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我,气运太子,开创大明盛世 > 第389章

不管怎么说吧,关于王宣父子,投降该如何处置,不投降该如何处置,朱元璋早就定的清清楚楚了。

王宣无论是投降,还是不投降,甚至是诈降,都翻不起什么水花来。

比如现在,王宣要投降,按照朱元璋的定计,就是全军突然前进,把沂州围了。如果王宣不马上投降,吴军就直接攻城。王宣投降呢?城中的大小官员,全部送往应天。然后,王宣麾下普通的军士,和吴军按照一比二的配置,守护新占之地。精锐的军士,分散并入朱标的北伐军中。如此一来,王宣所部,就算被朱标一口吞下,也没什么后遗症了。

徐达道:“既然上位早有旨意,咱们就依计行事?”

朱标却微微摇头,道:“诶,那却不然。按照父王的旨意行事,虽然我军已立于不败之地,不会出什么大的纰漏。但是……如果王宣占据了沂州城,然后让他的儿子去莒州和密州,继续抵抗怎么办?如果他的儿子跑了怎么办?别忘了,我给王宣的通牒,是如果他首鼠两端,那是要杀全家的!事到临头,岂可食言!”

常遇春最爱杀降,闻听此言,眼前大亮,道:“好,说杀王宣全家,就一定要杀他全家!大将军这话,真是痛快!世子你就说吧,咱们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

没错,朱标要杀王宣的全家。

在历史记载中,王宣一方面遣使诈降,一方面坚决抵抗。

吴军识破了王宣的奸计,大举进攻。

王宣实在难以支撑,选择了投降。

投降之后,王宣表示,他的三个儿子,王仁、王信、王通,虽然早已带着家眷,前往苣、密等州组织抗吴兵马,但他可以写一封信劝降三个儿子。

吴军相信了王宣,派镇抚使孙惟德为使,带着王宣的亲笔信,前去劝降。结果,尽管王信等人眼见沂州如此快陷落,明白了双方的巨大实力差距,但还是不肯降吴。他们斩杀了吴使孙惟德之后,带领少数心腹,连夜去山西投奔王保保。

最后,王宣被吴军斩杀,为孙惟德报仇。

王信三人呢?他们在王保保兵败之后,隐居兴化,居然寿终正寝了!!!

父亲在前面虚与委蛇,儿子在后面勾结胡虏,最终的结果还算不错,这王家简直是一个低配版的明末吴家——明朝末年,吴襄与顺军虚与委蛇,写信劝吴三桂投降。吴三桂勾结清军,在一片石大败顺军,葬送了华夏族运!

虽然王家造成的危害远不如吴家,但在朱标心中,早已给他们全家判了死刑!

他站起来,用指挥棒向身后的巨大军事地图指去,道:“我的计划,是这里,胶莱运河!我吴国四万水师,分成两部,每部两万人,一部兵发胶州港,一部兵发莱州港。七日后,两部同时发动进攻,攻占胶莱运河,从背后奇袭苣、密等州!如果王信等人逃往了此地,就把他们一网成擒!然后,让王家一家人,死个齐齐整整!”

山东大部分是平原,但是山东中部包含泰山在内的山脉丘陵,将山东大平原分为了两部分。

王信所依赖苣、密等州,实际上就是依赖这片山脉丘陵地带。朱标如果从南向北依次前进,先取沂州再取苣、密等州,这三人见形势不利,恐怕早就跑没影了。

幸好,山东有个胶莱运河。

这条运河沟通着黄渤两海,南北贯穿着山东半岛,整好位于那片山脉丘陵之后!

(https://www.tbxsvv.cc/html/198/198659/1702086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