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科幻灵异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621章 战国时期的风帆

  刘傻子教授说,箕子于是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走水路抵达朝国。这样  ,华夏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可以通过黄海最先传到了朝国。秦始皇兵吞六国时  ,齐、燕、赵等国人民为逃避苦役而携带蚕种和随身养蚕技术,不断泛海赴朝,  加速了丝织业在朝鲜的传播。”
杨扬导游插话说:“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  所以称南海经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一位年轻的星国学者问:“华夏海路贸易是怎样兴起的呢?有人说是汉朝商业发达,丝绸产量很大,需要出口。”
夏青教授回答说:“汉承秦制,建立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强大且历时久远的封建大一统帝国。鉴于秦朝的弊政,汉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
张洪德教授说:“伴随着农业的飞速发展,汉代的纺织业也得到了显著发展,官营、私  营纺织业这时皆已颇具规模。汉朝政府设置官营丝织作坊  ,西汉设有东、西两织室,在山东淄博设立三服官,这些官营工场人数众多,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
黄梅导游说:“汉代纺织业更普  遍存在民间纺织品生产。政府一年间就在各地征收丝帛达  500  余万匹,足见汉代丝绸产量之大。在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出现了商业的勃兴。这些为海路商贸的形成打下了物质基础。”
田工说:“不仅仅是经济力量的影响,我认为,政治因素也对海路贸易的形成,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公元前  4  世纪到公元  1  世纪,东西方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发  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特别是处于东西两端的中国和罗马的变化。汉朝于公元前  3  世纪  统一中国,社会经济繁荣,中国生产的丝绸,更是风靡世界,深受古代东西方各国人民  的喜爱。这一时期的罗马,正处于罗马共和国晚期和罗马帝国早期交替之际,帝国版图辽阔,国力处于上升时期。由于这两个强大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兴盛,彼此间需要加强交  往和联系。我国丝绸传入古罗马以后,迅速受到了古罗马人的喜爱。古罗马对中国丝绸的需要量越来越大。”
夏青说:“但古罗马与东方的陆上贸易,一直存在障碍。丝绸贸易中这种极端不利的地位,迫使古罗马人从很早的时候起,  就不得不为争夺陆上丝绸之路的控制权,而与垄断丝绸贸易的国家进行斗争。在不能打通陆上丝绸之路的情况下,古罗马只能寻求开辟从海上进行丝绸贸易的通道。
到公元前  1  世纪时,古罗马征服了地中海地区,并发现  了利用季风进行航海的规律。对于季风的发现和利用,使古罗马摆脱了沿海近距离航行  的束缚,可以从红海直达印度的港口。古罗马人对海上贸易之路的积极探索,有力地推  动了海洋贸易的形成。”
海洋专家高敏说:“我认为是因为造船技术的发达,才有丝绸之路的开拓。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广泛使用了独木舟和筏。春秋战国时代,我国造船技术已有了很大发展。春秋时,吴国战船已有大翼、桥船、戈船等多种。秦汉时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造船技术的飞跃。1975  年至  1976  年,在广州发现了规模宏大的造船工场遗址,考古研究结果表明,这工场是当时能成批生产内河和沿海船只的大规模造船中心,可造宽六至八米、长二十至三十米,载重数十吨的大型船只,适合内河和沿海航行。”
机器人小黑插话说:“出现在汉代的‘楼船’最能体现汉代的高超造船技术。元狩  三年(公元  120  年),汉武帝在长安西南‘大修昆明池  ,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  旗帜加其上,甚壮。’除大型的适合海上航行的船舶,风帆的使用,也是远洋航海的必要条件。战国时期的铜钺出现带有风帆图案的船纹,说明战国时代已出现了风帆,但此时  的帆不能转动,只能顺风行驶,还不能满足远洋航行的需求。到了汉代  ,出现了活动的  帆。三国时期,吴国丹阳太守万震所作《南州异物志》  中载‘其四帆,不正前向,皆使  邪移相聚,以取风吹。风后者激而相射击,亦并得风力。若急,则随宜增减之。邪张相  取风气,而无高危之虑,故行不避迅风激波,所以能疾。’使用转动灵活,升降自由的风  帆,克服了以往船舶只能顺风行驶的局限性,为远洋航行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夏青说:“在罗盘没有应用到海上航行以前,光有大船也是没有办法的。海上航行  辨明方向,也是一个难题。但天文学的进步,使得汉代舟师可以‘观星定海’。《汉书  ·  艺文志》记载的《海中五星顺逆》  《海中二十八宿臣分》等总结航海天文学的著作,多  达  136  卷。
刘傻子教授说:“这足见当时航海借助星宿定位的技术,已普遍使用。看来  ,随着  汉代造船与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为海外贸易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可靠的保  证。”
一位老年星国学者说:“据考证,广州古称番禺,位于南海之滨,凭借自身拥有  的海上交通中心的优越条件  ,成为华夏古代海路经贸的发祥地。从  3  世纪  30  年代  起,广州已成为海路商贸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华夏第一大港,也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
刘傻子教授说:“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  的远洋航线。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广州仍然是中国第二  大港。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  ,广州被认为是唯一长期  不衰的港口。明初、清初政府实行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
高敏所长说:“宋末至元代时,泉州超越广州,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路经贸的起点便是泉州。元代,始于泉州的海上贸易东至日本,西达东南亚、波斯、阿拉伯、非洲。海舶蚁集,出口陶瓷、绸缎、  茶叶、钢铁等,进口香料、胡椒、药材、珠贝等。”
夏青说:“唐代,明州(宁波)成为中国的大港之一。浙江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既是鱼米之乡,又是建造唐舶之所,越窑青瓷产地,还有深受海外欢迎的湖纺和杭缎,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明州成为日本遣唐使主要登岸港之一。唐朝政府规定,遣唐使到明州后,在此办理入京手续,需时数月至一年。当时通过海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  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洋贸易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
刘傻子教授说:“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洋贸易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这条曾为东西方交往作出巨大贡献的海路也逐渐消亡了。  我们现在肩负振兴海路商贸的历史使命。”
华夏与星国双方的学者,交谈了片刻,李导游提出:“我们要走了,一起合张影  吧。”华夏、星国的学者,在一个鱼尾狮的背景下合影留念。
张洪德教授说:“夏青教授的故事,太令人悲伤,为了冲淡痛苦,我谈一段自己的经历,当做笑话,供诸位消遣。”
当年,武汉成立了几家报社,需要招收一批记者编辑。当年,有大学学历的少,  报社招人的时候,高中学历的也要。不过,这些老高中生很厉害,他们是下放知青,下放农村后,被招进工厂  ,成了报社的通讯员。因为我发表了几篇文章,也作为先进通讯员进了《文化报》报社,被安排到广告科当副科长。
文化报有个健康文化版,由于报社经费比较紧张,广告科的任务很重。我们想做医院的广告,医药的广告,读者有的愿意看,有的反感,因为病人与医生的关系微妙。例如,有个王老板的父亲患阑尾炎,需要开刀,他打听到外科医生是张医生,就找到张医生,对他说:“张医生,你明天对我父  亲开刀时,要认真负责。”
说完,王老板顺手塞给医生一个装了一叠钱的信封。张医生说:“我坚决不能够收病人家属的钱。”王老板一听火了:“为什么不收?”这医生说:  “医院规定医生不能够接收红包。”王老板说:“你到底收还是不收?”

(https://www.tbxsvv.cc/html/160/160248/6144675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