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这个打算。”
“……”
“呵呵。”皇帝看着他笑了起来,“说起来,这珠妃是你保举进宫的,她晋升贵妃,于你也有好处呀。”
“陛下言重。这珠妃娘娘的确臣帮过她一把,但她的前程委实与臣没什么关系。臣身为首辅,理应劝诫陛下。”
“朕不会再立什么贵妃了。”皇帝意兴阑珊,“朕之所以懒得理会那些人,无非是觉得厌烦。朕登基这么多年,一言一行总是被群臣盯着,不能有丝毫行差踏错。朕是人,又不是个神,实在也累得慌。你说说,他们为什么管的这么宽?烦不烦?”
姜若白明白了。
皇帝这是叛逆了。
说起来,皇帝都这个岁数了,叛逆期是不是来的太晚了些?
姜若白哭笑不得。
不管如何,既然皇帝心底并没有立珠妃为贵妃的念头,姜若白也就放下心来。
至少可以跟臣僚们交代了。
君臣两个聊完正事,就扯到了东宫方面。
“太子这会儿做什么呢?”皇帝捏着一个核桃在掌心把玩,不咸不淡的问姜若白。
“今日东宫讲学,太子殿下,皇长孙和小世子小郡主都跟随听讲。”
“哦,东宫讲学停了许久吧?”
“自东宫监国,太子殿下繁忙,无法顾及,便暂停了下来。”姜若白顿了顿,又道,“说起来,陛下的经筵也停了许久吧。是否要恢复……”
“朕身子不好,坚持不了经筵那些繁琐的规矩了。”
皇帝摆摆手,表示拒绝。
所谓经筵和讲学,是文渊阁的大学士们给皇帝和太子讲学的仪式。
对于幼年时的太子来说,是要拜翰林院大学士为师的,而于皇帝来说,这一个月三次的经筵,则已经变成了一种仪式。
经筵往往要持续一上午的时间,无论皇帝还是臣子,都必须端坐,不可放浪形骸。
讲学学士则要连续讲几个时辰,更是辛苦劳累。
讲的都是四书五经,前朝历史。
所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作为皇帝,要明白这些道理。
总之,这是个苦差事。
皇帝年轻的时候还算勤勉,每个月三次的经筵,还能准时参加,中年过后就懈怠了,总是称病推辞,及至今日,这经筵竟已停了五六年了。
作为内阁首辅,姜若白是负有责任的。
但他的身份并非皇帝的恩师,而是与皇帝一同长大的玩伴,就没法拿出老师的身份来劝诫皇帝。
姜若白自己也常常感到忧虑。
朝廷的规矩,总是这样,开了一个口子,就无限的散漫下去了。
大概,这也是许多臣僚暗地里更愿意支持太子殿下的缘故。
对于太子的勤勉,皇帝还是高兴的,问:“既是讲学,你为何没参加?”
“回陛下,如今负责给东宫讲学的是许国大人。”
许国是翰林院编撰,四十来岁的年纪,学识渊博,被许多人看好为首辅姜若白的继任者。
他如今是太子的老师,将来太子登基,他顺势进入内阁辅助,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搜索
复制
(https://www.tbxsvv.cc/html/183/183284/7563777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