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忙得不可开交:秦公子府一应家财处置都由他来负责。作为商人,他自然知道水路运输是最方便、经济的,所以他在滏水岸边佣了大批巨船,这些天不停地将府中的物品往船上运。而且,他还佣了数艘豪华的客船,明显是给赵正母子,以及正、副使乘坐的。
大约十天后,一切准备完毕,五千王军在王城外集合。前、左两支军队依次出发后,邯郸城内出现一乘安车,应该就载着赵正母子;傧相和随从们都乘坐革车,随卫在前后。在他们前后,是一队队手执长戟的武士。没有人注意到,站在安车旁的两名小僮,一个是冯劫,一个是李信。
在李昙的号令下,五千人的大军一支支出发。赵正所在的中军出发时,已经接近中午。而后面两军则押送着大批车乘,在午后依次出发。仍旧担任邯郸尉使府丞的冯敬在城墙上巡查,维护着邯郸城的治安。当中军出发时,他驻足在城门上,望着自己的少子冯劫扶着安车缓缓远去,一直走到地平线的尽头。
在大军启程的同时,吕不韦带着一批秦商,以及自己商队也乘上那些豪华的客船,同样于午后出发了。他们沿滏水顺流而下,直入黄河;然后从那里而溯流而上,前往洛阳。于是秦公子府的人分成了两个部分,傧相率领一秦公子府的人走陆路,吕不韦率领商队走水路。
日落前,五支部队分别占领了武安的五座城池,入驻武安城的中军被拱卫在当中。武安全境戒严,不许有闲人行走。
第二天就进了山。五千人的大军在皮牢关内外占领了数处险要关隘,将中军保护在中间。那些关隘自然也断绝通行。第三天沿山道而行,中军进驻了简子城,这里没有那么丰富的城池,其他军队只能依山傍水露营。第四天进入了壶关。
壶关是韩与赵在上党的分界,再往前走的黎城就是韩国的地界,不过如果赵国要通过的话,也并不需要提前通知。当天夜间,壶关守将即派人持节通知黎城令,明天将有赵国大军五千人通过。
进入韩国地界后,李昙明显谨慎了许多,他不再选择入城驻兵,在穿过黎城,在距离潞城十来里的一处聚邑中驻扎。在随后两天路过屯留、长子时,也都是这样。
穿过长子后,就进入了长平。与刚才那几处城池还算人烟稠密不同,这里明显一片荒凉。秋风吹过,如阴风刺骨。到了这样一个荒凉的地方,李昙只能找到几处残破的房舍,让秦公子府的人住进去,自己把大帐就设在原野上。
李崇虽然没有参加长平之战,但却曾经担任过上党守,与秦军在长平、上党一线对峙。虽说是对峙,其实明面上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互不侵犯。后来廉颇接手上党,准备清理秦军时,李崇也没有离开,就在上党协助廉颇处理与秦军的战事。期间,廉颇曾经在闲谈时,向李崇介绍了长平之战的部署和经过。由于这一原因,李崇对长平之战的经过有一定了解。现在,他陪着父亲李昙,漫步于这片战场,于夜色中指示低语,竟夜乃归。
第二天宿营的地点就设在长平之战时秦军的营地中。这里也爆发过数十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无数英勇的赵国士兵无畏地冲向秦军,直到被坚如磐石的秦军碰得粉碎,如同摔到礁石上的巨浪。
秦军的营盘还依稀可见。与赵军营盘密不透风相比,秦军的营盘明显错落有致。李昙感叹道:“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不知众寡之用,兵虽多何益!”
李崇问道:“父其知长平之败因乎?果何如哉?”
李昙摇头道:“王不知兵,惟知兵之为胜,焉知兵多为败!赵之败在兵多粮广也。”
李崇道:“兵多粮广,将之幸也。而父以为败之因,儿未知其道。”
李昙道:“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五胜,赵得其四,亦以难矣;而秦得其五,而尤难也。是以秦胜而赵败也。”见李崇依然是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李昙心里暗暗发出一声叹息:这样的人把他送到秦国也好!
在长平的荒野中露宿了两天,大军终于穿过峡谷,进入端氏。到了端氏,赵军立即就像进了另一片天地一样:虽然依然是山间道路,但道路极为平坦,与前些时间沟沟坎坎的道路有了明显不同;距离道路不远,每隔十里都会有一座驿站,道边有亭障。亭障虽说是防御工事,但竟然也有人售卖清水。在不少亭障中,停着车马,显然是往来的商旅。李昙大感吃惊,下车到亭间问时,原来这都是秦人修筑的。李昙大惊,难道这端氏已经落入秦人之手吗?
