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不得,使不得,白米饭已经够这两小子吃的了。”大爷虽然在劝阻,但却没有移动自己的身体。
徐凡也笑道:“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吃好一点,这样小孩更聪明,也能读书考科举。”
徐凡这番话显然说到大爷的心坎里去了,大爷笑眯眯道:“这俩孩子打小就聪明,某正在攒钱,打算送他们到县小学求学。”
陈胜惊讶道:“你们村没有夫子吗?”
按照大汉的教育制度,不是每个村里都应该有小学。
大爷叹口气道:“我们这样的穷乡僻壤哪里会有夫子愿意过来。我们这里也就是驹县有几座小学,想要读书就必须要去县城。”
张良脸色难看道:“朝廷不是给每个村里留下100亩的夫子田和500亩的学田。”
张良以为汉吏贪墨了这笔田地,所以才导致这里没有夫子。
但大爷却叹口气道:“有学田没有夫子也无用,我等平头百姓能有几个读书认字的,有学问的都是那些贵族老爷,但朝廷把东海郡的贵族老爷们都贬到边疆了,整个东海郡都没有几個人认字。”
这位大爷的话让徐凡和张良两人面面相窥了,他们想了很多,却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原因。
徐凡也不得感叹道:“终究是朝廷缺乏人才呀。”
任何事情果然是有得必有失,这个时代的人才终究不是像徐凡后世,他把上层一扫而光,也把人才一扫而光了。而想要短时间拥有大量读书识字的人才几乎不可能,只能等待大汉自己培养的人才成长了。
对徐凡来说,唯一的好事就是陈郡培养的小学生快要毕业了,到时候大汉的情况会好一些,人才的缺口不会那么大了。
而后徐凡又在这个村落看了看,这原本应该是一个小渔村,徐凡和张良他们看到很多小渔船和晾晒的渔网。
徐凡对张良道:“朝廷还是要支持渔业的发展,大海当中有无穷的海鱼可以捕捞,只靠这样的小渔网,小渔船是不够的,朝廷要建造千石,五千石乃至更大的渔船,去更远的海域捕鱼,以前捕捞上来的鱼还会腐烂,但现在我大汉有足够低廉价格的海盐,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渔业是大有可为的行业,发展的足够强大,天下的百姓都可以食鱼儿饱腹。”徐凡可记得他的时代每年都可以从海洋中捞几百万吨还是几千万吨海鱼,总之这些海鱼主足够养活全天下人的数量。
张良简单回一句道:“朝廷没有钱。”
徐凡道:“朝廷可以支持有钱的商贾投入渔业行业,弄一个标杆只要他们看到了赚钱,自然会蜂拥而入的。”
远洋渔业终究是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资金密集型,主要在于渔船的投入大,而且越是大的渔船,需要的资金越是巨大,一艘千石渔船大概要花费百万钱购买,而像徐凡说的五千石渔船,要花费两千万钱,大汉刚刚结束战乱,徐凡又清洗了一波贵族豪强,能有几千万财力的贵族豪强,也只有最开始跟上徐凡的楚地豪强勉强能找出几个了。
而技术密集型,在于这年头不管是水手,还是船长之要,进行远洋航航行,都要懂一点天文地理,敢离开海岸线太远,简直就是在找死,而真想懂天文地理,要不是有学习的渠道,要不就是靠自己的经验总结,在这个时代都是高尖端人才了。
这也是古代的朝廷没有发展出远洋渔业的原因,全是黄土高原上的土鳖,没有见过这个行业,又怎么可能进行巨大的投入。
倒是徐凡知道海洋的资源的丰富,就是太过于竭泽而渔了,把好好的一个海洋弄成了近海荒漠。
就在这个时候,渔村的里正出现在徐凡面前行礼道:“我等村落简陋,难以招待几位老爷,驹县距离本村不过二十里,几位老爷现在赶路,应该可以在天黑之前到达驹县。”
里正身后还站着十几个拿着扁担,锄头的青壮,显然,徐凡要是不识抬举,他们也不介意把徐凡打出去。
葛婴和陈胜两人大怒想要教训里正,但徐凡制止两人,而后对里正笑道:“我等着就离开。”
而后几人离开村落,徐凡对葛婴道:“派几个人,去查看一下这个村发生什么情况。”
葛婴道:“诺”
没多久在村外隐藏的上百亲卫出现,护着徐凡他们去了驹县。
翌日,徐凡刚刚醒来。
葛婴就对徐凡汇报道:“陛下,我们被那个村子的人给骗了,他们之所以把我们离开村,是因为他们村要和盐商交易,昨晚他们交易了一千石食盐,卖出了30万钱。陛下您敢相信,就这样一个破破烂烂的渔村,他们居然用粮仓来堆盐。”
在葛婴的记忆里,盐一直是奢侈品,用粮仓来堆积盐简直不敢想象,上千石食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葛婴觉得他们被渔船的百姓欺骗了。
徐凡听到这话笑道:“没想到那个里正还是一个农民企业家,想来要不了多久,那个村庄贫瘠的样子就会得到改变了。”
徐凡却没有自己被欺骗的想法,这个渔村比自己想的要富裕,他更加高兴。渔村的里正倒是有的手段,让他想到了后世那些草莽英雄了,不知道这个里正能不能冒出头。
