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抗战:让你后撤,你却全歼了鬼子! > 第115章 捷报频传

第115章  捷报频传

滁州光复。

这是自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收复地区中心城市。

这个消息就像是插上了翅膀,一下子传遍了全国。

一时之间,全国军民信心大增,士气高涨。

山城、春城、贵阳、沙城、长安、蓉城、兰州、福州、桂城等地的百姓纷纷走上街头,敲锣打敲,燃放鞭炮,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如果从七七事变算起,抗战已进行了两年,如果从九一八算起,抗战已进行了八年。

这么长的时间内,中国军民听到战场上的消息,往往都是丢城失地,中国军队节节败退。这还是第一次听说中国军队收复地区级城市。

这是一个巨大的壮举,一时之间,全国军民兴奋异常,纷纷庆祝。

祝捷的电报如雪片一般飞到皖东抗日军指挥部。

此时的于文志,已将皖东抗日军的指挥部移到了滁州。

这样更有利于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于文志站在原鬼子三十四联队的司令部内,见墙上挂着鬼子的作战地图,鬼子撤退时连地图都没有带走,也没有烧毁,可见鬼子撤离时有多么的狼狈。

于文志的嘴角挂着一抹笑意。

已经八年了,自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靠着自己的能力收复了大中城市。这绝对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这一战之后,整个中国都将记住皖东抗日军,以及于文志的名字。

而且这一战之后,皖东各地连成一片,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从此以后,自己就能以皖东根据地为依托不断发展壮大,向南可以直取马鞍山,向北可以进攻蚌埠,向西能进攻合肥,向东能威胁沪城和金陵。

可以说,皖东根据地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有了这块根据地在手,自己就可以威胁到敌人统制的中心地区。

于文志坐在了毛利太郎原本坐着的檀木椅上,一旁的谢震霆则为他读着一封封来电。

“第九战区薛长官来电:皖东抗日军光复滁州,大振军心,特发来一万大洋以示慰问!”

“第五战区李长官来电:皖东抗日军连战连捷,攻克滁州,皖东尽在我手,此战实为皖省决定性一战,特奖皖东抗日军步枪两千支,大洋十万元,另奖励皖东抗日军司令于文志个人大洋两万。”

“军委会来电:皖东抗日军战功卓著,特晋升于文志为中将,所部军费每月增加两万元。”

“宋夫人来电:皖东抗日军攻克滁州,实为抗战楷模。”

“张少帅来电:滁州光复,望文志再接再厉,为国争光!为东北争气!我以个人名义,奖励皖东抗日军大洋十万元!”

“第二战区阎长官来电,欣闻皖东抗日军光复滁州,可喜可贺,望再立新功。”

于文志一笑。

“这个阎老西太过吝啬,老子打了胜仗,别人都是送武器送钱,他倒一毛不拔。”

谢震震说:“来有冯长官、白长官的电报。”

于文志就说:“不用读了。”

“咱们这是打了胜仗,全都来凑热闹,要是打了败仗怕是就无人问津了,也就是张少帅和李长官不错,又是给钱又是给武器。”

于文志心中明白,虽说光复滁州在政治上有很大的意义,但在军事上来说,远没有上一次歼灭鬼子重炮旅团和第五旅团那么大。

虽然政治重要,但自己绝不会因为政治上的影响大而去牺牲战士们的生命。

鬼子也知道失去滁州的政治意义,所以,以自己估算,用不了多久,鬼子就会发动对滁州的全面进攻,攻下滁州,以洗涮皖东抗日军带给他们的耻辱。

而且这一次鬼子的进攻规模一定不小。

现在的皖东抗日根据地虽说得到了统一,但是四周毕是鬼子的重兵,蚌埠有鬼子一个师团,合肥有鬼子一个独立旅团,沪城和金陵也有鬼子一个师团,马鞍山有鬼子一个旅团。

可以说,皖东抗日根据地四面皆敌,若是鬼子四面来攻,那形势就会急转直下,很不乐观。

所以,自己必须利用现有条件尽量扩充实力,做好打退鬼子进攻的准备。

于文志下令在滁州组织民兵。

但由于滁州刚刚光复,百姓对皖东抗日军并不了解,所以参军的人数不多。

于文志于是下令组织宣传队,动员百姓光兵,宣扬当兵一家光荣。

这样下来,总算在滁州又动员了几千青壮参加民兵。

大战过后,于文志抓紧一切时间训练士兵,扩充实力。

而由于皖东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皖省乃至各省有志于抗日的青年纷纷来到滁州参军。这些有志青年大多有文化,有抗日的热情。

于文志发现了自己部队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文化的人太少,如果从这些有文化的青年里面选拔一批人加以培养,让他们成为军官,那自己部队的战斗力一定会提升。

有文化的部队与没文化的部队战斗力还是有区别的。

当下,于文志决定建立一个军官训练班。

于文志下令,从参军的有文化的青年中选拔出一百人参加第一期的军官训练班,对这些青年进行为其三个月的强化训练,让他们了解政治,懂得军事,等毕业后,将他们放到各部队做军官,一定可以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随着于文志的下令,各师、团、营全都行动起来,短短的三天时间,就推荐了一百多人。

于文志当即成立军官训练班,由二师师长田南臣做教员,田南臣是黄埔军校毕业,他的军事理论知识很丰富。

同时于文志让青牛做军事训练的教员,让青年按特战队训练的办法训练这些预备军官。

于文志自己则做校长和政治教员。

于文志很明白,蒋委员长之所以成功,获得中国的统治权,他发家的根基就是黄埔军校,以黄埔军校学生为班底组成了一支强大的黄埔学生军。

所以,自己也要像蒋委员长这样,将这些学员笼络到自己身边,成为自己忠实的信徒……

(https://www.tbxsvv.cc/html/182/182703/26572085.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