也能通过太湖获得来自胡溇村的补给。坚持个大半年,毫无问题。
张士诚军就惨了。
湖州城的守军倒是也不担心粮食问题,他们担心的是粮食太多,吃粮的太少,没有足够的兵力守城。
张士诚亲率的十万大军,处于最外层的包围圈,粮道通畅,也不担心粮食问题。
最要命的是吕珍的六万大军,以及升山的十万军!
这十六万军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包围的,粮食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这可怎么办?
接下来,一系列紧张的攻防战开始了。
首先,张士诚派大军,试探着从陆上进攻汤和、常遇春的城寨,两军交战于皂林。张士诚打了一场败仗,兵退平望镇。
然后,张士诚派部将徐志坚,率水军出东迁镇,偷袭姑嫂桥。结果,常遇春利用大雨天黑的反常天气,将计就计,不但大获全胜,而且生擒徐志坚。
张士诚再出第三计,派麾下右丞徐义,从小路偷去旧馆,主持战局,统领吕珍的六万军和升山的十万军。
必须说明的是,真实的包围,和后世想象中的包围,有很大的不同。不可能全无缝隙,完全无法通行。比如当初洪都之战的时候,朱文正也能派信使张子明潜渡出城,向朱元璋求援。
不过,这次徐义的运气不好,被常遇春发现了。最后,张士诚派最精锐的御林军出动,才勉强把徐义救回了平望镇。
没办法,张士诚采取了第四条计策。
兵出莺脰湖!
没错,就是莺脰湖!
要解旧馆之围,其实有两条路。最便捷的是通过姑嫂桥,但这条水路已经被常遇春截断,
另外一条路,是绕一个大远到莺脰湖,从莺脰湖率赤龙船队通过一条小河潜行至乌镇,然后通过乌镇绕米荡,就能到达旧馆。
如此一来,赤龙船队从南向北攻姑嫂桥,张士诚的水军从北向南攻姑嫂桥,两面夹击,大概就能攻破常遇春的包围圈了。
必须说明的是,西吴军的水军虽然强大。但是,朱标、徐达、常遇春再厉害,也没法把大船从太湖里面,搬到里运河里。
所以,里运河的里面,吴军的船只,都是一些临时征发的民间小船。常遇春是靠着姑嫂桥这一地利,才勉强拦住了张士诚的水军。
如果张士诚的水军南北夹击,吴军还真未必坚持得住!
至于说,主动出击?那就更不可能了。张士诚的赤龙船队,乃是他手中的王牌部队。吴军那些临时征发的船只,怎么可能拼过赤龙船?
“嗯?张士诚的计划,你们知道的这么清楚?”朱标有些怀疑地看向毛骧,道:“不是说,你们一直被张士诚的控鸢司压着打吗?最近你们拱卫司,干得却是很不错啊!不但打探出来徐义的消息,连张士诚的计划,都知道的如此楚楚。”
(https://www.tbxsvv.cc/html/198/198659/1702100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