徐凡继续南下,东海郡远离沿海的村镇就差了很多了,这些百姓成为汉民不过两年,虽然均田了,但普遍不富裕,家庭有几具铁制农具就算是富裕人家,要是还有耕牛,就算是本村的首富了,而这样的人家大部分都是退役士兵的家族。
而在这些地方,大汉新式耕作技术,堆肥技术统统都没有,他们还是按照几百年来的耕作技术,来耕作属于自己的土地,大汉对这片土地的影响极其有限,这里的百姓甚至可以用桃花源的一句话来总结,乃不知有汉。
徐凡对张良道:“大汉想要让天下的百姓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他的影响力终究有限,信息时代的徐凡,还是对这个世界缓慢的变化,太难以适应。
张良宽慰道:“陛下已经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前进了,好歹因为减税,均田,东海郡的百姓已经不用担心饿死了,只要再多积累几年时间,当地百姓混个温饱不成问题。”
徐凡一行人刚刚到淮阴,就看到东海郡守王道,郡尉王陵,郡监军李玉三人带着一下汉吏对徐凡行礼道:“臣东海郡太守王道,郡尉王陵,郡监军李玉,见过陛下。”
徐凡南巡整个南方的太守都有的紧张不已,王道虽然早就做好迎接的准备,但他却没有想到,天子会撇开大部队。他们花了大量的精力才在淮阴县找到天子他们。
徐凡道:“不用多礼。”
而后徐凡招三人上去道:“朕这一路,经过东海郡,发现此地也算是政通人和,你们治理的不错。”
王道等人喜道:“这是臣等应该做的。”
“但问题还是有一些,你们东海郡产业还是太过于单一了,和食盐行业竞争压力非常大,现在齐国也被我大汉占据,整个天下有近十个郡可以生产食盐,很快会供大于求。
你应该想办法整合产业链形成集群优势,同时要开通沟通中原的运河,好让你东海近的食盐获得更多的市场。”
徐凡记得这一片好像是后世扬州的地界,托后是明清的电视剧福,扬州盐商可谓是大名鼎鼎。显然这里发展盐业也是有优势。
“同时也要开发食盐业上游的产业,你们东海郡盐多了,可以想办法多捕捞鱼,做成咸鱼干等等。总之一个郡县能赚钱产业越多,当地就会越富裕。尔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好要制定一个长远的产业战略,这样即便是尔等离开,当地百姓也会记得你们的事迹。”
招商引资已经是徐凡那个时代妇孺皆知的事情了。
王道,王陵,李玉三人点头道:“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话分两头。徐凡在南巡的时候,张良的《大同书》已经开始轰传天下,成为了整个大汉学界最大的热点。
三川郡,洛阳城。
假相陈平看完张良的《大同书》和张良讲课的内容。忍不住妒忌道:“张良的运气也太好了,什么好事情都轮到他。”
他看完《大同书》和讲义的内容,就明白这思想内容和行文风格就是天子的,当初天子的《敌友论》就是简单明了,却又直至核心。
陈平好还真没有想错,先是徐凡用后世的文章的格式写出来,张良再想办法转化成这个世界的文章,当然张良也加入了大量他的想法,要不然张良是不会在《大同书》上写自己的名字的。
其实《大同书》上第一作者是徐凡,张良是第二作者,但天下人却认为《大同书》是张良的想法,毕竟天子位高权重只能排在第一位,只有真正和徐凡接触多的人,才明白《大同书》核心思想是来自天子的。
陈平想到张良制定的《诸侯礼》已经传遍整个大汉了,现在已经有人说张良是大汉的周公,这种可以青史留名的事情,没有人可以拒绝。他现在权利和钱财都不缺,就缺一个可以名留青史的机会了,他陈平也想要被人称之为陈子。
陈平想了想自己和张良的差距,比资历,他比张良早投靠天子一年时间,他都成为2000石太守,张良才投靠天子。比才能他也自认为自己不会输给张良,这些年天子交代的任务他都完成的非常好。
想了想陈平觉得,自己和张良最大的差距就是,张良从一开始就待在天子身边,是天子的近臣,而他却是从地方起家的。
“果然还是要在陛下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啊”陈平感叹道。而后开始书写自己最近做的事情,请天子指导,提供意见。
关中,长安城。
孔鲋看着最新的《大同书》感叹道:“陛下和历代帝王最大的不同之处,他不屑于隐藏自己的想法,甚至天子和法家走向对立面,法家要帝王则威不可测。而天子想要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想法,这本《大同书》就是天子改造大汉的想法,天子这是要在整个天下找他的追随者。”
“当整个大汉上下都知道天子的想法之后,愿意追随天子的,天子就会重用他们,不愿意追随天子的,天子也会毫不留情的把他们赶出大汉,天子对待六国贵族豪强就是这样,这些人不肯追随天子均田,天子就联合汉吏,毫不留情的把他们扫荡一空。《敌友论》算是被天子用的出神入化了。”
