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梁山不老 > 第92章 大宋市舶司

说到宋代对外贸易的方式,一是边境上与辽、金、西夏、大理等邻国的贸易,二是海外贸易。西夏崛起,影响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传统商路,再加上中国经济重心慢慢南移,以东南沿海港口为依托的海外贸易在宋朝也就顺势壮大了。
  宋代全球领先的航海技术和造船业,为海上贸易的繁荣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宋代造船业,当时绝对世界领先,已能制造出在不同自然环境下、具有特定性能的船舶。比如,按行驶区域看,有河船和海船;按用途分,有客船、漕船、渔船和战舰;以船型分,有尖底船(海船)、平底船(河船)和车船等;以规模分,一万石的大料船、几千石的中料船和数百石的小料船。能体现造船业水平的当然还是远洋海船,指南针在海船上的应用和推广,密封隔水舱技术的发明,都是重要的标志。大型海船建造基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的明州(宁波)、温州、台州,福建的福州、漳州、泉州,以及广东的广州和雷州。而福建,尤其是泉州建造的海船质量最好,泉州的海船已设有横板区隔的密封舱。海船中大料船长达一百米,载货达六百吨,可载五六百人。这都是有史书记载的,并非铁牛在这里胡诌。
  宋朝海外贸易分官营与私营两种。不过一般说来,官府直接派人到海外贸易的情况并不多,因此私营是海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在私商贸易中,有一种是权贵与官僚派人出海经营,以满足自己牟取暴利的需要,但元丰三年(1080年),北宋制定过一个市舶法(据说是中国最早的外贸法),其中规定不允许官僚权贵本人出面,所以只能私下委托他人进行。看来当时也是反对官商勾结的。于是,民营成为海外贸易主体。虽然有财力置办大型海船的只能是富贵大户,但小商人也不是没有办法介入海外贸易:他们可以出资在大商人的海船上以“分占贮货”的方式出海贸易,一人租下数尺见方的面积,下面放货物,晚上在货物上面睡觉。有点像后世大商场的租用柜台。
  与宋代有直接或间接外贸往来的国家或地区,从唐代的三十余个增至六十余个,从地域上来讲大体可分为五块:一是中南半岛诸国,如交趾(越南北部)、占城(越南南部)、真腊(柬埔寨)和暹罗(泰国)等;二是南洋群岛,如摩逸国(菲律宾群岛)、三佛齐(苏门答腊)、渤泥(加里曼丹)等国;三是印度半岛及邻近国家,如锡兰(斯里兰卡)等;四是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及其以西诸国,最远到达地中海和东非海岸,如麻嘉(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层拔(今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等国;五是东亚的高丽和日本。当时的外贸航线分南海航路与东海航路,除了到日本与高丽走东海航路,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贸易往来都走南海航路。
  宋朝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先后设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包括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秀州板桥镇、秀州澉浦镇、镇江、平江、温州、江阴和上海。其中以广州、泉州和明州最为着名,是宋代三大外贸港口。
  当时,大食(阿拉伯)、波斯、占城、高丽等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常来泉州贸易。其后二十年,贸易国增至五六十余国。有时,一次贸易的“净利钱”就达九十八万余贯,一次到货的乳香就达十万余斤。
  海外贸易中,输出的主要是丝麻织品、陶瓷器、铜铁器、金银饰品、漆器、茶叶等几大类商品。而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过五十种,宋徽宗时已增到二百余种,可分香料、珍宝(珍珠、玛瑙、象牙、犀角等)、药材、矿产(水银、硫磺等)、染料和木材等几大类。由于外来商品以香料为主,输出商品以绢帛和陶瓷为主,中外学者把当时的海上商路称为“香料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或“陶瓷之路”,泉州也自然成为海上丝路的起点。海外贸易不仅使政府获得了巨额的收入,市舶岁入从宋初的三十万贯上升到宋徽宗时期的二百万贯,也为海外各国的文明进程施加了中国影响力。
