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我,气运太子,开创大明盛世 > 第723章

两千名新科进士进入官场为吏,大明朝廷最直接的感觉,是政令通畅了许多,很有些如臂指使的感觉。对于民间百姓来说,则是感觉朝廷越发清明,遭遇的敲诈勒索之事少了很多。

很简单的道理,三十五年啊!从元朝最后一场科举开始,到现在足足三十五年了!天下已经三十五年,没有什么科举考试之事了。三十五年,足足两代人的时间,民间有多少不得志的读书人?即便大明朝廷取士数量达到了两千人,但其实质量还是相当高的。达到了正常年间,真正进士的水平。

这些人缺少处理实务的经验,如果直接做知县、县丞、主簿什么的,骤居高位,可能干不好差事,看起来像个废物。但是,事实上,这些人的智商绝对是人中龙风,只是缺少历练而已。如果他们一个人不能监督十几个小吏,一个人不能影响十几个小吏,那还不如找块豆腐撞死。

而且,这些进士们工作卖力啊!

毕竟,他们科举的目的,可不是一直做小吏!

这些既有足够的能力,还被朱标灌输了“公平”的理念,又面临两年后激烈选拔竞争的官场愣头青,工作起来怎么可能不拼命?

所以,大明这两千新科进士的效果,真是特别好。

当然,受此事影响最大的,就是大明的工商之业了。很简单道理,没有什么,比稳定、公平、清廉的社会环境,更加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了。

本来,大明在洪武四年那场加俸之后,因为基数已经相当大,大明朝廷的收入增长速度趋于平缓。但是,这些新科进士进入官场一年后,大明朝廷的收入竟然来了一场小爆发!

这可不得了!

原来,在洪武四年的时候,大明朝廷一年的盈余超过了八千万两。

不过,朝廷先是免了盐税,又给朝廷官员大规模增加了俸禄,后征东北,修水泥路,征高丽,给小吏们大规模增加了俸禄,还要继续修南京城,在国内开始修建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到了洪武六年的时候,虽然有大量的高丽奴隶使用,但大明国库里面的财物,还是仅仅剩下了五千万两左右。

以后,按照朱元璋的估计,国库一年的收入也就是能盈余个一千万两左右。如果有个什么大灾大难,朝廷大规模救济,甚至不会有盈余,反而会贴朝廷这五千万两银子的老本。

不过,这些新科进士下去一年之后,国库的盈余数字不是一千万两,而是三千万两。

大明再次有了八千万两的家底!

……

……

大明皇宫,武英殿内。

“八千万两!咱的国库,又充盈了啊!”朱元璋看着户部的奏章,连连点头,道:“直到现在,咱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朱标道:“父皇发现没有,其实,即便算上,那四十万屯田兵加入集体农庄,农业税收也增加的不多。增加速度最快的,是工商之税。”

朱元璋微微点头,道:“是啊!现在朝廷的海贸加上工商之税,达到了四成,农税虽然大增,反而降到了六成左右。”

“其实,工商之税,还大有增加的余地。朝廷的工商之税,不过是百中取三而已。儿臣以为,增加到百中取五,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那样的话,就是工商之税能占六成左右,农税反而只占四成了。”

(https://www.tbxsvv.cc/html/198/198659/1702053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