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孝与不孝生死绕 > 三国三帝不正统

  评判三国鼎立局面的构成要素,就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大家知道,其实魏、蜀、吴三方在成为"国家"之前,他们早已作了"三分",这就是曹魏、蜀汉、东吴。之所以成为国,就在于皇帝的产生。比如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曹魏成魏国;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蜀汉成蜀国;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东吴成吴国。由此可见,无帝不国。
那么在汉献帝刘协尚活人世的情况下,向来以忠汉、挺汉、扶汉为名起家的曹、刘、孙三股势才,为何会置刘协于不頋,自行称帝呢?本文试从曹丕、刘备、孙权等三人称帝的方式,诠释一下三国鼎立时期"一个天下三个帝"的由来历史。
中国古代王朝的确立,讲究一个正统性。所谓正统性,按照时下的观念,就是合法性。在古代,某个王朝一旦搭上不正统的传谣,也就意味着这个王朝的统治地位,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其实正统与否,存在于"大多数"之中,换句话说,如果大多数人民认为,这个王朝中的皇帝,已经无有权威了,他下的圣旨如同放屁,无人执行,也就表明这个王朝不正统了。
曹丕就是借用这一理论,实施代汉称帝的。对于汉献帝刘协而言,自从他被曹操"友好"地迎至许都,成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计策中的一枚"棋子"时,他的权威性就荡然无存。那么曹操为何不在有生之年,取代刘协,自己称帝呢?盖因其时忠于汉室的遗老遗少实在太多,多到连曹操都觉得"汉献帝不可怕,可怕的是汉献帝周围的人"。到了曹丕继承曹操王位时期,那些誓死拥护汉献帝的大臣们,有的己经死了,有的因年老而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汉献帝刘协本人也失"重振山河"之志,故尔让曹丕有了空子可钻。即便如此,曹丕仍不敢掉以轻心,他以“高姿态"的方式,三次婉拒汉献帝刘协的"禅让",直到"众臣齐皆跪地不起",方才勉强同意。因此说,曹丕称帝,走的是禅让之路。禅让的好处是:能让天下臣民觉得,曹丕头上的那顶皇冠,系刘协主动所赠。
相对于曹丕沾了"禅让"之光,远在蜀境当了"汉中王"的刘备不干了。刘备就像千余年之后的阿Q一样,来了句"你可革命,为何我革不得?"但刘备也明白,要让千里之外的汉献帝刘协说句"我要把皇冠转给刘玄德",无疑天方夜谭。刘备就想啊想,白天想,夜里想,功夫终于不负有心人,他想出了一个妙计,这个妙计就是继承。
刘协姓刘,刘备姓刘,汉朝的开山鼻祖是刘邦,在之后的数百年汉朝历史中,刘姓家族所创立的门阀制度,已经根深蒂固。作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的刘备,属于正统的刘氏传人。在多事之秋的三国,自己有权挑起"恢复汉朝江山"的大梁,但这个大梁,也不是随便到想挑就挑的地步,因为继承皇位的首要前提,是先皇驾崩,否则的话,便是僭越。刘协还活着,自己就在蜀汉宣布黄袍加身,这不是犯上作乱吗?
刘备就借助古代信息闭塞这一特殊条件,在蜀汉境内大肆传播"汉献帝刘协已被曹丕迫害致死"的消息。等到蜀汉上下认同这一说法后,刘备便推出"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口号,在蜀境实施加冕仪式。因为心虚,他就反对坚持"联吴伐魏"的诸葛亮,提出举全国之力,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关羽被害于两年前,刘备不提半句报仇口号,忙着考虑"学习曹丕",等到当了皇帝,才提出为关羽报仇。刘备这么做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他怕蜀军将士在伐魏期间,知道汉献帝刘协还活着的消息。
要说三国三个巨头中的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中,对东汉王朝,亦即汉献帝刘协最为忠诚的,当属孙权,因为他是最后一个称帝一一按照常理,自己不另立一国,就是前朝臣子。孙权在曹丕、刘备相继称帝后,连续数年就是不予效仿,你说他对汉朝的忠诚,会差么?
公元229年,孙权终于不甘屈居于魏、蜀之后,决定建国称帝。对孙权而言,他既没有曹丕的禅让条件,也没有刘备的"世袭"理由,因此采取何种借口,就成为他首先必须解决的难题。好在三国时期"谋士如云",东吴的谋士也是不少,这些谋士便为孙权出了个不是主意的主意,就是"天授人权"。孙权十分喜欢这个理由,于是拨出巨款,秘令亲信分赴东吴境内各地,伪造祥瑞。比如一块巨石上,出现一个"权"字,比如一条河中,捕到一条腹内吞有竹简上写有"孙为帝"的鱼儿,至于三教九流中的头面人物,更是用装疯卖傻式的言行,大加造势。等到东吴民众,都认同这是上天想让孙权承当皇帝的征兆后,孙权便心安理得地举办了称帝典礼。
在禅让、继承、天授三个"为帝"的方式中,"天授"无疑高于禅让、继承,这也就是皇帝被称为"天子"的原因。既然孙权是"天子",那么他的神圣,就得用超越魏、蜀一一此时魏国已是曹睿为帝、蜀国已是刘禅为帝,为了显示高贵,孙权将称帝的国号是"大吴",是为"吴大帝",意思是说,曹睿、刘禅只不过是"小帝",他才是正统的天授之帝。
观照魏国、蜀国、吴国三个皇帝的"投胎史“,如果仅以正统的角度衡量,无论是曹丕,还是刘备,抑或孙权,都有僭越之嫌。中国古代史上,被史学界广泛认可最为正统的王朝,为汉朝和明朝。汉朝是反抗秦朝的暴政而建立的王朝,明朝是驱逐元朝的暴政而建立的王朝,其余大大小小的王朝的正统性,都不足以和汉朝、明朝相提并论。
而三国中的魏、蜀、吴,因背负"三分天下"之名,故正统性越加存疑,如从"国家必须统一"层面而言,它们就像三个淘气的小子,背着父母,玩了次"分家"的游戏而已。

(https://www.tbxsvv.cc/html/175/175394/6337382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