  随着海外贸易的繁荣,在各外贸港口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蕃货市场,称“蕃市”,一般设在蕃商聚居的“蕃坊”(也称“蕃巷”)里。广州、泉州的城南都有这种蕃坊,杭州的蕃坊则在城东,蕃坊还办起了“蕃学”。蕃坊设有蕃长,由官府挑选有声望的蕃商担任,机构称为蕃长司。朝廷还制定了“蕃商犯罪决罚条”,蕃商犯罪,徒罪以上者,由地方官决断;杖罪则由地方官府审查核实后,送交蕃长按海外国家惯例惩处,因为宋朝杖罪打臀部,海外国家则打脊背。
  当时习惯把外商称为“蕃客”。据仁宗景佑年间的官员报告,广州每年都有蕃客携带妻儿前来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的限制。泉州城内蕃商杂处,民间早已见怪不怪了。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泉州有一个名叫佛莲的回民商人,死后仅留下的珍珠就达一百三十石。北宋元佑年间,广州有个蕃客改为汉姓刘氏,还娶了赵宋宗室女为妻。这些蕃客在泉州、广州等海港城市安家落户,繁衍子孙,以至泉州有“回半城”、“蒲半街”的民谚。泉州、广州和杭州都有专门安葬蕃客的墓地;广州的蕃人冢累累数千座,都南首西向,朝着故国,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其中,广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同时也是通往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地的重要门户。杭州,作为江南最为富庶的城市,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明州,作为东南沿海最繁华的港口,是通往日本、高丽等地的主要起点。在北宋时期,与我们进行海上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有苏门答腊的三佛齐、爪哇的婆罗门、柬埔寨的真腊、越南的占城、泰国的暹罗、阿拉伯的大食、朝鲜的高丽和日本等。这些国家和地区与我们进行了频繁而密切的商品交换和文化互动。我们向他们出口了优质的丝绸、茶叶、瓷器、纸张、火药、指南针等产品。
  《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朝的海外贸易,自从太祖时期以来,就日益兴盛。……在广州、泉州等城市,都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当时海上贸易的繁荣背后,是宋朝政府大力推行的开放政策。一方面,他们大力倡导和鼓励商人参与海上贸易,吸引了大量的国外商人来到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管理海上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海关机构,对进出口贸易进行了规范和监管,并且征收了相应的关税。
  宋朝政府为保障海上贸易的顺利进行,采取了有力的措施。首先,他们增加了海防军队的数量,并加强了沿海地区的巡逻和防御。此外,为了打击海盗和维护海上秩序,政府还与周边国家开展了合作,共同维护海上贸易的安全。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广东海盗带来的威胁。宋朝的海上贸易繁荣,为经济带来了巨额的贸易顺差,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商业活动和农业生产也得到了提升,手工业和技术的发展为商品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海上贸易也为宋朝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关税、商税等逐年增加,使得国家财政更加充裕。这为宋朝政府提供了充足的财力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也使得政府有能力投资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据统计,宋朝对外贸易额已超过农业生产总值的一半,这充分证明了海上贸易在宋朝经济结构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海上的繁荣贸易推动了其他产业的蓬勃发展,诸如船舶制造、纺织和陶瓷等行业。这些产业的迅速成长,还促进了科技、文化的进步。
