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个子较矮的顾客,八哥会说:“身材不高的人希望通过服装打扮拉长高度,所以,上衣不要太长、太宽,裤子不能太短,裤腿不要太大,裤子宜盖着鞋面为好,服装色彩宜稍淡、明快柔和些为好,上下色彩一致可造成修长之感。服装款式宜简洁,忌穿横条纹的服装。V型无领外套,比圆领更能营造修长之感。”遇到女顾客,八哥还会补一句:“简洁连衣裙可以提高腰线,忌用太阔的腰带哟。”
对于较胖的顾客,八哥耐心与之交流,他建议:“穿衣就要尽量让自己显瘦,穿衣不能穿太紧身的衣服。以宽松随意些为好,衣服领以低矮的V型领为最佳,裤或裙不宜穿在衣服外边,更不能用太夸张的腰带,这样容易显出粗大的腰围。在颜色上以冷色调为好,过于强烈的色调就更显胖了。忌穿横条纹、大格子或大花的衣服。”
对于偏瘦的顾客,八哥则笑眯眯地建议:“要尽量穿得丰满些,不要穿太紧身的服饰,夏季服装搭配,服装色彩尽量明亮柔和,太深太暗的色彩反而更显瘦弱。可选穿一些横条、方格、大花图案的服饰,以达到丰满的视觉效果。”
八哥还注重与顾客分享交流一些着装常识,如着装除了与体型身材协调外,还应注意与年龄相吻合。由于年龄的差异,从服装款式到色彩均有讲究。年轻人可以穿得鲜亮、活泼随意些,而中年人相对应穿得庄重严谨些。年轻人穿着太老气就显得未老先衰没有朝气。相反,老年人如穿太花哨就被认为“老来俏”。八哥注意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年轻人穿得素雅,中老年人相对花哨,老年人希望通过服装来掩盖岁月的痕迹,年轻人试图通过服饰来强化自己的成熟,这自然无可厚非。
可八哥坚持认为,服装打扮始终还是有年龄距离的,一个老年人如穿上少女的娃娃装总欠妥当。青春自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而中老年人自然也有年轻人无法企及的成熟美。八哥常爱对中老年顾客说:“秋天的魅力与冬日的美,毫不逊色于春夏。”他觉得,服饰的选择唯有适应这种美的呼应,方能创造出服饰的神韵。
八哥还热情地为顾客做时尚夏季男装全身搭配。八哥爱对顾客说:“色彩决定品味,这话一点儿都不夸张。特别是到了炎热夏季,沉闷了一季的你也是时候改变一下穿着习惯了。基本款的黑白灰虽然百搭,但也有些无趣,是时候给你的着装增添点色彩了。”很多顾客都认为男士着装不应太过鲜艳,而且颜色太多会不太好搭配。通过实践,八哥自己总结了一套男士夏装搭配色彩穿搭法。他认为,其实在进行搭配时,身上有一件色彩鲜艳的单品就足够了。既不会让人看上去太过花哨,还能彰显出男士的时尚品味。“色彩搭配得好,真的能加分不少呢!”准备相亲的男顾客最喜欢听到八哥这么说。
炎炎夏日,八哥的货架上自然少不了衬衫、T恤、背心等常见单品。他建议顾客选择色彩鲜艳或是印花上衣时,裤款的选择就要色系单一,以免给人眼花缭乱的印象。针对不同需求的顾客,八哥有时会说:“已经厌倦了常见的素色衬衫,你可以试试看充满度假风情的印花衬衫,非常适合在这个季节穿着。”他有时也会说:“彩色裤子是衡量时尚指标的单品之一。一件素色上衣,再配上一条彩裤,既打破沉闷又不失时尚。”他有时还会说:“白衬衫+军绿色休闲裤,格纹衬衫+红色休闲裤,都是不错的选择,让你轻松穿出型男风范。”
八哥补货时还特意上架了纯色短裤、印花长裤、亮色鞋子。尤其是亮色鞋子,成为了型男们彰显个性、扮酷的必备法宝。八哥还建议顾客,在服饰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与鞋子的颜色相互协调,这样才能达到出彩效果。在穿衣之道中,服装的搭配固然重要,当然,配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无论是一顶时尚感十足的帽子,一副炫酷的墨镜,一条必备的领带等,选择亮色系的单品都能让顾客的穿搭更加时髦有型。
在八哥的商铺里,专门推出了“每日推荐搭配菜单”,供顾客参考选择。
1.百慕大短裤+衬衣/T恤
2.牛仔裤+衬衣/T恤
3.休闲裤+衬衣/T恤
4.背心和短袖:秀肌肉的不二之选......
北京的夏天,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八哥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城像烧透的砖窑,使八哥喘不出气,狗爬在地上吐出红舌头。忙着卸货、入库、补货上架的八哥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北京的三伏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八哥在四合院中看了看那灰红的天,补货空档间歇,八哥难得的几天休息。他打算和金海带着老婆与孩子一起在北京各处耍。他们白天看摔跤、听评书、琴书,晚上看京剧。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中,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吹糖人儿的小贩要有捏制糖人儿的手艺,还要有丹田之气和用力吹气的本事。
天桥掼跤,自20世纪20年代宛八爷的徒弟宝善林在北京天桥设跤场,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掼跤艺术。它的主要特点是灵活多变、体型优美、解说幽默、文武结合加中幡的独特摔跤艺术模式。天桥掼跤作为一项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民俗、艺术、体育、文化、社会、历史等价值。
北京评书,是北方评书的主体,它形成于北京,盛行于京、津、冀和东三省等地。北京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在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为道具,身着长衫。至19世纪中叶,渐渐变成站立说演,衣着也不再固定。
北京琴书,是北京地区鼓曲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种,它是“说似唱、唱似说”,像Rap。唱腔中夹用说白,突出表现北京土言土语,板式有快、慢、架、散,极大地丰富表演和演唱效果,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并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教育价值。
逛着逛着,孩子们饿了,就吃薄饼,又叫春饼,是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听说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因为要卷很多菜吃。
北京的小吃历史悠久,北京小吃俗称“碰头食”或“菜茶”,融合了汉、回、蒙、满等多民族风味小吃以及明、清宫廷小吃特色而形成,品种多、风味独特。北京小吃约有两百多种,包括佐餐下酒小菜,如白水羊头、爆肚、白魁烧羊头、芥末墩子等。宴席上所用面点,如羊眼儿包子、五福寿桃等,以及作为零食或早点、夜宵的多种小食品如艾窝窝、驴打滚等。八哥他们还吃了最具京味特点的豆汁、炒肝、麻豆腐、炸酱面。他们专门品尝了仿膳饭庄的小窝窝、肉末烧饼、豌豆黄、芸豆卷,丰泽园饭庄的银丝卷,东来顺饭庄的奶油炸糕,合义斋饭馆的大灌肠,同和居的烤馒头,北京饭庄的麻茸包,大顺斋点厂的糖火烧。饱食过后,孩子们直打嗝,芳成叫店家来上两杯温开水,几口温水下肚,这才止住嗝。
品尝美食时,金海又侃上了------清代《都门竹枝词》写道:“三大钱儿买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
晚上,两家人去看京剧。被称为“国粹”的京剧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化了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创造了许多程式性的表演动作。演唱时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在唱、念、做、打方面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京剧行当分生、旦、净、丑。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唢呐及鼓、锣、铙钹等乐器伴奏。八哥看着、听着,觉得和老家的川剧挺像......
(https://www.tbxsvv.cc/html/187/187194/61608245.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