虽然《大同书》是张良写的,但孔鲋却明白这是天子的思想,现在天子也面临一个和始皇帝一样的问题,大汉以后的道路如何走。
始皇帝交出一个不合格的答卷,他想快速建立一个大统一的帝国,结果欲速则不达,导致大秦帝国分崩离析。
而天子却以大同世界吸引天下人,带领天下人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虽然这条路才刚刚迈出第一步,但孔鲋却很看好大汉朝廷,他也很想看看,大汉能不能迈入大同世界。
伏生看完《大同书》道:“论证严谨,大同道路清晰,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大同之治,但天子却是第一个敢对大同世界前进的帝王,只凭这点,天子已经胜过无数帝王了。”
“只是这大同书让我感到一丝法家之味?”伏生前不久才驳斥了韩非的《五蠹》,发现张良引用的例子,很多都是和韩非殊途同归的。
孔鲋更是直接说道:“为兄却觉得更像韩非之言,层层递进,逻辑严谨,让人难以反驳,张子之名,实至名归。”
孔鲋当年也是见过韩非的,韩非是荀子的弟子,而他也在荀子门下求学过。那是一种学神对学霸的打击,他是万万不敢和韩非比肩的。这部《大同书》论证的方法和韩非几乎一模一样,思维模式也是相同,要不是他已经知道韩非已经死了,他都以为这是韩非新写的文章。
叔孙通喜道:“陛下要建立大同世界,而我儒家也要建立大同世界,我等儒生和陛下志同道合,这《大同书》要成为我儒家经典之一,每个儒生都要深入学习,理会其中之意,为建设大同世界出力。”
长安城,李斯府。
李斯和张苍两人也在品味新出来的《大同书》
李斯看完全部内容笑道:“原来天子也是法家。”
张苍嘲讽笑道:“不要因为张子应用事力和韩非很像,就说天子是法家,我大汉和暴秦可是完全不同的。”
李斯却淡然道:“《大同书》论证两大支柱是生产和分配,这生产不就是我法家的尽地之力的另一种说法,只是换了一个称呼而已。
而分配不就是限制帝王贵族的权利,防止他们多吃多占,但我法家也是限制贵族权利和利益,集权于帝王,集利益于朝廷,好让朝廷有足够的钱粮,富国强兵。
而天子的《大同书》连天子自己的权利都进行限制。以前我法家讲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限制大汉不过是更进一步,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李斯冷笑道:“天子敢开这个口子,就不担心自己的后代真被人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给砍了。
徐凡还真不担心,砍天子多大的事,后世太常见了,古今中外的事例数不胜数,原本历史400多年后,有个天子会当街被人杀了。路易十六知道不,人家当着几万百姓的面被一刀两段。亚历山大知道不,全家都被杀光了。
张苍吓的冷汗直流道:“可不敢乱说。”
明明是进行学术探讨,怎说出如此吓人的话?
不过张苍想了想李斯的话,发现他说的还真有几分道理,但他还是反驳道:“你法家为君王集权,残害天下的百姓,而现在天子却想要带领天下百姓实现大同,这和伱们法家完全不同。”
李斯却淡然道:“世界变了,我法家自然也要跟着变,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法家为君王集权,压榨百姓,才能快速富国强兵。天子有句话说的好,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天下的钱粮是有限的,百姓获得多了,国家就少了。”
“而战国又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乱世,君王不能集权,国家就难以合力对外扩张,朝廷缺乏粮草,就没有足够的钱粮来养兵保卫国家,春秋时期那些讲仁义的国家,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粮兵力来保家卫国,最后被那些强势的诸侯国吞并。”
“但现在的情况却又不同了,天下和平稳定,已经不需要集权于帝王加快朝廷决策的效率,朝廷也不需要占据太多的钱粮用于准备战争。新的时代要有新的应对方法。”
而后李斯黯然道:“我大秦就是没有找对方法,天下已经统一了,却还在用战国时期的制度来管理天下,却忘记了天下大势已变,国家和朝廷的制度,也应该顺应新的天下发展变化而进行调整,最后大秦却是倒在了没有顺应时代变法身上。”
(本章完)
(https://www.tbxsvv.cc/html/162/162523/3679270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