  买船出海一趟不容易,所以当时民间商人的海外贸易一般分两步走:去程是满载一船货物出海,贩卖到世界各国;回程是沿途购买世界各国的特产,再回大宋贩卖。满船去、满船回,一点资源也不浪费。这些舶来品被称为“蕃货”。
  但是宋代的私人海淘代购不好做,为什么?大宋官府对海外舶来品实行禁榷制度,垄断大部分蕃货的销售。民间商船代购回来的东西,大部分只能低价卖给官府,官府再去分销。只有很少一部分蕃货,是民间商人可以自行贩卖的,一般也都是卖往开封、临安。哪怕是外国商人来大宋做生意,也得遵守这个政策。外国商人被称为“蕃客”,他们从大食国(阿拉伯)、波斯、占城、高丽等国来大宋做生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聚居区“蕃坊”。在南方沿海的港口,比如广州泉州都出现了买卖蕃货的大市场,叫“蕃市”。大宋民间商人也会在这销售代购回来的蕃货。
  对民间商人来说,出海卖货给外国人是海外贸易的重头戏。那么他们的贸易对象都有哪些国家呢?一共有五个贸易区:中南半岛的交趾(越南)、占城(越南)、真腊(柬埔寨)、暹罗(泰国)等;南洋的摩逸国(菲律宾)、渤泥(加里曼丹)等;印度半岛附近的锡兰(斯里兰卡)等;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地中海周边的麻加(麦加)等;东亚的日本和高丽。《宋史》中提到高丽“王城有华人数百,多闽人因贾舶至者”,其中多有被“诱以禄仕,或强留之终身”。纵观有宋一代,双方舟船往来,殊为频繁。仅据朝鲜史料的不完全统计,前往高丽的中国航海者,可考的已达5000余之众。前往日本的宋朝商人也很多。咸平五年(1002)有“建州海贾周世昌遭风飘至日本”。宋商向日本输出货物主要有锦、绫、香药、瓷器、文具、书籍、铜钱、茶叶等。香料就占到其中一部分内容,日本史学家藤原明衡在《新猿乐记》中所记载的宋朝商品中,包括了沉香、麝香、熏陆、龙脑、鸡舌、白檀、紫檀等香料。
  和这么多国家做生意,就想问一句:大宋挣钱了吗?宋崇宁元年(1102年),北宋政府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地设置市舶司官署,管理对外贸易,征收税金,收购朝廷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宋代市舶司的职责主要包括﹕根据商人所申报的货物、船上人员及要去的地点。发给出海许可证:派人上船“点检”。防止夹带兵器、铜钱、女口、逃亡军人等。“阅实”回港船舶﹔对进出口的货物实行抽分制度﹐即将货物分成粗细两色、官府按一定比例抽取若干份﹐这实际上是一种实物形式的市舶税:所抽货物要解赴都城(抽解)﹔按规定价格收买船舶运来的某些货物(博买):经过抽分、抽解、博买后所剩的货物仍要按市舶司的标准,发给凭证,才许运销他处。北宋初,市舶每年收入三十万贯。北宋中期,市舶收入达四十二万贯左右。北宋后期,为了招揽更多的外商到中原进行贸易交流,宋朝政府出台奖励政策,对于贡献特别大的本土商人和外国商人,宋朝政府承诺封官加爵。在海禁政策的放宽下,市舶收入达一百多万贯。
  各地的市舶司逐渐成立,市舶司制度也逐渐完善,促使外国商船不断涌入中原,市舶司的收入持续增加,政府的腰包也越来越鼓,还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掌声。“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北宋翰林学士李邴所写的《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描绘的是宋朝时期商人涌入泉州的壮观场景,足以证明了当时宋朝海外贸易的繁荣。市舶收入是宋王朝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北宋后期,宋王朝统治危机深重﹐市舶收入在财政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宋政府还通过出卖一部分舶物增加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财政。
  我李逵正是看到了这个大好时机,才想到组建船队,开展海外贸易。这就叫高屋建瓴、审时度势。船有了,那出海卖些什么呢?阮小七的出口清单是:丝织品、陶瓷器、铜铁、金银饰品、漆器、茶叶,其中绢帛和陶瓷占大头。也好理解,大宋中原的特产就这些。
  那买回些什么呢?阮小七的进口清单是:香料、玛瑙、象牙、犀角、药材、水银、硫磺等,最多的是香料。蓝图画好了,平台搭建好了,就看阮小七这娃怎么经营船队了。静待花开吧。

(https://www.tbxsvv.cc/html/162/162752/3679293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