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各朝代围观我刷的短视频 > 第四百三十四章 你不是忽必烈,你是刘必烈

【在这一时期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要注意。那就是乾隆时期臭名昭著的文字狱!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期间,乾隆帝借着查办禁书的理由,烧毁了大量“所谓”的违禁书籍。为此,多出来许多“文字狱”。

乾隆帝为什么要实行“文字狱”?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清朝以“异族”的身份入主中原,统治中国,在最初的时候便遭到了汉族百姓许多的抵制。汉族宦绅们在南方建立了南明,即弘光政权……南明的一些事就不讲了,很气人的!

清朝统治者在统治中原时,颁布了剃发令,还对南方多地进行了屠杀。大家只需要记住一点,就是从始至终反抗清朝的人都很多,终清一生,“反清复明”都存在。

所以清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许多措施。而从根本上铲除大家的反抗思想是最有效的。问题就来了,什么是最好的控制大家的思想呢?

一是科举,二就是文字狱。

清政府利用知识分子所著的文字作品打击那些反抗思想。目的就是要统治思想。因文字获罪的案件,就是“文字狱”。

当然,这也不是清朝独创。早在秦朝时它是“焚书坑儒”,在宋朝时是“诗狱”和“诗案”,在明朝时是“表笺祸”。清朝最初是“史狱”或者是“史案”因为都与明史相关。

乾隆时期的文网更加严密,文字狱发生的频率也是最高的。随着《四库全书》的编纂,这时期因献书、采书而发生的“文字狱”可以看做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思想大清查运动。

乾隆对这期间的事件,更是处理得相当严格,民间无人敢私藏禁书。】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都盛行“文字狱”,闹得人心惶惶。>

<爱新觉罗知道自己是外来者,看过之前历史上完全汉化的下场,不想完全汉化。但是在进入中原后,又不得不汉化……剃发易服这一招确实很奏效……>

<好像真的欸[捂脸]异族入主中原,真的很容易被汉文化入侵。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魏就差不多要结束了。元朝也是这样,忽必烈带着汉人打到了草原[捂脸]从此不再是蒙古的可汗,而是汉人的皇帝![笑哭]>

<毕竟是刘必烈嘛,查基因那可是刘邦的后代[狗头]>

<笑死,哈哈哈哈。>

<别讲南明,它真的很糟心。有忠臣良将但就是内讧!唉……南宋赵构搁在南明这里是真的厉害了。>

<南宋好歹还有几百年,南明呢?就是个割据政权,换了几个皇帝……老朱家养那么多朱,没用欸。>

<剃发令真的恶心。小时候看电视剧的时候有提到嘉定三屠什么,当时只顾着看情爱了,现在完全重温不下去那部剧。>

<反清复明[吃瓜]还有朱三太子,这是清朝皇帝的梦魇。>

<科举是拉拢,文字狱是铲除手段。>

<清朝皇帝真的很在乎明朝。[捂脸]>

<所以说《四库全书》修成后,许多藏书都被毁了。只要是有违统治思想的,基本上是留不下来。>

[唐太宗李世民:这就是你们这些皇帝的不大度了。]

[宋神宗赵顼:“诗案”一定是有它的理由……]

[元至元二十三年真金:最大受害者@宋熙宁四年苏轼  说几句话罢。]

[明洪武帝朱元璋:鞑子不汉化根本没有百年之命。]

[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嗯……是元朝。]

[明洪武帝朱元璋:你们清王朝在中原这么多年,也只是表面上看去没有汉化,实际内里也早被同化了。]

[汉武帝刘彻:赞同剃发易服恶心!你们满清那什么服饰丑的朕都不想多看!]

[汉元狩六年霍去病:真的难看、恶心。不过他们那服装看起来已经比匈奴那些的好看些。]

[汉高祖刘邦:你们都没看到吗?!那啥的元朝开国皇帝!你是我后代?]

[元世祖忽必烈:胡说八道……]

[汉高祖刘邦:嗯……没看出来  啊,血脉传来传去传到草原去了!]

[明洪武帝朱元璋:刘必烈哈哈哈哈]

[唐太宗李世民:没想到你还是个孝顺孩子,知道深入草原赶走曾经的同胞啊。]

[元世祖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朕只说最后一次,后世能不能不要传播谣言!我们是正宗的草原男子!]

[明永乐帝朱棣:南明……快点跳过!糟心……]

[宋太祖赵匡胤:……没想到那么没下限的赵构还能有被夸的一天。]

[唐玄宗李隆基:清朝皇帝,眼界放宽点,别拘泥于那一亩三分地。]

……

元  至正二十三年

“胡说八道!胡说八道!竟是胡说八道!”

虽说忽必烈自己是很喜欢汉人的文化,在汉地的日子也过得比在草原时住帐篷时舒服,但是光幕不能直白的点出来啊!

这让他以后在蒙古人心中地位成啥样了?

“查基因?那是什么?准确吗?”忽必烈悄悄地问太子真金。

真金将光幕播放的视频内容均记得牢固,甚至达到了可以背诵的地步。

他沉思片刻猜测道:“兴许是能追溯到祖宗的一种检测方法?”

其实忽必烈和真金二人接受自己是刘邦的后人的速度真的很快,他们不以为这算什么耻辱。

光幕自己都说了,千百年来华夏大地上各族人民血脉交融,又有多少人是纯血?

他们俩接受了,但是其余的蒙古人一时间表示难以接受。

黄金家族的血脉、成吉思汗的子孙,怎么会和汉人皇帝刘邦扯上关系!

再联想到忽必烈平日里的作风,嗯……被称为刘必烈是他应得的。

……

汉  高祖八年

“哎呀,我大汉四百年的天下不是白得的。”

刘邦只觉得从光幕中听到的消息都是好消息,就没听说有什么不好的。

“朕的后世子孙们都很争气呀。”刘邦拍掌大笑。

“在东汉末年时,光中山靖王的后人都有几百几千人,刘备所在的地方都是中山靖王的后人。”萧何感叹只是东汉末年,西汉中期的王爷后人就如此之多,再几百年之后更是多不胜数啊。

“嗯,对!朕还有个好子孙刘彻啊!就是他颁布的那个叫……”刘邦一时没想起来是什么。

张良补充道:“推恩令。”

“对,就是推恩令!一层一层施恩下去,看似对其余王爷有好处,实际已经大大削弱他们的影响力了。是个好办法!”

“基因查祖宗吗?”张良看着光幕上的热烈讨论,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不说陛下距离后世有两千多年,就是蒙人忽必烈他离陛下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后世人是如何查出来的?”

刘邦停止了笑,拍着脑袋:“对啊,怎么查的?后世人可真厉害,又是什么高科技吗?科学?”

“之前都能查几万亿年前的生物,现在查基因应该不算难。”萧何依旧记得让自己大开眼界的生物纪年的视频。

(https://www.tbxsvv.cc/html/168/168445/3679258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