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我,气运太子,开创大明盛世 > 第362章

现在就可以看到三段击的先进之处了。

不管准不准,速度足够快不就行了?速度一下子提高三倍,几千支火铳一起开火,还愁打不着人?

如同当初的“定远军”一样,细节出于魔鬼之中。

原本朱标也觉得,自己只是知道个大致概念而已。将这些概念,告诉沐英等人,他们加以训练不就得了?

要知道,沐英、平安、徐司马都是史上留名的人物。他们现在之所以混得不够好,只是朱文正、李文忠、何文辉太过天才,遮掩了他们的光芒罢了。

不过,当朱标偶然去了视察了一下神机营之后,却骤然发现,自己能教给神机营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比如因为火门这个开口的存在,火铳很容易受潮。火铳受潮之后,就会将火药弄湿,火铳的威力也就大打折扣了。那么,为什么不给火铳加个火门盖,以防潮湿呢?

简单吗?的确是简单。

但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事实上,直到历史上的明成祖朱棣时期,西方的火门枪流入大明,人们才发现了“火门盖”这个好东西。不知多少人,拍着脑袋,大喊一声“我怎么没想到呢”?

还有,就是火铳里面,到底放多少火药?

放少了威力太小,放多了容易炸膛。原本军士们都是各凭经验以及大致感觉。如此作为,不够标准也就罢了。关键是,战场上人一紧张就容易发懵,到底装多少火药就完全是薛定谔状态了,战力大受影响。

如何解决?

对于习惯了后世各种科学标准化的朱标来说,这太简单了,他一声令下,给士卒们配备了专门装填火药的小勺。这样,每次火药装填都是一个定值。完全可以通过严格的训练,形成士卒们的肌肉记忆,即便到了战场上也不至于发懵。

对了,火药、弹丸装进去之后,不够紧实怎么办?

原本军士就是用清理枪管的通条进行压实,虽然也能凑合着用,但毕竟不是专用器械,不但效率不高,而且效果一般。

朱标给匠作司行文,造一批专门用来压实火药和弹丸的“木马子”。

简单的木质结构有什么难度?

也就是两天时间,匠作司就把一万个“木马子”送来了。朱标一看将作司的账本,这一万个“木马子”,总共才花了一百两银子

与此同时,却让火铳的频率和射程,都提高了半成!

花小钱,半大事,化腐朽为神奇!

这又是一个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当然了,朱标在器械方面,最大的改进,就是颗粒火药了。

颗粒火药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用水浸湿火药,把火药做成泥状,再把这“火药泥”做成“火药饼”。然后,把“火药饼”阴干、打碎,过筛。最后,把这些火药颗粒在大木桶里搅碎,磨去棱角,做成更小的颗粒,颗粒火药就诞生了。

由于与空气接触地面积增大了许多,颗粒火药威力至少比普通火药增加了一倍!

当然了,由于火铳本身的限制,威力增大一倍,那是要炸膛的。但是,用了这颗粒火药之后,威力增加个两三成,简直跟玩一样!

另外,别忘了,还有火炮!青铜火炮炸膛的风险就小多了,用了这颗粒火药之后,简直如虎添翼。

对,神机营里面是有火炮。

朱标让沐英等人,以三段击,训练神机营。并不意味着,这神机营里面只有火铳。任何一个单一兵种,想无敌天下,是不可能的。到底如何和其他兵种配合,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现以及校正。

(https://www.tbxsvv.cc/html/198/198659/17020895.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