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逆势屠龙朱慈烺崇祯 > 第1451章

虽然这样一来,宣府的繁华消逝了很多,张家口更是完全变成了一座兵城,但大明流向蒙古建虏的粮草盐铁,却是硬生生地被刹住了……

过去,大明只所以开放边贸,或者是睁只眼闭只眼,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边关各处缺少战马,即便是朝廷严令,但各处将官,为了获取战马和实际利益,也会对商人网开一面,甚至是求着商人,以求换回战马。

也就是说,断绝边贸,其实是双方忍耐力和痛苦值的比较。

相比较而言,只是缺少战马的大明,原本是应该占据上风的,但为难的是,因为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的兴起,为了扫平内乱,大明朝廷对战马的需求猛增,因此,蒙古人才能用此做要挟。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不止是因为去年和前年两次建虏两次入塞,大明通过胜利,缴获到了一定数量的战马,缓解了马荒,更因为这一次大明朝廷意志坚定。

新君隆武帝继位,对边贸禁绝之策,非常欣慰,要各地继续坚持。

……

而除了整肃边关纪律,梁以璋还一直暗中和察哈尔林格尔部保持联络,从林格尔部获取情报,得悉蒙古各部的动态和真实情况,继而为大明防御蒙古做出准备。

因此,朱慈烺密召他到京师,参与这一次军机会议。

梁以璋向陛下和几位军机大臣,禀报现在蒙古草原的情况。

去年到今年,宣府大同一带战事不断,烽火连连,因为边贸断绝,蒙古人得不到所需的粮食布匹和药材,于是接二连三的兴起战事,攻击大明,想要掠夺所需的货物,但在宣大总督张国维的调派,宣府总兵周遇吉和京营协防阎应元的坚守之下,蒙古人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只在大明官军力量较为薄弱的大同地区,有一些突破,但杯水车薪,根本抵不上他们的巨大消耗。

当然了,大明的损失也是不小的,朱慈烺回京平乱之后,第一道军令,就是又调集了三千精武营和两千善柳营,急赴宣府、密云、蓟州,加强长城各处的防守。

“陛下,自我大明封锁边贸以来,蒙古哈喇慎、喀喇沁、浩齐特各部,粮食医药,各种物品皆是困难,去冬又有大雪,冻死牲畜无数,现在虽然刚是八月,但蒙古各部对去年的惨状心有余悸,早早就开始准备了,他们不甘心失败,连续向我宣府蓟州等地发动侵扰,试图抢掠我大明,但在我大明将士的英勇坚守之下,从蓟州宣府到大同,蒙古人所得有限,只要现在的情势保持不变,等到了冬天,大雪降临,蒙古人就会更加困难。”

“原本,在建虏的拉拢之下,蒙古大小部落的首领,是很顽固的,但随着建虏一连两次入塞失败,蒙古人跟着建虏,不但没有所获,反而损兵折将,建虏对蒙古人的支持,也不及以往,各个蒙古王公虽然连连派人到沈阳求救,但建虏能发给他们的粮食布匹医药却极其有限,这让他们十分不满,他们对建虏的忠心,已经是大不如前了。”

“恰逢陛下登基,内外连连大胜,宣府大同牢不可破,建虏却显出颓败,蒙古各部旗主的心思,已经悄然发生了逆转,臣以为,此时加大分化、绥靖的力度,宣扬我大明仁德,令蒙古人俯首,去了建虏这条臂膀,正是合适!”

梁以璋报告。

众臣静寂,但眼神中却都闪过一丝兴奋。

两年边贸禁绝,现在说起来,不过一句话,但能做到,却实在不容易,而大明对建虏和蒙古人的结盟,一直都束手无策,又或者是无法实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蒙古人和建虏越绑越紧,现在,两年的封禁,去冬的大雪,边关将士的浴血奋战,终于是为大明赢来了这一丝丝地曙光。

这时,负责保密、军机处的专职内监于海走出,将手中一式八份,封面皆写着机密的小册子,呈送到隆武帝以及诸位军机大臣的手中。

---这是李邦华领衔、刘永祚方一藻袁枢等人参与,李纪泽等人执笔,参谋司初步制定的几套蒙古方案,供陛下和军机大臣们甄选。

翻开册子第一页。

“遵陛下旨意,我大明对蒙古战略,分为近,中,远。”

“近期目标,是离间建虏和蒙古人的关系,即便不能降服,也要令蒙古人保持中立,如此,宣府大同等地的战事,就可以缓解,建虏再从这些地点入塞。我大明提前也能得到情报。”

“中期目标,恢复太祖高皇帝设立的大宁、开平、东胜三卫,将长城防线向前推进,压制蒙古人,将建虏和蒙古人分割,解除长城危机,令建虏蒙古人无法再扰乱长城和京师,就如洪武、永乐之时一样。”

“远期。将蒙古纳入大明版图,改土归流。”

虽然有册子,但参谋司李纪泽还是站起,就着地图,和梁以璋两人,同时进行讲解。

众人都听的仔细。

御座上的朱慈烺闭上眼睛,也细细倾听。脑子里却是闪过很多过往……

对于蒙古人的防备,洪武皇帝朱元璋是做的最好的,不止派徐达蓝玉等明将不听的北征,给北元以打击,更深知仅靠一条单薄的长城是无法挡住蒙古人快速机动的骑兵的,于是在遵化以北一百里,先后设立大宁、开平、东胜等三个塞外军卫,将沙漠到长城的这段空白区域牢牢控制。

大宁、开平、东胜三卫相互连接,三大军镇互为犄角,作为战略纵深,这等于在长城之外,大明又多了一道防御体系,蒙古人要攻进攻大明,非拿了这三卫不可,朱元璋接着又把宁王分封到了大宁,再一次加强塞外三位的实力,巅峰时期,宁王麾下兵马有七八万人之多,且都是塞外游骑的精兵悍将,实是大明北方的坚强防线。

但使三卫在,宁王在,大明朝的历史,也许就不会像今日这般悲催了,。

可惜的是,靖难之役后,取得天下的成祖朱棣,担心分封在大宁的宁王效仿自己,也来了一个靖难之役,于是就将宁王迁到了保定府,后又迁到江西,大宁卫所管辖的所有卫所一并内迁或者撤销。就这样,从洪武到永乐经营了十二载、为大明北方定海神针的大宁都司被放弃,十几万人进入长城之内。

而大宁卫空出的地盘,很快就被蒙古人占领。

如此,明朝北方的长城防线正面暴露在了蒙古人的面前,他们随时都可以长驱直下,骚扰大明。这也是后来的土木堡之变、甚至是大明灭亡的一个根子原因……

感谢“吻之印大鹏”的打赏,谢谢~~~

        ……

朱棣不知道大宁卫的重要吗?

并不是。

他曾经豪迈的说过,朕今日出塞,灭此残虏,以后但是守住开平、大宁、辽东等六个边卫,则边境可永无事矣!

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大宁卫。

关键原因,还是担心宁王反叛。

但朱棣也是有弥补的,那就是迁都北京,自己亲自来守卫北方。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比起朱棣的私心和短视,洪武朱元璋显然是更有长远眼光的。

……

自从三卫裁撤,大明就失去了长城之外的战略缓冲,不但失去了对蒙古人的压制,给了蒙古人崛起的空间,更是令建虏寻的机会,绕行千里,袭击大明。

就中期来说,这三卫非是恢复不可,除此之外,还要在草原中心,水草丰茂的地方,另立大城,以彻底压制蒙古。

(https://www.tbxsvv.cc/html/171/171675/3563493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