到达端氏城,见道边有人迎接,望时依然是韩国公子的装束。军使前往询问,回报说的确是韩国公子。李昙下了车,前往见礼,询问这道路和亭驿的修筑情况,韩公子道:“秦人修之,韩氏利之。何拒耶?”言下颇为自得。李昙心里暗暗摇头,秦军已经把道路都修到这里了,韩人除了还能收税,秦人事实上已经全面接管了端氏。而韩人还沾沾自喜!
过了端氏城,韩人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亭驿中几乎都是秦国装束。虽然只过了端氏十里扎营,依托的驿站就能感受到明显的秦人风格:做事一板一眼,规规矩矩。驿吏先是问了军队的来历,随后又问了带队将军的姓名。在听说秦公子正还在军中,驿吏还专门前往拜访,并验过了傧相的节符。
随即,驿吏打开粮仓,让李昙派人前来运粮,供应大军所需。李昙问道:“何以故?”
驿吏答道:“赵使至,自当供应。一驿之不足,当有他驿运之。”
李昙问道:“一驿有粮几何?”
驿吏答道:“依律,各驿当备粮三五百石,秣、盐、酱、醋各以分。月末上计于县,各依其耗补之。”
李昙几乎是以职业的本能计算出,一个驿站可以供应三五千人一天所需:这简直就是一个兵站。如果动员起十个驿站,那就可以供应三五万人了,组织一场不小的战役了。
李昙当然不会在驿站取用粮食,他的粮食都是由后军辎重自行携带的,出了赵国,绝对只吃自己带的粮食,以避免被敌对势力动了手脚,这是在邯郸时就定下的策略。现在还有端氏,发于秦、韩交界的地方,这种地方各种势力最是复杂,不能不加以小心。
李昙友善地拒绝了驿吏的好意,各营升火,自行炊食。秦公子府的人住进驿舍,在驿舍内升了火,但没有领取驿中的粮食,也吃自己带的粮食。
次日启程后,沿途都是平整的夯土路,道路旁边都有驿亭,山边山旁,三五处聚落、连片的田野,弄得赵军士卒(当然是诸赵公子)都感到惊奇了。由于道路好走,加上不管走到哪里都有规格相似的驿亭,这一天行军的路程超出了预期,一共走了约五十里,才在一处驿站周围停下。驿站的驿吏告诉他们,明天走不了多远,就能下山了,下山就到了翼城,那里就是秦国的城池。
当天夜间,放哨的赵军带来了一名前来报信的军使。军使的节符表示他是由河东郡守蒙骜派来的,他告诉李昙,蒙骜将在翼城接待君侯!
李昙问道:“守其驻翼城乎?”
军使回答道:“非也。守闻君侯至,故星夜驰往翼城。”
李昙问道:“守何以知吾等至耶?”
军使道:“赵军甫出关,即为亭驿所知,飞报河东,不过一日耳。守固聚军将,备粮秣,以供东道,故迟也。”
李昙从来以自己行军迅速,出敌不意而自豪,但没想到在河东却败在了完备的亭驿系统之下,令他唏嘘不已。
次日启程后,出出山口,果然见山下阵容整齐,旌旗飘扬,秦军竟然集结了一万人的军队,排列在翼城大道两侧。军阵的正前方,十余名官员控车而待。
李昙让护卫的大军缓缓前进,自己带着使团成员以及秦公子府的成员驱车沿山路而下,轻车赶来相见。
在山下迎接的队伍见十余乘轻车驰下山来,也都击起了缶,同时吹响了号角。
下山的道路蜿蜒,为了安全起见也不敢跑得太快。热闹了大半天,车乘才下了山。简单地整了整队,车队继续向前,到大阵前百余步停下。李崇下车,紧趋数步,用颤抖的声音唱道:“赵柏人侯昙,谨奉赵王命,使于咸阳!并送秦公子正归国!”
秦军这边,一名官员也上前道:“秦河东守骜,谨奉秦王命,恭迎赵使及秦公子!愿以见!”
于是,两边车旁的人都开始往前进,到了两边傧相站立的地方,相互见礼。随后,两名小僮拉着一乘安车走过来,小僮道:“秦公子正谨劳将军!”
(https://www.tbxsvv.cc/html/187/187183/6130378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