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称陛下! > 第367章 大唐重工

好吧,李二觉得自己还是收回之前的想法,这黑漆漆的小玩意造成的声响确实要比他想象中的要大一些。

“威力不错。”姚广孝很满意的抚须说道:“再来一发。”

“诺。”

一组炮兵听从指令从一旁的箱子处拿出分装好的竹筒和炮弹娴熟的进行清膛、填充一系列轻车熟路的工作。

就在这边准备再度射击的时候,李二正看着上一发炮弹命中的地方,那个被拴在那里充当目标的牛已经躺在地上支离破碎了。

“好强的威力。”长孙无忌面色沉重的说道:“要是聚集起一定数量的大炮持续不断的轰击城墙,我们大唐如今的城池城墙厚度恐怕大部分都不能坚持太长时间。”

“这便是侯君集能够在辽东地区短时间内攻下高句丽那么多城池的原因吗?”

“有一部分。”姚广孝解释道:“相比较那种炸药包埋在城墙下通过爆炸威力让城墙因为自身重量原因坍塌的攻城方式。”

“我更喜欢这种破城方式。”

汉高祖有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大炮开兮轰他娘。

“如此伤害,怕是要床弩才能与其媲美了。”李二觉得自己的军事三观急需要刷新了。

而且他觉得床弩在攻城方面明显是不如这个大炮的。

虽然他也不懂得什么叫做抛物线,但他的军事天赋告诉他,这玩意可以像投石车一样将东西投到城池里面,并对其造成大量的杀伤。

而且携带也方便,既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建造,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打磨石弹。

这东西简直就是为战争而生的。

“不对!?”李二突然回过味来。

这玩意不会是李承乾准备好用来对付他的吧?

只不过最后因为玄武门太好开了,所以就用不到这个秘密武器了。

而且按照侯君集欺负高句丽的时间来看,之前的东宫明显是有办法抹平那些高墙,一路来到他居住的寝宫一旁的。

“高明还是手下留情了啊。”李二捂着心口想道“我这么多年都做了些什么?”

他突然有些心绞痛,就在他觉得一切尽在掌握的时候,他的好太子已经有不知道多少种办法可以发动宫廷之变强行登基了。

“太上皇,放宽心,陛下不会那么做的。”长孙无忌明显也是想到了这些,他拍了拍李二的肩膀安慰道:“毕竟炸塌了以后修补起来也是蛮花时间和金钱的。”

“陛下还是节俭持家的,他肯定也不想多这么一笔支出。”

李二:“.......”

他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长孙无忌,他不知道人的体温为什么能够说出如此冰冷的话。

“本来是准备的火药罐和爆炸弩箭的,只不过进度很顺利,这两样东西就顺势淘汰了。”

火药罐搭配着投石车,爆炸弩箭搭配着床弩。

不过火药罐被淘汰了,爆炸弩箭还没有,因为这玩意量产起来要比大炮产量高多了,而且还不用质检,用来搭配床弩守城简直是绝配。

至于无缝钢管和拉膛线...拉膛线这些九族严选的工匠倒是可以做到,只不过很花时间,但是无缝钢管直接就超出能力范围了。

不过这些东西装配在周边国家还在用着骨头箭头、青铜箭头以及少量铁箭头的时候,便已经普及铁甲的大唐身上,已经属于是没关的水平了。

毕竟原本的大唐就足以吊锤所有的邻居了,如今又有了新式装备。

也只能祝他们平安了。

“这些隶属于神机营的士卒,都已经接受了充足的训练,他们会跟着陛下一起前往高昌国。”姚广孝说道:“不过要等到明年春耕以后了。”

这也是府兵制的缺点之一,需要尽可能的按照季节动兵,否则缺少劳动力侍弄的田地所产出的粮食会少的可怜。

一旦自带甲胄干粮的府兵破产了一部分,那么府兵制崩塌的速度要比想象中的还要快。

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连着一个,最终作用力越来越大。

“工坊里面一个月能够产出多少这种大炮?”李二不关心什么时候能去,他只关心自己到时候能够带多少大炮去高昌。

“朝廷虽然在清剿京兆下辖的那些造反世家的时候,得到了近万名工匠,可惜分配到各个工坊以后,便不剩多少了。”姚广孝有些可惜的说道:“再加上良品率只有十之一二,一个月也只能保证供应三门大炮。”

“虽然朝廷已经加大力度招聘学徒并培养了,但是受制于那些老师傅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手艺全都教给那些徒弟,再加上培养学徒的周期也很长。”

“陛下时常感叹,培养一批工匠最好的时间便是十年前,然后就是现在,若是大唐再多重视一些,不因为儒家的学说就将其视为奇淫技巧就好了。”

李二:“.......”

十年前,这小王八蛋点谁呢?

不会是点我的吧?

他登基还没有满十年呢,现在才不过是贞观十年末。

要说十年前,那就能说的是他的父亲李渊了。

想到这里,李二的心情突然就好了很多。

纯属是历史遗留问题,跟他没太大的关系。

“陛下还说,他不知道太上皇以前是如何容忍朝廷一年到头就这么点收入的,这点钱,怕是光维持朝廷一年的开销便已经是极限了,还能做别的吗?”

“天下的百姓已经是够苦的了,我要是因为朝廷的钱不够花的,便开始大肆征税,那我和前朝的隋炀帝又有什么区别?”李二听到这里便很坚定的说道:“若是不能开支,便只能节流。”

“更何况若是没有我的支持,高明登基后,哪里有那么清朗的局势?”

世家中最难弄的三家都是在他在位的时候弄掉的好不好?

再说了他都基本撇弃自己的享受了,就是为了不给朝廷的财政带来太大的负担。

就他这样英明节俭的君主,李二毫不自夸的讲,便是算上后世的君主,他也是排得上号的。

“陛下还说。”

“行了,我知道了,你这个老和尚真讨人厌,既然让我们看都看完了,没事我就先走了。”

(https://www.tbxsvv.cc/html/197/197745/1340947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