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大家来到官术网:http://www.3dllc.com
老十三试探道:“前辈,能否容我问他们几句话?”樵夫很客气:“请!”
老十三不再废话,一共问了四句。第一句:“你们谁是领头的?”众人有指向‘赛宋江’的,有指向‘穿云箭’的,也有指向另外两具尸身的。老十三一见就明白了,这是四路人马,各有领头的。第二句:“你们得到的指示是什么?”这次众人异口同声,指着蓝玉道:“把那个小女孩绑回去。”第三句:“除了你们头领还有谁和你们联系?”“没有。”众人一齐摇头。“那你们总知道这几个头领姓甚名谁吧!”老十三气急。这回众人很是干脆,马上把‘赛宋江’等人的名号说得清清楚楚,连老巢也没放过。
老十三忍着痛,勉力拱手道:“劳前辈久侯,我问完了。”紧接着老十三一正色又道:“前辈,你救了我们的性命,对于你的吩咐我是决无二话。但有句话要说清楚了,我的这几个子侄家里也是有点势力的,等他们的长辈知晓了此事,定会派人追查,还请前辈见谅!”
老十三说这话也是经过一番考量了的,既然此人不是滥杀之辈,想来也不会因为这话就怪罪于他们,再说从先前的言语听得出此人很讲道义,把话说到明处,说不定反而有好处。而且也可以试探出樵夫的想法,要是他执意不准秋后算帐的话,追查的事就需要从长计议,否则这样的高手闹腾起来,绝不是好相与的。
樵夫的眼里闪过一丝赞赏,点头道:“那是当然,谁还管他们一辈子。”也不多说,转头对众人道:“你们都听见了,记住刚才说的话,这就去吧!”众人嚷道:“多谢前辈不杀之恩。”胡乱的叩了个头,就做鸟兽散了。
樵夫长叹一声:“久闻十三爷仁义无双,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是条汉子。罢了,既然已经破例,我就送佛送到西,陪你们走一趟。”
老十三那里还顾得上樵夫的感叹,眉毛一挑:“没想到前辈还认识我?”
“十三爷不必多心,先前你们又是弘昼又是十三叔的,其他人没留意,我是听得一清二楚的。”樵夫看到老十三等人全疼得汗珠大颗大颗流下,又说道:“好了,你们先治伤,我去看看那位中箭的小哥。”樵夫说完就朝弘昼走去。
不说张雨三人就连老十三身上的伤也不轻,腿部、肩上、背上都有刀伤,一说话就是钻心的疼,他也是一直咬牙硬撑着的。虽然对樵夫仍有许多疑惑,也强自压下,知道现在形势比人强,不是问话的好时机,当务之急却是要赶紧回城,当然磨刀不误砍柴功,简单的包扎是必要的。老十三暗想:“你不是要跟我们回去吗?总有问清楚的时候。”
这时弘历到是派上了用场,蓝玉虽然平时胆大,但毕竟是个女孩,又从没见过这种阵势,却是被吓得不轻,虽然不至于傻了,但要让她再做什么事也是强人所难了。弘历在忙活的时候,樵夫也没闲着。只见他小心翼翼的扶起弘昼,双掌按住弘昼的背心,看样子是要以真气输入弘昼的体内,片刻工夫,他头上冒出丝丝白气,已是全力而为。隔了小半个时辰,直到弘昼的身子渐渐温暖,鼻中也有了轻微呼吸,这才停手。
老十三见状急忙问道:“前辈,我这个侄儿的情况如何?”张雨等人也都焦急的望着樵夫。原来在樵夫还在给弘昼疗伤的时候,他们已经包扎完毕,见到樵夫头上冒出的丝丝白气,纵然心里焦急也不敢打扰,见到樵夫停手,连忙出声相讯。
“已经保住一口气。暂得不死。至于以后如何。我就无能为力了。”樵夫地话让老十三半喜半忧。喜地是弘昼还有一口气。忧地是也不知道那帮御医能不能把弘昼救回来。但不管怎么说。老十三对樵夫地全力施救还是很感激地。他却不知。这个樵夫眼下心里正在暗自惭愧。我说这话却是有点亏心了。身上地这副家传疗伤圣药想必是能救人性命地。
樵夫抱着弘昼走在前面。弘历牵着蓝玉。老十三几人相互搀扶着。跟在后面。一瘸一拐地向外走去。一出得山涧。想起刚刚地恶斗。却是恍如隔世。老十三几人虽然身上有伤。但惦记着弘昼伤势地他们走得并不慢。弘历和蓝玉竟然要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简单包扎地伤口那能经得起如此折腾。不一会儿。血就渗了出来。滴滴搭搭地洒了一路。说他们是一步一个血印一点不为过。纵然是这样。也没人哼一声。樵夫见了也不得不赞叹一声。好样地。是条汉子!
