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 第226章:让古人感受经济造反

清晨,大同府。

总兵王朴端着茶,神色有些轻蔑。

“三府总督的人?”

高高在上姿态,倒是当真没将阎应元放在眼里。

阎应元也不恼怒,依旧笑吟吟点头。

如今看似王朴对他不冷不热,但来之前他便已打听过。

此人可谓是战绩辉煌。

崇祯六年,三边总督洪承畴负责带人剿灭流贼。

此人率领三万兵马配合洪承畴,大雪天将高迎祥,张献忠等十余万流寇围困河南,几近弹尽粮绝,却因为流寇中有人送了一笔银子。

此人竟下令停下围剿,等待对方投降。

流寇趁机从渑池强渡黄河,等到官兵发现,原本只在北地的流贼,早已蔓延中原五省。

照理说此人闹出天大祸事,崇祯早该斩杀。

但偏偏此人又极会送钱,崇祯身边大小太监打点周到,最终什么事都没有。

想到此处,阎应元笑着拱手。

“今日来找总兵大人,实为一则交易。”

听到交易二字,王朴眼前一亮。

他固然看不上一个小小三府总督,但若是有银子,倒也不是不能谈谈。

“说。

“听闻大同今日有一批粮饷正欲转走,不知可否让吾等红袍银号代劳?”

总兵王朴闻言眯起眼睛,放下茶杯,靠在椅背上。

“凭什么?”

粮饷权力都掌握在布政司参政,参议这些督粮道手中,单独拿出来,只怕影响不小。

“吾红袍银号银货通兑,大人可以想想,其中有多少利润。”

“朝廷拨下来的粮饷,可不会减少押解粮,而红袍银号根本不需要这批押解粮,这批粮食最终会到哪去?”

王朴看着面前笑吟吟的阎应元,终于神色贪婪。

红袍银号在押解处收粮,之后通过银两方式转到驻地,换成粮食,多出来那笔押解粮,不必多说。

“本官还要多方打点,这批押解粮,只怕也不算多。”

听到对方贪婪开口,阎应元心中冷笑,面上不露声色。

“存银在红袍银号,还有利息,大人考虑考虑,若是不愿意,登莱二地也有不少人等着。”

“红袍银号,不是非大同府不可。”

话音轻飘飘落下,王朴终于回过神,眯眼看着。

他忘了,此人乃京师凶名赫赫的魏昶君麾下,狮子大开口眼见不成,王朴大笑起来。

“好,那便说定!”

仿佛之前一切都未曾发生。

这一日,不少百姓,商户看着如今已在莒州开设的新红袍银号,运来数百辆马车。

门口张贴告示,围的水泄不通。

一名商户瞪大眼睛,失声惊呼。

“这是......军饷代发衙门?”

“大同府总兵都在借此地周转粮饷。”

有人倒抽一口凉气,神色震撼。

粮饷一向由户部官吏,各地布政司,督粮道掌管,如今红袍银号大摇大摆张贴告示,竟也无人阻拦,还有大同府官兵跟随。

所以红袍银号,实际上背靠着朝廷?

一时间,湖广商会,闽地商会,大同府商会等诸多商会开始动了心思。

世道太乱,若有这般银号,转移银两岂非是轻而易举?

与此同时。

沂县,马家庄。

知县远远看着围观百姓,众人所看的正是刚刚张贴的告示。

有秀才看着,神色复杂,对乡亲们解说。

“这红袍银号了不得啊。”

“银货通兑,整个山东六府,只要你在任何一家红袍银号存进银两,同样也能在任何一家银号取出来。”

“日后若是想要赶路去江南各地,再也不必担忧身上银两被劫掠。”

“甚至还能通过该银号给身在其余各地家人送去钱财。”

“若是这红袍银号开遍大明......”

一众百姓难以置信看着,议论声越来越大。

知县同样看着,点头,目光明亮。

如今不仅有总督背书,还有朝廷运送粮饷一事。

可想而知,当此事普及各村镇,将会吸纳多少百姓存银。

彼时。

南直隶,安化县。

十余名商户看着面前三箱田契,有些失神。

不是他们未曾见过田契,这些田契在他们面前甚至不值一提。

但这批田契是怎么来的,才是最震撼的。

有人透过酒楼窗口,看向街道对面刚刚开张的红袍银号。

“在东昌府存契,至此地取出?”

“对方只收取了三成费用?”

这些意味着什么?

如果灾年,他们甚至可以带着田契直接抵达江南各地,不会被人劫掠。

等到大灾退去,他们还能带着田契,甚至银两全部返回。

红袍银号这一项承诺,用在鞑子杀过来,流贼攻城,甚至天灾之年,朝廷缉拿中,最大的效果便是避祸。

而现在,安化县周边真龙军虎视眈眈,想要将财物全部转走,完全可以通过红袍银号!

十几名商户眼底庆幸,匆匆折返,开始安排各项事宜。

与此同时。

登州府。

年迈的黄公辅目光平静,翻阅账本。

今日军户存下银两愈多,这些边军存下银两昔日放在钱庄,没过多久便被扣除的差不多。

本就银两不多,家人更是难以获取。

但如今,经过数百名军户存下银两,修书让家人测试之后,存银军愈多,一日竟有千余人。虽然是因为刚刚开始之缘故,但也足见发展趋势。

一切铺开,如今即将入夏,青州府。

听完各地汇报,魏昶君没说话,手指无意识敲打桌面。

如今红袍银号运营势头很好,但各地钱庄并不老实,小动作不断。

北地三分利当铺横行,贷款利率很低,竟有分化经济构建基础事态。

这些人背后赫然是东林缙绅,阉党之流。

彼时魏昶君淡淡开口。

“传令,第一,红袍银号放贷,月利半息,但要求商户有当地百姓连环担保。”

“第二,红袍商铺粉条,棉花等特产,定下额度,一旦大批量购买,必须通过红袍银号贷款支付货款,否则禁止售卖!”

贷款采购,低利率。

看到官吏前往传讯,魏昶君冷眼遥望京师与南直隶两地。

东昌府经济兴盛,银两需求很大。

能贷款利率更低,这些商户绝不会选择其余钱庄。

而青州三府特产,将会彻底撕开钱庄口子。

昔日军政对决东林党,阉党,今日,经济上再度对决!

(https://www.tbxsvv.cc/html/196/196552/3679279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