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我,气运太子,开创大明盛世 > 第335章

朱标道:“儿臣最大感叹,就是国家残破,民生维艰。”

“你能有如此感触就好!这一路的见闻,可不是读多少奏折,听多少禀报,就能得到的。咱当初,可是要了足足三年的饭啊!对了……家乡的父老,现在都过得如何?”

“跟其他地方的百姓,没什么差别。儿臣宣布父王的决定,免了他们的税,乡亲们都非常感念父王的恩德。”

“光免税,他们也过不了什么好日子,只能说是能多松几口气而已。”

朱元璋轻轻用手敲着几案,有些不大自信地道:“标儿,你说,如果咱把国都,迁到濠州,怎么样?乡亲们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些?当然了,应天新都还是要建,咱们暂时以应天为都,濠州城慢慢地建。待濠州城建好,咱们再把国都迁到濠州,把应天降为陪都。”

朱标微微摇头,用尽量委婉的语气,道:“儿臣以为,此事,恐怕不行。”

在历史记载中,朱元璋很想把自己的老家濠州变得富裕,把濠州改名凤阳,在此地建立中都城。

十几年时间过去后,朱元璋亲自回了一趟濠州老家,发现这工程太大、太难,才终于停止了凤阳中都的修建。

但是,因为这天文数字的人力物力浪费,不仅南京城的修建工程打了很大的折扣,而且直到朱元璋去世之前不久才堪堪完工。,

朱标当然要阻止如此巨大的浪费。

朱元璋道:“哦?为什么呢?天子脚下的百姓,日子总会好过一些的。另外,咱还可以迁一些外地的富户、豪强过来。富人多了,乡亲们也能沾点光,濠州也就富庶了。”

朱标道:“父王希望乡亲们的日子好过一些,当然可以理解。但是,濠州既无山川之险,又无水运之利,实在不适合建国都。就算勉强兴建,也花费太过巨大,得不偿失。还有最关键的……”

“什么?”

“父王,您难道就不觉得,咱们朝廷里,淮西人的势力太大了吗?天子,当以四海为家啊!”

“嗯?天子当以四海为家?”

朱元璋闻听此言,双目之中精光闪动!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即便朱元璋身为“千古第二明君”,也有思虑不周的地方。要不然,历史记载中,朱元璋也不会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中都凤阳了。

现在朱标提出的这个理由,还真是朱元璋之前没考虑过的。

是啊!

如今吴国朝廷里,淮西人的势力太大了!

朱元璋本人!

世子朱标!

宰相李善长!

大都督徐达!

常遇春!

李文忠!

朱文正!

冯胜!

邓愈!

汤和!

仔细数一数看一看,吴国朝廷的大佬,就没有一个不是淮西人的。至于中下层军官就更别提了,本来朱元璋麾下大军,最优先提拔的,就是“渡江功臣”!

现在的吴国朝廷,就是称为淮西小朝廷都不为过!

如果朱元璋,把都城迁到濠州,用脚指头都可以猜想,淮西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势力将会进一步扩大!

如此一来,淮西人当然高兴。但是,福建人怎么看?江浙人怎么看?中原人又怎么看?

朱元璋到底是要做淮西人的君王,定都于濠州呢?还是做华夏的君王,定都于最合适的地方呢?

天子当以四海为家!

“标儿说得好啊!天子当以四海为家,何必执着于家乡二字?咱只要将全国治理好了,乡亲们的日子自然变好。咱若是弄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即便濠州老家又岂能独善其身?”

(https://www.tbxsvv.cc/html/198/198659/1702092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