京城崇文门。
城门史正在悠闲地喝着茶。看着时不时经过地运酒车。心里很是惬意。爷虽然只是个七品。但姐夫给我找地这差事确实不错。想起酒商每月地孝敬都能赶上一品大员半年地俸银。美得他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单算俸禄地话。他这话一点不假。清朝官员地俸银不高。一个一品大员一年地俸银也就一百八十两。七品官一年也就拿个四十来两银子。在好点地地方办桌上好地席面不花几十两你想都不要想。但你要是以为清朝官员都很穷。那就大错特错了。
地方官就不必说了。山高皇帝远。猴子称霸王。各种灰色收入不必细表。光是摆在明面上地“火耗银子”就能让他们肥得流油。什么是“火耗银子”?说来很简单。就是地方官从百姓那儿收税征费。百姓穷啊。收上来地都是些散碎银子。但上交国库时你不能交散碎银子上去啊。你把这些银子熔化后铸成大锭时。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损耗。就是所谓地火耗。火耗是要加到百姓头上地。加多少。完全凭地方官地良心。他上嘴唇碰下嘴唇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多出来地都是他自己地。
心黑的要加二至三成,好的也要加一成左右。当然地方官不会把银子全装在自己兜里,要是这样的话,官也做不长久。有句话说得好,“朝中有人好做官”,“大树底下好乘凉”,京官在皇城里,朝廷有什么风吹草动,耳耳相传,总能获悉一二,京官不仅掌握这些信息,还掌握着任免、参撤官员等权力。而地方官员为获取这些信息和得到京官的照应,让官路越走越通达,往往会向京官馈赠银钱物件等。这就有了夏天的“冰敬”、冬天的“炭敬”、离京时的“别敬”、年节时的“年敬”、“节敬”。清朝官员要是都靠俸禄过日子,怕是没人会去做官了。
所谓“猫有猫路,鼠有鼠道”,朝廷大佬有人孝敬,小京官也有捞钱的门路。就拿刚刚那个城门史来说吧,当时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你要上税他管不着,可你要进崇文门就得由他说了算,这也是他的职责。往小了说他就是查查你有没有夹带违禁品之类的,往大了说这也算是拱卫京畿安全。你不孝敬孝敬,他没完没了的盘查你就受不了,要是让他再在酒里面一搅和,你这酒还有谁买,回家哭去吧。
城门史掂了掂手里刚收的银两,正要坐回去喝茶,就看见一辆马车横冲直闯过来。以为是那家权贵来的他正要呵斥那些运酒车靠边呢,心里就犯了嘀咕,不对啊,这就是寻常马车,连车把势也是寻常打扮,什么时候这些泥腿子有这么大的胆量了?马车跑得飞快,转眼就来到了他跟前,把城门史吓了一跳,正要破口大骂,车帘子被掀开了,露出一个身影。
城门史看了心里一惊,这不是下午出城去踏青的十三爷吗?怎么会坐在这辆马车里?其他人呢?城门史还在胡思乱想,老十三开口了:“你……上来。”本来老十三想说你去告诉九门提督,怡贝子胤祥遇袭了,话到嘴边又觉得不妥,这事不能在大庭广众说,话到嘴边硬生生的改了口。
“扎。”城门史虽然心里疑惑,但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违抗,老老实实的就上去了。刚走进车厢一看见老十三浑身渗血的样子就是一个趔跷,待他看见身边还有几个血人,特别是昏迷的弘昼左胸上那节箭羽提醒着他弘昼并不是玩累了才沉沉睡去时,更觉得头晕目眩,心惊肉跳:“完了,完了,这是什么破差事?我怎么会守什么崇文门?”
城门史虽然职位卑微,但对这些个皇子之间的争斗还是有所耳闻的,以前只是当笑话听,今天一见这阵仗,就知道那些传言不是空穴来风了。皇子皇孙都是这副模样,我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官,把全家老少都搭进去,怕是连泡都不会鼓一个,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城门史只觉全身软,哭喊道:“十三爷……”
“闭嘴!十三爷我还没死呢,哭什么哭。”老十三低喝道:“你听着,去帮爷办一件事……”
不一会儿,城门史就跳下车来,骑上马飞奔而去,只是左手看上去不是很灵便。
(https://www.tbxsvv.cc/html/16/16940/562035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